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点】
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3月4~7日。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顾名思义,当天气逐渐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过冬的虫卵开始孵化。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土地的温度,更是动物体内的生物钟在敲响。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短短几句就把惊蛰的物候描写得栩栩如生。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习俗由来】
惊蛰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气,习俗很多,大都与“惊醒的虫子”有关。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山西等地的吃梨和香港、东南亚地区的“打小人”了。
山西等地惊蛰日吃梨,意为在害虫复苏之日,即与害虫别离,以保一年里人不生病,健健康康,庄稼不生虫害,五谷丰登。吃梨还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作用,无论生吃或熟食,于惊蛰日,都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之功效,惊蛰吃梨,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喑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生梨性寒味甘,可润肺止咳、滋阴清热。阳虚胃寒的人宜制成羹汤或小吃,如蒸梨、梨汤等。
o2T+af8sigBKsbsLT2jm5Q==每年惊蛰这天,在广东和香港,民间习俗有“打小人”的仪式。惊蛰唤醒了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它们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俗,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精神起居养生】
回顾一下惊蛰的习俗,无一不是天人相应,人与自然谐和的场景。中国古人早就顺应自然找到了精神调摄的途径,通过鞭打假想的对头发泄心中的不满。当今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少人都有抑郁心境的情况。抑郁的临床表现除了心情低落、缺乏动力、缺乏快感外,更多的表现是疲劳、头晕、口干、坐立不安、呼吸急促、头痛、睡眠障碍、胸痛胸闷、有哽噎感、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等各系统不适的症状。但临床影像、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正规的办法是去找个心理医生,把“心理垃圾”倒给他,或者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出去做做运动。总之,让自己的肝气顺应节气得到调达和生发,千万不要独自闷闷不乐,积怨成疾。
【饮食养生】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虽有雨水,气候仍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除了上文提到的吃梨,咳嗽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症状。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刺激的食物。这个季节田间地头有不少野菜,如荠菜、苦菜等,不妨适量食用。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意思是说,人有高矮、胖瘦,肤色有黑有白,皮肤有苍老水嫩,有薄有厚。一般来说,胖人体内多有湿,瘦人体内多有火,白色主肺气虚,黑色主肾气不足,总之每个人因为体形肤色不同,脏腑功能迥异,症状和治疗都应该是不相同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那么,体质能不能改变呢?答案是可以的。体质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是先天禀赋,另一方面就是后天的养成,只要我们本着积极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是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两种体质的特点。首先是气郁型体质,这类人群的常见症状是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失眠,常有乳房或两胁胀痛、胸闷,易心慌、心跳快,喉部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等。这类人群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气候的突变对他们的影响大,好发抑郁症、高血压、胃溃疡、肿瘤等疾病。其次是痰湿型体质,这类人群的常见症状是肥胖、腹部肥满、出汗多而黏腻、常感身体酸困重浊,面部常有油腻感,平时痰多。他们对潮湿、寒冷的环境不适应,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等疾病。这两类人群在本季节是最多见的,由于季节因素症状都会加重。
【本节气养生提要】
既然我们提到了体质,那就来说说气郁型体质和痰湿型体质该节气的养生要点:
1.待人接物豁达开朗是气郁人群始终贯彻的养性要旨。
2.勤于运动,拒绝安逸是痰湿型人群的养生宝典。
3.气机的顺畅既可以化湿,又可以解郁。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青皮玫瑰茶: 玫瑰花10枚,橘皮6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点评:橘皮性味辛、苦、温。中医认为,橘皮的功效为理气健胃、燥湿化痰。现代医学认为,橘皮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脏冠状动脉供血;能扩张支气管,具有平喘作用;能促使消化液分泌与排除肠内积气。玫瑰花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有很好的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长期服用,既能疏肝解郁,又能美容和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消除色素沉着,对于气郁体质和痰湿体质的人群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严苏纯,女,中西医结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中联亚健康协会理事。长期从事亚健康临床咨询及应对策略指导、肿瘤的姑息疗法、肿瘤放化疗血象的保护、中药对造血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