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镰刀一样锋利,磨标胎正虎视眈眈。
悲剧的发生,很多被归罪于命运,其实隐形杀手离我们很近。
数据来源:上海观舆信息科技(请使用如下标识,谢谢)
命运多舛,我们唯有珍惜。面对交通事故,我们除了悲痛和缅怀,还有就是努力发现事故背后的真相,极力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来自上海观舆信息科技的行业数据库显示,2013年度,在所有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制动”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最多,占据高达49%的比例,可见刹车失灵问题已经越发“常态化”,同时,因传感器问题和变速器问题所引发的交通事故率也分别占到了10%和8%,对于汽车零部件的问题,我们无力吐槽,不过对于因“爆胎”和“驾驶习惯”所引发的高交通事故率(22%和11%),我们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的。驾驶习惯可以修正,爆胎则需要找到爆胎的原因了。
磨标,不是出口尾单那么简单
在爆胎事故中,我们发现磨标胎的使用率占据了较大比重。经常会看到所谓出口转内销的尾货将标识抹去,不过声称质量和正品无异,只是不提供售后保障罢了。其实,磨去标识的做法同样流行于汽车轮胎圈,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所谓磨标胎也称割标胎,泛指那些工厂自检存在小瑕疵(胶质不匀,动平衡偏差过大跳线等)的不合格轮胎,自然缺少了三包保证,质量方面自燃也难以保证。
在淘宝输入“磨标胎”或者“割标胎”关键词进行搜索,你会发现有店铺在出售相关宝贝,而且在阿里巴巴的搜索指数排行榜中,“割标胎轮胎”的搜索趋势(69%)也是处在上升通道中,看来人们关注磨标胎的热情还算高涨。
为什么磨标胎是罪魁祸首
对于磨标胎来说,一种是轮胎厂质检人员通过检测设备按检验程序从生产线上检出的存在影响使用寿命的缺陷,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但仍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轮胎;另一种是生产日期超过两年或3年的库存积压轮胎。磨标胎在厂内叫副品胎或次品胎,厂方一般会进行降价一次性处理给经销商,不负责售后服务。这种轮胎出厂前均用化学药品擦去或用刀除去厂名、商标、规格及有关质量标志的模刻印痕。
相比较质量合格的标准轮胎来说,磨标胎有着强悍的“杀招”在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车内的主人。其中主要问题存在于橡胶的成熟度方面、轮胎内里存在深度裂痕,以及内部芯线结构疏密不均和质量分布不平衡等方面。由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硬度和耐磨度的缺乏,这样就极易造成使用过程中发生隔爆等问题,也会使得紧急刹车距离变长,因而缺乏制动效果。另外,内里深度裂痕是高速状态下轮胎发生爆胎,引发车辆翻覆的最直接元凶。同时,如果内部子午线分布不均,也会使轮胎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可见磨标胎的杀招还是蛮多的,而你的爱车自燃也就被包围在层层杀机当中。
在有关磨标胎的讨论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磨损”讨论成为焦点,占据60.77%的讨论比重,价格同样是讨论的重点,毕竟与标准轮胎的差价还是不小的,占据整体讨论量的53.85%,其余讨论则围绕“轮胎花纹”,“胎面”和“翻新”等展开,讨论热度分别为52.31%,50%和42.31%。不难发现,在讨论磨标胎本身的制作及问题的同时,价格问题被突显出来,主要还是因为贪图低价格而购买到了磨标胎。
我们还发现,在讨论磨标胎的过程中,锦湖轮胎的提及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轮胎品牌,占到整体的74%之多,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韩泰轮胎和邓禄普,分别占到14%和12%。可见磨标胎主要涉及中低端家用轮胎,在低廉价格的驱使下,很多人铤而走险选择了磨标胎。
另外,在磨标胎的冲灾区城市中,北京以38%的占比高居榜首,突显首都心脏的“包容”,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占到30%,其中沿海城市贡献了不少力量,广州和哈尔滨以13%的占比并列第3,江苏位列第5。
辨识磨标胎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合格轮胎都是由轮胎生产企业将生产的轮胎由企业质检部门对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的轮胎。在轮胎的胎侧上会有厂名、商标、规格、标准轮辋、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编号及相关质量标志,而且模刻印痕字迹清晰、完整,无涂抹或刀刻划现象。一旦发现有涂抹或刀刻划的轮胎,那可以断定为磨标胎了。如果轮胎中出现鼓包、串气、重皮等问题后,基本也可以断定这是磨标胎了。
让“怪胎”死于腹中
各种“怪事”充斥着熙来攘往的社会,让人们有些见怪不怪了,但对于各类“怪胎”的热销,我们却不能置若罔闻任其发展,磨标胎增加了行车的安全隐患,给消费者带来了生命安全的不确定性,严重扰乱了轮胎市场正常的销售秩序,更是给翻胎企业造成了“灭顶之灾”。对于消费者来说,唯有擦亮双眼避免买到磨标胎才好,当然,也不要过于贪图便宜,尤其是明显游离于正常市场价格范围区间的产品;而对于轮胎企业甚至行业来说,加强规范管理是相当必要的,千万不要让蛀虫毁了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