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油腻

2013-12-29 00:00:00史航
中国周刊 2013年4期

大侦探赫克尔波洛,常被误认为法国人的比利时老胖子。译制片里他晃悠过三次:《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

说起来,东方快车的十二个凶手,可敬,天生的陪审团配制,代天行罚。尼罗河上两个凶手,可悯,背靠背与天下人为敌的亡命鸳鸯。而《阳光下的罪恶》,这名字起的,好像就为了让资本主义制度躺着中枪,这里的俩凶手,我不剧透。我能剧透的是凶手不招人疼。他们彼此看不出相爱,不像尼罗河的赛蒙和吉蒂。

更不招人疼的是被害人,过气明星阿莲娜,她像《尼罗河》的林内特小姐,一出场就有很多人希望她死。头一个是布莱特爵士,她答应嫁他可又变心,且赖着爵士的钻戒不想还。爵士不依不饶:“在海上鬼混了三天就花了我十万美金,也未免太贵了。”波洛小心翼翼发表看法,虽然他没啥资格谈这个:“爱情不是金钱能够买得到的。”“我买得到,可这太贵了!”

真能看穿阿莲娜的,是她从前剧团的同事,现在的海岛旅馆女老板达芙妮:“我和阿莲娜过去一起跑龙套,我可没她跳得好,就在那会儿,她不但踢腿比谁踢得高。还比别人……会劈叉。”劈叉这个词,译得真好。七八十年代的上译厂,就是一本正经又练达世情,暧昧得那么准确。

阿莲娜嘴也不饶人,对着新婚丈夫似笑非笑:“肯尼斯,我真没想到,你跟我说起这旅馆老板是个小美人的时候,原来就是她,达芙妮。”这话一箭双雕,丈夫眼皮子浅,达芙妮又皮松肉垮。

达芙妮恨阿莲娜,不光因为她毒舌,还因为她觉得她丈夫不错——即使看出妻子跟别人通奸,也没打算离婚:“我这人是老派。不主张一个人轻易结婚离婚。”“到死再分离?”“太对了。”达芙妮只好耐心等待阿莲娜的噩耗了。

阿莲娜得罪的可不光这几头蒜。演出商、编剧、传记作家……她甚至有兴致欺负继女琳达。琳达:“想找人聊聊,我一个人太没劲了。”阿莲娜:“你想有劲哪,亲爱的,去找海蜇玩吧。”琳达气跑了,阿莲娜还对自己在岛上刚勾搭的情夫帕特里克说:“天啊,她跑起来像个病骆驼。”在一个颇有魅力的熟男面前,嘲弄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还让她听见,人家当然也不会希望这位继母长命百岁。

赫克尔波洛,伟大的妇女之友,就跟在阿莲娜屁股后面救火,挨个安抚,尤其要安慰阿莲娜的手下败将,帕特里克的妻子克里斯汀:“请听我说一句,夫人。阿莲娜这种女人算不了什么,她的胜利是暂时的。一个女人要最后胜利要靠善良,有头脑。”“像你说的这种女人,男人真的喜欢吗?”“哦。会的。夫人。”

不正派的阿莲娜把人得罪光了,谋杀就如约而至,她一死能给多少人腾地儿,又能让多少人松了口气啊。

地点当然是这个海岛,阿加莎老太太就喜欢用尸体装点度假胜地,要不然,假期岂不悠长得让人心慌。

波洛不爱运动,他跟所有人说,要去海边疯狂一下,结果呢,他不过是在淹到小腿的海水中,自得其乐地来回走几趟。可他未卜先知,案发前就吐槽那些爱运动爱晒太阳的男女:“你看他们躺在那儿,像陈尸场的尸体,分不出是男的,是女的,都一个样,就像尸体,一块块牛羊肉在太阳里榨油。”

《阳光下的罪恶》,其实写的是《阳光下的油腻》。因为,没哪个人值得你爱。杀死你爱的人,那叫罪恶,而现在,就是油腻在算计油腻,凶手,被害人,男的,女的,无需区别也无需在意的肉体。

三流作家对阿莲娜说:“你穿着泳衣真好看。”阿莲娜傲慢地回答:“别说了,看吧。”这就是肉体之间的对白。

我还是更喜欢《尼罗河上的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