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农村,在从事文艺工作后下农村演出近30年,农村生活不能说不熟悉。但是,《日头日头照着我》一剧中的任文秀形象,我还从来没见到过。这给我的角色创作带来不小的挑战。为了演好这一角色,我便专程来到河北农村的帮扶点体验生活,那里有类似剧中主人公的生活原型,于是我主动接触她,尽可能地捕捉“任文秀”的形象进行再创作。经过精心观察和准备,我终于找到了编剧、导演、观众都认可的“县文化站长任文秀”的形象。我饰演的任文秀天真直率、好冲动有热情、又认真又负责、立足家乡,服务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观众十分认可,每次演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任文秀驻村解决拆迁难题、调解干群矛盾的故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让现代戏有“戏”
俗话说:现代戏,现代有余“戏”不足。现如今,正在摸索前进中的现代戏行走得之所以缓慢,正是因为被两股看似南辕北辙、毫不相干的力量,向不同“方向”牵扯着。这两股力量,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戏曲化”。
对戏曲现代戏来说,一切要表现的要素都是“现代”的,但其本体又必须是戏曲的。如何用戏曲化的手段来表现现代生活,就成为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戏曲人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对于现代戏的误区,一种普遍的批评意见是,现代戏搞不好容易成为话剧加唱,即戏曲的创作更多受话剧影响,而对戏曲艺术的舞台观念和艺术手段运用不够。
我认为,现代戏的创作,一定要把握对河北梆子艺术本体的继承,既用好戏曲表现手段“四功五法”,又要体现现代表演程式的内涵,通过借鉴一招一式、身段功架间的不同风格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气质、内心情感和万千思绪,还要体现时代创新道白的特点、音乐现代的特色、服装人物的贴近,以及鲜明的剧情节奏和具有现代农村舞美设计的时空转换。
在此次由我饰演女主角任文秀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日头日头照着我》演出中,专家、观众普遍认为在此方面继承和创新结合得很好。尤其是我在该剧第四、六场中,合理地运用了戏曲的四功五法,巧妙改造传统程式技巧为我所用,如化用传统扇子功、圆场功、平转、翻身和一套身段组合以及借鉴石家庄地区的拉花舞蹈等动作来表演“任文秀”这一角色,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普遍认可。
“任文秀”的唱腔创新
音乐、唱腔是剧种之魂。在该剧创作伊始,我代表许荷英剧目工作室给相关创作人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二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要保持戏曲特色;三是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要突出唱腔韵味。要大胆吸收姊妹艺术,只要运用合理运用得当就会成功,也就会像河北梆子名剧《大登殿》、《杜十娘》、《龙江颂》、《洪湖赤卫队》一样久唱不衰,成为观众认可的河北梆子经典。
在创作人员经过11稿的创作、讨论、对比修改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该作品。尤其是第二场“我生在小山村”那段唱,运用了原汁原味的“河北梆子二六板”,和唱词结合恰到好处,唱腔快慢启和、强弱分明,韵味独特,行云流水委婉动人。第四场的主要唱段“又爬山又涉水,一身泥巴满脸灰”那段唱,我大胆地采用了河北梆子、京剧、评剧、歌曲、京东大鼓等旋律,将其巧妙融为一体,不露痕迹地过门衔接,突出了河北梆子地域特色,吸收了姊妹艺术之精华,加上我运用了不同发声技巧,让观众耳目一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六场的核心唱段“这冲动迸溅着良知的火花”中,我采用了河北梆子的“颚音”“嗽音”“夯音”“吞音”“逗音”“喷音”等多种演唱技巧和各种共鸣音的运用方法,高音清脆明亮,低音浑厚刚健,中音圆润贯通,合理地表现出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内心变化,把该剧推向了高潮。
专家这样评价:《日头日头照着我》这部戏的音乐创作是继河北梆子现代戏《龙江颂》之后的又一个精品之作,它既突出了浓郁的河北梆子特色,又突破了本剧种唱腔领域之禁忌,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的结合做到了极致。达到了好听、好学、好唱的效果,具备了一定的普及性。观众这样说:久违了的河北梆子腔又回来了……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