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为何不断推陈出新

2013-12-29 00:00:00蔡皓东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3年2期

近3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或病原体达40多种。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大有改善,可为什么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出现呢?

原因1:病原体在不断“变”

病原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可以在短时间“拿来”(获得)或“扔掉”(缺失)大片段的基因,使其发生质的“飞跃”,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成为新的病原体,同时获得对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提高产生毒素的能力等,还可以增强生命力、致病力或感染人类的能力,由弱毒株变为强毒株。

原因2:从动物“搬家”到人体

动物中的病原体不但会“变”,而且还会“搬家”。

动物是人类新传染病的重要和潜在的重要来源。许多原来存在于动物体内只感染动物的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改变了原来的宿主,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由于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砍伐森林等活动,使得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人类到林区旅游、饲养宠物等,也可以使人有机会接触某些动物。因此,一些本来在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搬”到人体内定居,引起了人类的疾病。

原因3:温度升高促进媒介昆虫滋生

洪水、干旱、水生态系统变化等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传染病的流行。从虫媒传染病来看,温度升高有利于媒介昆虫的滋生繁殖、提早出蛰,提前形成密度高峰,并使体内病原体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不但出现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提早,也导致发病率增高、流行季节延长的趋势。西尼罗病毒暴发流行,就与当年夏天持续高温降雨、蚊子滋生迅速有关。

原因4:空调冰箱助微生物繁殖

人类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某些病原微生物也在借助家用电器繁殖。例如:中央空调可造成嗜肺军团菌的传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在冰箱中生存很长时间,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原因5:抗菌药发展慢于病原体发现

输血及血制品、器官移植等,可增加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的危险。近30年来,新的病原微生物发现了40多种,但抗菌药物的发展速度大大慢于病原体的发现。疫苗的研究更是困难,可用疫苗控制的传染病仅20余种,而且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常规疫苗接种率不能达到100%。

原因6:免疫受损人群加大感染机会

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使得免疫功能下降或受损的人群增多,这些人容易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而患传染病。不良性行为、静脉吸毒,也容易造成性传播和血传播性传染病的流行。

原因7:食品安全影响传染病流行

现在食物供应全球化,食品包装、食品加工等也可以影响传染病的流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常由几个大公司集中供应,如果其中某一种食品被污染,就可能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同时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

原因8:老病原体不肯“离去”

老的病原体会对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继续“待”在人间。如结核杆菌耐药,导致最近十几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它们还会从老流行地区“搬”到新的流行区,如原在非洲坦桑尼亚流行的基孔肯雅热近几年来“搬”到东南亚,引发了大流行。

据《现代健康报》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