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随着葛兰素史克“行贿门”的逐渐升级,这已经成为医药圈内最受关注的话题。很快,这下一个就浮出水面了,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优时比。同时,罗氏、辉瑞、诺华、等跨国药企也可能被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看,行贿门事件越来越热闹了。
文:黄志伟
在制药行业,除了优时比以外,剩下全都是鼎鼎有名的行业巨头。在财富500强企业排名中,辉瑞、诺华、罗氏、葛兰素史克这几家不仅是常客,最新排名分别是148、162、197、和253。
新药实验里的猫腻
世界500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标杆,多少年了,中国企业一直以进入世界500强为企业终极目标,然而,事实证明标杆也不见得浑身上下一身清爽。
6月28日午间,“长沙警事”官方微博的一则消息迅速在圈内疯传,长沙警方言简意赅地表示,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长沙市公安机关调查。
一石激起千帆浪,很快,各种各样的消息就传来出来。不仅仅是长沙,葛兰素史克在上海和北京的办事处也被查了,财务总监被带走,公司关门放假。医药圈一下子沸腾了,葛兰素史克到底怎么了?犯了什么事?大家纷纷猜测,然而谁都是一头雾水。
现在想起来,葛兰素史克的公共关系总监的离职或许是葛兰素史克要出事最直接的兆头,所谓的公共关系总监,对内是能伺候得好领导,对外呢,这家公司能否只手通天,全看公共关系总监的功底和身家了。在业内,某直销公司的公共关系事务部被认为是最牛了,啥火都能灭掉,在医药圈,既卖药又卖种子还卖化合物的拜耳的公共关系最牛了,据说公司里面很少见到他们的人,但是,一旦出事,他们一出马马上搞定。
不过,前段时间我到也是遇到了拜耳输赢参半的一个案子。几年前,他们有个药品做新药实验,也就说找部分患者当小老鼠试验药品疗效以及是否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个药在国外早就上市了,只不过在国内上市还得再做遍临床试验。说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药都有副作用,碰巧在一位老太太身上就发生了,休克,差点没有抢救过来不说,患者做的换膝盖手术,手术要完全成功还得多做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给耽误了至今不能起床,所以算是严重不良反应。按照合同约定,如果参加实验的人员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除了医药费,拜耳还得赔偿人身体损害,但是拜耳却打算只赔了医药费完事,毕竟这种事情发生过好多次,全都是这么做的,因为没有人仔细看合同。但是不巧,这次参加实验的受试者是个懂行的,人家仔细看过合同,知道还应该有别的赔偿,要求别的赔偿。拜耳和人家谈来谈去,各种拉锯,最后决定了赔10万20万算了,没有想到患者不满意,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据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家属讲,开始法院死活不给立案,后来找了各种关系才算立案成功,到开庭时又是各种事故,不过最终,他们还是获赔5万欧元,算是拜耳输了前场。不过,受试者还不满意,国外同样的案例都是百万千万赔,又提起了上诉,我也曾兴致冲冲地去旁听,打算见识见识唇枪舌战,结果,拜耳临开庭前申请不公开审理,我只能灰溜溜地再回去了。最终此案以维持原判结案,拜耳算是笑道了最后。
话扯远了,葛兰素史克的公共关系的总监某君之前在It公司做公共关系总监,此次转战医药企业,跨了一次行。2010年葛兰素史克的中国区总裁和她走马上任,年底的时候举办了一次媒体活动。初次见面我就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看着干净利落,肤色迎合欧美潮流,一看就是晒过的,和国内流行的拼命白嫩很是不同。上海刚办过世博会,谈起她带家里的双胞胎去参观时,人家很轻描淡写地说,我之前在美国公司工作所以美国馆是直接进,至于其他热门场馆,我做了一些arrangements(安排),所以也没有排队。功力果然不是一般深厚。
葛兰素史克的新老总也出来给我们见了面,接受了媒体采访,印象中此君看着很年轻,体形修长无将军肚且头发茂盛。记得当时葛兰素史克虽然国际上排名靠前,但是在国内统计却远远不行,和其他公司相比,市场占有率并不靠前。我恍惚记得当年的排名貌似是在前十之外,我问他是否有何提升排名的计划,他显得十分兴奋,说打算改变前任政策,之前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现在要重装上阵了。葛兰素史克的行贿和此君的狂飙突进有关系吗?这其中的逻辑只能靠想象猜测了,谁也不知道实情。
葛兰素史克式罗生门
15天后,即7月14日,新华社的一则新闻报道算是终结了医药圈内部对于葛兰素史克被查事件带来的焦虑和种种猜测。在这15天里面,所有跑医药圈的人几乎都陷入焦虑,该找谁?警方显然是铁板一块,葛兰素史克正处在风头浪尖,谁也打听不出来什么消息。
媒体做的只能每天盯外媒,再到处打听,打探下来的结果,似乎一切都指向了内斗。据外媒报道,今年3月,葛兰素史克(中国)收到匿名举报,中国区研发总监臧敬五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经过3个月的调查,6月上旬臧敬五解职。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获得的举报材料显示,GSK涉嫌在华推广产品Botox(俗称肉毒杆菌)期间,向医生许诺回扣。其实,早在今年年初,GSK总部就收到了来自中国区的举报材料,举报内容涉及在中国市场推广中的商业贿赂和超适应症治疗等行为。不过,GSK在进行了一轮调查之后,并未发现任何不当之处,并在5月份解除了警报。5月份,又一份举报材料寄到GSK董事会,GSK于是再次开展调查。
随着医药圈内进一步爆料,这个举报人集中到了Vivian Shi Wen身上,据称,此人为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所谓的政府事务总监政府事务部门一般负责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多与职能部门官员等打交道,进而把脉政策走向,为企业争取利益。Vivian在医药圈也是混迹多年,最初在中国医药管理局下的上海医工院工作,后辗转诺华、强生、上药等企业,举报的原因是因为对补偿不满。
在当天的报道中,新华社否认了内斗传闻,称葛兰素史克被查和举报无光,是出于例行检查发现。
据新华社的通稿,此次葛兰素史克共有4人被抓,分别是法务部总监;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
GSK的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等部分高管通过旅行社,用虚增会议规模等手段进行套现。葛兰素史克用这部分钱除了贿赂政府官员、专家和医生外,旅行社按照行规,向GSK中国的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等部分高管支付现金等行贿。 据称还有一家旅行社,为了拉拢权限极大的葛兰素史克的中国高管,还使出了"美人计":雇佣了一名女子进行性贿赂。让严肃的跨国药企反腐案也带上了一丝桃色新闻的味道,再次证明了腐败和性贿赂是分不开的。
谁是下一个?很快,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优时比浮出水面。
和葛兰素史克这个巨头相比,优时比实在算得上是小而专,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仙特明和抗癫痫的开浦兰是他们引进中国的两大主要产品,治疗领域也仅限于此,和拥有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科、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抗偏头痛药Imitrex/Imigram(舒马曲普坦),抗菌素奥格门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恶心/呕吐药枢复宁(昂丹司琼)和抗哮喘药Flovent/Flixotide(丙酸氟替卡松)等等,都是年销售数亿以上的重磅药物。
这种差别在年销售额上差距或许最为明显,2012年,葛兰素史克的年销售额为419亿美金,而优时比年销售为3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45亿美元,
这么一对比,两者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优时比这个接棒者实在让人失望了。感谢外媒,让国内的媒体又找到了新的方向。英国高伟绅律师行亚太区反腐败业务负责人宋慧婷(音)说,“我们知道有四家制药公司正面临”当地反腐败机构的调查。这位律师所在律所就跨境反腐败问题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据新华社报道,涉嫌替葛兰素史克行贿提供现金的临江旅行社还替多家药企完成“套现”工作。两者一结合,我们又兴奋起来。强生、辉瑞、罗氏、诺华、阿斯利康、默沙东、雅培,这些500公司都是500强榜上有名的,挨个问吧。当然是一片否认。
在新华社和央视的新闻通稿出来前,想当初事发时,葛兰素史克也是啥也不说,除了说接到有关公司的走访外,啥也没透露,一副良民的样子。
众所周知的,在现行的医药体制下,医生是开处方掌握你销量的那一个,在其他公司都行贿的条件下,不行贿药品销量就无法得到最有效提高,贿赂几乎是制药行业人所共知的秘密。而在制药行业流动相对范围固定的情况下,无非是从这家外企到下一家外企,大家的做法基本上如出一辙,谁是下一个都不出意外。所以时间或者说政府的决心才是让更多企业露出水面的决定性因素。
既然贿赂都知道,为何还会出现临江旅行社呢?原因是跨国公司监管比较严格,尤其是财务方面必须合规,请客吃饭人均不得超过300,否则不给你报销,企业得有个走账给你开发票套现的机构啊,所以就出现了临江旅行社,那些跨国公司制定了规定规避了企业的责任,但是为了提高销量,卖药的通过旅行社套现便成了变通的方法,现在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不过,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谁也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的套现办法出来。但是,无论方法怎么样变,公司是没有问题的,做销售的为了提高业绩,怎么想办法就看你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