谈谈发热

2013-12-29 00:00:00溪瑜
食品与健康 2013年2期

发热俗称发烧。正常人的口腔舌下温度为摄氏37℃(华氏98.6F)左右。身体各个部位的温度并不相同,其中以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次之,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所以口腔温度较直肠低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临床上成人一般测量腋窝下体温多见,儿童常常会使用肛表测量直肠体温,而测口腔体温现已不常用。

体温在1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在清晨2~6点时体温最低,7~9点时逐渐上升,下午4~7点时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不会超过1℃。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最低。另外还有生理性个体差异和人为因素所致的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可暂时升高;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体温常稍高于正常;高温作业时体温也可稍高,甚至穿过多衣物、肌肉活动、情绪兴奋等也会提升体温。

人体之所以发热是由于产热大于散热而引起的。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保持在36.2℃~37.2℃,如果体温高于正常范围0.5℃者,医学上就称其为发热。

发热按体温的高低分为:

低热:37.4℃~38℃

中等热度: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其实,发热甚至有其作用,如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等等。下边介绍常见的引起发热的原因。

发热的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这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病所致。

感染性发热占发热原因的50%~60%,可见临床上的绝大多数发热 是由感染性发热引起的。

二、非感染性发热

除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发热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引起发热,医学上称之为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枢性发热: 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颅脑出血等。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

2.吸收热:因无菌性坏死物质被吸收后引起的发热,见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 组织损伤(创伤)、内脏梗塞(如心肌梗塞、肺梗塞)、白血病 、恶性肿瘤等引起的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吸收后引起的发热。

3.变态反应性发热:常见的有风湿热、药物热、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和输血输液反应等引起的发热。

4.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等,都可以引起发热。

5.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体温正常调节也可以引起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并常伴有心悸、 头晕、失眠、食欲差等症状。

6.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发热: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尿量和皮肤散热减少,心衰引起的肢体水肿又起到了隔热作用,可以使体温升高而发热。

7.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无汗症、 鱼鳞病、广泛性皮肤瘢痕形成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不过这类的发热多为低热。

发热的鉴别要点

了解发热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希望病人能自己从热型及伴随症状等方面有重点地观察发热的情况,以便在和医生沟通时陈述病情更清楚,能及时地得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热型

热型(即体温曲线)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39℃~ 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结核病、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等。

3.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有寒战,数小时后下降到正常,大汗淋漓;1至数天后又再次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周期热等。

5.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1至数天后降至正常,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6.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化无规律。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结核病、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指起病急,发热在两周以内,根据其不同的伴随症状见于不同的疾病。

三、长期发热

长期发热指起病可急可缓,发热在2周以上。见于很多发热性疾病。

1.长期中高热为主:见于伤寒、结核、急性血吸虫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2.长期低热为主:(1)常见于局灶性病灶感染,如耳鼻喉及口腔慢性化脓性病灶、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盆腔炎。(2)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等。(3)其他慢性病,如慢性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功能性低热,指反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包括神经功能性低热,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女性多见,体温在37.4℃~38.2℃之间,夏季较高,冬季稍降,一般清晨或卧床休息时无低热。夏季低热指的是每年夏季有低热,伴头晕、乏力、不思饮食,秋凉后低热消退,如此可持续数年,不经特殊治疗自愈。感染后低热常在有病毒、细菌感染引起高热后,低热持续不退,伴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发热的治疗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搞清楚发热的原因。发热是一个症状,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热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热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发热病人的任务是向医生讲清楚自己发热的情况、病痛和不适。诊断和治疗由医生负责,当诊断清楚后医生会对症处理,会告知你怎样治疗、服药及发热病人应注意的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病人遵照医嘱配合治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