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自恋?

2013-12-29 00:00:00
世界博览 2013年15期

导语:Selfies在“柯达时代”叫做定时拍摄,而现在的含义是“自拍”。智能手机和照片分享网站普及并强化了“自拍”这一功能,它为人们创造了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然而,全球这种日益增长的自拍情节是危险的迹象还是一种“无害”的时尚呢?

本刊记者:赵萌 栏目:生活 页数:2P

自拍始于一个特定的角度:智能手机一般被举在头顶斜上方45°左右,这个角度拍出的人像一般被认为比较漂亮。通常,人们还喜欢在出门参加聚会时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自拍一下,仿佛是在宣誓夜晚狂欢的一个开始。

自拍,姿势当然是最关键的。微微扬起的眉宇、撇嘴微笑传达了一种从容的美;迷离的双眼和蓬乱的头发则显示了另一种美感;尖尖的脸颊,撅着的嘴唇、深深的锁骨,这些性感的暗示都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下一步,图像修复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轮廓是模糊的,颜色要柔和,皮肤必须是完美无瑕疵的。完成以上的步骤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接下来,就是上传到各种社交网络:推特、脸谱、Instagram等等。随后,便开始期待图片被转发、评论和分享。当你的页面充满了大拇指和心形的标志时,这意味着你成功了,而且获得了更多的赞美。此时你可能感到受宠若惊或者依然淡定,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一种“瘾”,很快,你又重复了整个过程,只是摆出不同姿势而已。自拍者们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并表示很难戒掉。

这就是,自拍——一幅数码时代的人类自画像,它是我们每个人都曾尝试过、并且每天正在做的事情。在推特或 Instagram输入selfie进行搜索,搜索结果让人震惊,有超过9千万的图片跟自拍有关,这些图片被挂上统一的标签:#me。

自拍是种戒不掉的“瘾”

全球偶像贾斯汀·比伯每日不断地在推特中上传自拍照以获得粉丝们的追捧和注意,而同为欧美乐坛著名流行歌手的蕾哈娜玩得似乎更火爆,她喜欢将脱衣舞俱乐部作为她自拍的背景,身上的牛仔短裤似乎永远都无法遮掩住她的臀部。蕾哈娜在社交网站上尺度最大的一张照片是她去荷兰演出时上传的,自拍自己口含大麻、手持打火机。在今年3月份,模特兼演员凯利·布鲁克为了戒掉自己的自拍瘾,发誓不再上传照片,不过这一发誓只坚持了2个小时。

事实证明,全球的政客们也喜欢用自拍的方式让人们认识自己。奥巴马2012年连任后,在就职典礼上,女儿萨沙和玛利亚就将她们和老爸定格在智能手机的取景框中,而这张照片也让奥巴马的粉丝疯狂追捧。当然,自拍有时还是件无比疯狂和无厘头的举动,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三姐妹突然闯进正在进行的棒球比赛的场地,为的就是完成一张不可思议的自拍照,结果自然不必说,她们很快就被赶出了场地。

人们为什么爱“自拍”?

“自拍改变了人们收集、记录自己和朋友信息的方式,”英国杜伦大学营销学讲师玛丽安博士称,“这是一种持续改写、记录我们自己的方式,也是一种最好的自我表达方式。”

其实,摄影学意义上的“自拍”早在1839年就出现了,当时银版照相术先驱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将“自拍照”陈列在费城自家的商店中,不过,“自拍”真正的流行起始于照相机的发明,那时,selfie 并非指“自拍”,而是“定时拍摄”之义。

上世纪70年代,对于“自拍”,摄影师们进行了很多实验,最为著名的当属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虽然他所使用的只是一台非专业的宝丽来相机。在他成为商业艺术家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相机已经替换了素描的地位。从1976年到他去世前,在11年中,他几乎每天都要用掉一卷黑白胶卷。Big Shots是宝丽来出品的最独特的相机之一。此款相机发布于1971年,1973年停产,它被设计为只适合拍摄肖像照片,焦距固定在4英尺的距离。他不仅喜欢拍摄各种明星、朋友,也常常把镜头对准自己。

然而,胶片时代的“自拍”终归是昂贵的,那只是少数人的玩具。直到数字时代,“自拍”才迎来真正的变革。2004年,一个以自拍照片分享为主题的网站诞生了,它就是Flickr。 不过,直到2010年乔布斯发明了iPhone 4才让“自拍时代”真正的到来。据英国通信管理局研究报告称,英国手机用户中有60%的人正在使用智能手机;另据皮尤研究中心一份针对美国800名未成年智能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其中91%的未成年人进行过自拍并分享在社交网络。

“智能手机上的拍摄功能其实已经很完美了,”英国皇家摄影协会总干事迈克尔·普理查德称,“数码时代来临和智能手机的崛起恰逢越来越多的单身、不婚现象出现,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独居、独自度假,因此自拍无处不在。而我个人喜欢自拍的原因时,我真的非常喜欢随时随地记录我做了些什么。不过,这有可能被其他人看成自恋”

从伯明翰大学刚刚取得硕士学位的23岁毕业生瑞贝卡·布朗的解释是,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从自我认识、自我认同到自恋程度逐渐减少的过程。她自拍既不是“自恋”也非“性暗示”,而是一种“自我探索”。

“自拍就像一本视觉日记,”瑞贝卡解释称,“通过社交网络上的自拍照我可以回忆之前的往事,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以前是什么样子。自拍还是我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种身份探索。人们经常说自拍就是自恋,可是按照这种逻辑的话,之前大家写日记、写自传的事情也可以被看做是自恋,所以这是不成立的。自拍很简单,就是像别人介绍你是谁。”

然而,实际上,发布自拍照的人群并非仅仅希望自己的朋友圈看到这些照片,他们更希望其他商业机构浏览、评论或使用,而一些色情网站也致力于自拍者裸露照片的开发。一些年轻女性上传裸露的自拍照也是目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当模特卡拉在Instagram上传了自己黑色蕾丝露乳照后,竟然迅速获取了6000个喜欢的回复。

自拍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盖尔·丹尼斯在《Pornland》一书中发出疑问:为什么色情图片可以“俘虏”我们的性?“因为在色情文化中,只有女人将自己的身体具体化,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注意。”这也是社交网站上一些女性狂热自拍者喜欢撅起嘴、展示被挤压出的乳沟、并把凌乱的床上用品作为自拍背景。

玛丽安博士认为,年轻女性上传性感自拍照是危险的迹象,当上传者穿着暴露的衣服出现在图片里时,这和恳求被强奸没什么两样。但是在某些方面,自拍可能比其他媒介展示的自我更为真实、自然,这点无疑是肯定的。

在一篇心理学的文章中,作者萨拉·吉尔维认为,Instagram等社交媒体默认了公众可以利用并重新赋予上传图片含义的权利,而且这种接收、利用的方式不是海量的、集中的,而是我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去分享、评论,这让人们非常乐意去做这件事。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很多面,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不仅仅是以前传统媒体所展示的东西。

“自拍”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可控的事实,特别是名人,在自拍时代,他们可以对自己形象的传播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但这似乎又抢了“狗仔队”的饭碗。

除此之外,自拍可以产生商业价值。艾丽珊·钟和佛罗伦斯·韦尔奇从事模特职业,他们坚持每天将自己的时尚自拍照上传并更新,这无疑巩固了他们的形象和在业界的地位,当然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工作。

在这样的科技时代,自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视觉随笔”似的艺术,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某种手段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并希望能保留、记录自己每个时期最美的样子。人们发明了镜子,得以从镜中观察和欣赏自己。人们还利用画像、雕塑的手段留下自己的形象: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著名雕像《大卫》《维纳斯》等就是经典的明证。而这个时代,属于智能手机和Instagram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