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关系中的朝鲜半岛问题

2013-12-29 00:00:00孙丽琴
人民论坛 2013年14期

【摘要】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朝鲜半岛问题则是中美关系中始终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二战后,中美关系由对抗到对话,无不涉及朝鲜半岛问题。围绕朝鲜半岛和平与无核化问题,中美之间能够达成基本共识,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未来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

【关键词】中美关系 朝鲜半岛 无核化 中美合作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战略关系的走向成为政界和学术界注目的焦点。在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因素中,朝鲜半岛以其独具价值的地缘优势以及中美在朝鲜问题上特殊的历史关系成为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部分。

朝鲜半岛问题见证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对话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战略遏制。朝鲜战争的猝然爆发,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称中共夺占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勤务的美国部队”,并宣称台湾未来地位须待“太平洋安全”恢复后由对日和约解决,或由联合国“审议”。美国此举打乱了中国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台湾问题自此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话题。

随着美军在朝鲜半岛集结以及海军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朝鲜南北双方局势急剧逆转,新中国的东北和东南也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由于美国的介入,朝鲜内战迅速扩大为一场多方干预的国际冲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彻底断送了两国关系的前途。虽然对于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新中国是否采取了强硬的遏制战略,学术界尚有争论。①但伴随着中国的参战和美军的溃败,美国强化了对中国的遏制孤立政策是不容置疑的。美国舆论和决策层认为中国比苏联更危险,力图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对中国实行全方位的遏制政策。②同时,朝鲜战争也强化了中国的反美态度。朝鲜战争爆发前,能够左右东北亚局势的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战后,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显加强,可以对东北亚局势的发展发挥重大影响。中国也就成为美国实现远东政策的重要阻碍者,双方的对抗格局一直延续了20年之久。

朝核问题与中美合作。冷战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及其全球战略目标的考虑,特别是大国制衡的因素,视朝鲜半岛为美国掌控东北亚的关键立足点。然而,1992年的“核危机”打破了朝鲜半岛“和平演变”的步骤。鉴于朝鲜半岛是世界上唯一还保持着冷战对抗遗产的地区,美国希望能够尽快地解决朝核问题,并对中国在缓解朝核危机中可以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持积极乐观态度。

对中国而言,朝核问题关系到中国周边的稳定,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在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中美双方利益一致,为中美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从1992年朝核危机爆发到2003年开启六方会谈,从“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到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二十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不断升温,中美两国围绕半岛问题展开了密集的沟通与对话,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有力推动了中美在战略层面的良性互动。期间,尽管因美国“重返亚洲”、美韩军演以及朝韩摩擦等问题恶化了半岛局势,中美两国都认识到,只有始终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半岛局势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中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无核化的共识与分歧

中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无核化的共识。从地缘政治上,朝鲜半岛是美国遏制欧亚大陆力量的关节点,是其亚太安全政策的核心。由于中、日、俄、韩等国毗邻而居,朝核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以及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中美在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问题上战略利益交汇,两国从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政策互动促成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和平解决。2002年,由于朝鲜表示“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使朝美之间互不信任加深,对抗加剧。2005年初,在朝鲜宣布“出于自卫目的已经拥有核武器”之后,中美两国作为朝鲜半岛问题的直接利害相关国,均力求避免朝鲜战争的再次爆发,希望能最终签署一项和平条约,从而彻底消除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的军事冲突的危险。③

本着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原则,中国政府积极斡旋,相继促成有朝、中、美参加的三方会谈和有中、朝、韩、美、日、俄参加的六方会谈,力图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经过艰难的六轮会谈后,朝鲜同意对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弃核为目标的去功能化,半岛持久和平似乎指日可待。然而,“天安舰”事件和随后的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得朝韩双方转入直接的敌视和对抗,纷繁复杂的半岛局势需要中美切实秉承公正、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分歧。尽管中美在朝鲜半岛有共同利益,但作为主权国家,在国家利益追求上具有不可调和性。在朝核问题上,双方利益的轻重缓急不同,关注焦点的排序不一致。中国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始终把确保半岛稳定与无核化放在第一位,进而希望能够保持对朝鲜半岛的传统影响,最终达到凸显大国形象、加强中美关系的目的。而美国基于“民主和平”的理论,主张以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为样板,向外输出民主。从其全球战略目标看,美国首先要解除朝鲜的核项目以及防止朝鲜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进而希望通过对朝鲜实行民主化以巩固其在朝鲜半岛的霸权地位,并减弱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在“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国以所谓的“朝鲜威胁”为由,在黄海和朝鲜半岛海域频繁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尽管美国一再宣称美韩军演“不带有任何挑衅中国的意味”,但事实上加强了它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和威慑力。美国认为,要想使朝鲜屈服,光靠外交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强硬手段。针对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不负责任行为,中国始终强调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尽力避免和制止可能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的行为。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使其分歧虽不至于颠覆双方合作的基础,但也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长久和平稳定,更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朝鲜半岛未来走向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面临恶性循环。从1992年朝核危机爆发到第一轮六方会谈开启,到2009年朝鲜单方面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再到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不到20年的时间里,半岛局势从剑拔弩张到偃旗息鼓再到相互攻讦,恶性循环的态势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善。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称朝鲜为“具有特殊威胁的国家”,并称“朝鲜具有可能在朝鲜半岛使用核武器和扩散该核武的威胁”,将继续对朝实施经济制裁。2011年底,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后,美韩等国都表达了哀悼或慰问,并欢迎朝鲜“平稳过渡”。但金正恩接班以来,朝鲜各种举动不断刺激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先是举行朝鲜人民军陆海空三军联合打击训练,随后宣布发射国产的气象卫星“光明星3号”,引发美日韩等国的联手声讨,认为其发射的是洲际导弹。虽然最终发射宣告失败,但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较坏的影响。光明星爆炸的余音还没断,韩国媒体于2012年5月30日报道,朝鲜在最近修改的宪法中首次标明朝鲜为“核武拥有国”,并在宪法修订案序言中写道:“金正日同志使我们祖国变成不败的政治思想强国、核拥有国、无敌的军事强国,为建设富强繁荣的国家铺设道路。”对此,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回应称,绝不会承认朝鲜“核拥有国”的地位。④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说,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然而,随着2013年朝鲜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瞄准“宿敌”美国,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朝鲜半岛稳定再次面临严重挑衅。

围绕半岛问题中美关系互动。长期以来,美朝之间围绕半岛安全问题相互博弈,数次引发局势危机。从本质上说,朝核危机是两国之间长期淤积并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的结果。⑤尽管美国百般制裁朝鲜,但并不希望与其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鉴于中国与美朝双方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因此有责任、有义务化解美朝矛盾,推动美朝关系正常化。中美两国对维持亚太区域和平负有决定性责任,在处理半岛问题上要有步骤、有条理、分阶段地合理解决,尽量避免朝鲜半岛对抗升级和冲突爆发。六方会谈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说明,只有正面和平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半岛无核化问题与和平稳定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美双方就必须对各自核心利益做出适当调整,以开放、包容、务实的心态进行互动合作。从中美建交30多年的合作看,主动做出调整的一方往往是中国,美国则很少考虑中国的核心利益而调整政策。2012年中美韩等国相继举行了换届选举,半岛问题的解决迎来了新契机。然而,随着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进行,半岛局势再次风起云涌,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共识将对稳定局势、化解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注释】

①林利民:“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

②杨荣:“浅析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③刘阿明,姚晓玫:“朝鲜核问题与中美利益博弈”,《国际观察》,2007年第2期。

④“朝鲜修宪自称‘核拥有国’”,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h/2012/0601/c25408-3406198225.html

⑤姜龙范:“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东疆学刊》,2007年第7期。

责编/边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