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复星国际中心写字楼的29层,有半层都属于易太极养生会所。
一进门,面对的墙上贴了一排照片,是2012年3月10日这家馆开张时的合影。照片中有多位商界大佬,除了郭广昌本人,还有马云、柳传志、李连杰等人。
太极馆的会员们
在练功房里,教练组长汪石钟坐在一张价值50万元的茶几后边,沏着大红袍,动作熟练。汪石钟从14岁起练太极。2007年师从黄忠达——易太极的创始人。现在,他对易太极的现状很满意,“我很感谢郭总(郭广昌),复星进来(投资)以后,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据汪石钟介绍,在复星集团还未成为易太极的大股东以前,黄忠达在上海和昆山的两个太极馆经营得并不好,“每年要亏个几百万”。
加上刚刚开业的成都馆,易太极现在在全国已经有8家连锁店,除了北京上海两家馆是一对一式的VIP服务,其余6家均为大班授课。
北京易太极馆长任林介绍,目前北京会所有200多名会员,大多为企业界人士,“很多都是复星的合作伙伴,或者郭总的朋友”。
整个上午,馆内只来了两组客人,“一般下午才开始来人,晚上人最多”。任林介绍,昨天人满为患,“场馆内几乎都站不下了”,一对一的教学有时被迫需要一个教练同时指导几个进度相同的会员。
易太极采用收费并不低的会员制,“北京和上海的会所有5万和10万/年两档,其他拳馆的大班教学的收费在几千块钱”。
任林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北京会所的客人几乎都非常忙,到了晚上才能抽出一个小时来馆里打一趟拳。
任林介绍,近些年来企业界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挣钱了以后,发现自己岁数都不小了,高收入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使得他们特别注重身体健康”。在北京会馆,会员的平均年龄在40多岁,虽然也有80后的白领,但主要还是集中在40-50岁这个年龄段。
“确实年轻人来的仍相对较少,但也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是大爷大妈在打太极拳”。
情结与投资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是较早一批利用太极养生的企业家之一。
任林告诉记者,郭广昌在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后,受好友马云的影响,练起了太极。
2004年,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的早逝,给了既是好友又是同行的郭广昌很大触动,决心注重养生。几年间他试过很多种方法,但都未能持续。任林和汪石钟都“笑话”郭广昌:郭总没有一项运动能坚持两年以上。
但他把太极坚持了下来。
汪石钟介绍,当年郭广昌找了全国各地的拳师,最终认可了陈氏太极拳传人黄忠达。郭广昌请黄忠达来教授太极拳,而黄忠达坚持在上海的拳馆里授课,最后在多次邀请下,黄忠达感到了郭广昌真心想学太极,来到了郭广昌的家中。
两人见面后,黄忠达发现郭广昌在太极上有着一定的悟性,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教授中,郭广昌已经打得“有板有眼”。
郭广昌把打太极已经当作了一种习惯,任林告诉记者,郭广昌每个礼拜至少会到馆里打一次拳。由于工作十分繁忙,郭广昌有时就在馆里打几十分钟的拳,冲个澡,马上就去开会,投入工作,“但打这么一会儿就特别管用,郭总有时刚打几式就出汗了,打完之后就会觉得安静下来”。
汪石钟告诉《中国周刊》记者,郭广昌一开始就对易太极有极大的兴趣,黄忠达也十分信任郭广昌的实力,“你要是想做,交给你去做吧!”汪回想起当时在饭桌上,师傅黄忠达对郭广昌说的话。
2010年,复星集团以控股股东的形式投资了易太极,具体的经营管理。还是黄忠达的团队。
如今,8家易太极会所和拳馆里,只有北京会所的馆长任林是“复星的人”。
任林自己也打太极,只是刚刚打了两年,还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但是“太极能让人整个感觉都不一样”。这几个月,由于工作的原因,任林很少有时间在馆里打拳,但一有时间,“就算在家里也会打一套拳”。
任林说,复星集团的员工都可以来馆里打拳,每年还会有一次评审大会,表现优异者还能拿到不错的奖品。
“复星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就秉承着天人合一、和谐平衡”,任林说,郭广昌练太极和管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辅相成的。郭广昌曾谈到,太极所体现出的文化不仅体现了包容力,还可以为企业的走出去提供借鉴。因为太极的生生不恩,正如海外投资所需要具备的耐心。
易太极北京会所的一块牌匾上写道:练拳之道,在于方寸之间。差之毫厘,谬之干里。
太极经营
谈起太极生意,任林认为,易太极的连锁经营,是目前发展良好的主要原因,这样可以把品牌树起来。而连锁经营的基础,必须依赖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创始人黄忠达多年研究的83式太极基础上,黄与弟子们在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太极拳进行专题研究。2007年入馆、2009年拜黄忠达为师的邵俊杰是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骨科副主任医师,除了研究太极与养生,例如如何防止高血压、老年性骨质疏松等,还对易太极的太极拳本身进行研究,据汪石钟介绍,每一个动作的尺度,都是邵俊杰来完善的,“蹲多少、怎么蹲,才能符合骨骼最佳的受力点”。
任林称,有了一套标准化的教程,是易太极能够推广的根本,“不论是一对一还是大班教学,都会按照标准化流程走,这样是效果最好的”。任林认为,标准化的教学,比传统的口授式教学要好,“不仅每个经过培训的教练都能教,而且留下的都是有效的方法”。
在任林看来,易太极就算以后开到美国去也不存在问题,“到哪儿我们都会是这种标准连锁式的经营”。
易太极的教练一般都需要培训几个月,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任林对此并不担心,“郭总从来不给任何盈利上的指标,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推广太极,不光是运动,还有太极文化。”
任林介绍,易太极经过几年发展。现在有不少公司都会请易太极的教练去企业内部给他们的员工普及太极,作为一种员工福利。
易太极还有一支自己的太极表演队伍,在很多场合出席,“像公司年会,出国交流这些都会有”。任林介绍,这些拳师专供表演,只有极度需要人手的时候才参与教学。
任林称,她自己也不清楚现在易太极是赚了还是赔了,她很明确自己的任务,把会所的内容做好,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人接触到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