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电大美食文化第二讲“旅游过程中的饮食营养”介绍了现代美食旅游及旅游中的饮食注意事项等。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相比现代,古时经济没有这么繁荣,人口没有这么稠密,交通没有这么发达,城镇没有这么多,更没有方便面、饼干、袋装食品,那么古人旅游都是吃些什么东西呢?
古人旅行吃“路菜”
虽然,古时也有集市、客栈可供休憩,但毕竟数量远少于现代,且古代交通不发达,请客吃饭都要“朝起夕至”,长途旅行更是要自备饮食。翻开古籍可以发现,古人在旅途中的饮食还是想得非常周到的,他们在出发前都会准备好“路菜”。所谓“路菜”,就是人们在路途上吃的菜。
路菜要重油、稍咸,可以经久不坏,宜吃粥下饭,适于冷食,还要无汁便于携带。像鸡丁、肉丁、香干、焖笋以及刘姥姥在大观园中吃到的茄子、斑鸠丁、炒笋丁、乳酱瓜丁等,都是可以作为路菜携带的。盛放路菜的菜篓大都是竹丝或者柳条编的,内里糊有绵纸,然后里外再都刷上桐油,既结实耐用,又可以防止油汁漏出。
有了路菜,古人旅途中,即使露宿荒野时,只要拿出点干粮,烧点饭,配上路菜吃上一顿,也能填饱肚子。当然,古人带的路菜除了像大头菜这样的咸菜外,也有鸡鱼肉蛋这样的荤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长旅行中的营养。
路菜的记载
关于古人带路菜旅行的说法,不少小说中都有提及。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北上,薛蟠远出做生意,少则半月,多则半年,没有路菜,路上没有吃的,在古代就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曾经说过:“南边带来的大头菜,配着粥吃。”这里的“大头菜”就是一种腌制的咸菜。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便把他素日爱的家做活计、内款器皿以及内造精细糕点路菜之类,备办了些。”《市声》第三十六回:“晴轩开出路菜,是半只板鸭,一方南腿,叫菜房切好送来。”巴金的名著《家》中也曾写道:“你带的路菜还太少。”有的书籍虽未写明是路菜,但根据上下文内容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知道他们也必须带上路菜。否则,在旅途中他们是非常不方便的,甚至会饿肚子。
林则徐贵为钦差大臣,从北京到广州也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中间还要经常穿越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能见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小旅店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也要带着很多“路菜”。这一点,我们从林则徐的日记中也能看得出来,他不但在旅途中常吃路菜,而且吃的也多半是五香大头菜。翁同■日记中更是多有记载,很多官员都曾经给翁同■送过路菜。
尽管路菜与我们现在的旅游饮食相比,多有不便,差距甚远,但在古代那“西出阳关无故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茕茕苦旅中,它们依然为古人的长途旅行或旅游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