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国际化需要成熟的经济体系

2013-12-29 00:00:00蒋成龙
世界博览 2013年24期

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根据文化部《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全年交易额曾一度高达人民币2108亿元,以24%的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数字固然可喜,但从市场的成熟性、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健康程度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根据文字记载,我国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艺术品、古玩交易中心的概念,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循环体系。这一点相比而言,欧洲的西方国家显然成熟很多。

首先从市场划分来看,博览会和当代艺术一直占据着国外艺术品一级市场和大部分交易额。无论在展览规模、档次还是市场细分方面都已经拥有数十年的经验。我国的艺术品博览会行业近年来才刚刚开始进入起步阶段,逐渐在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以全球知名的巴塞尔艺术节(Art Basel)为例,于1970年创办于瑞士巴塞尔,目前是实际上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其会场除了瑞士本部巴塞尔外,还有美国的迈阿密海滩。2013年5月,巴塞尔艺术节收购了香港艺术博览会(Hong Kong Art Fair)60%的股权,成为了最大的股东,并将在2014年完成剩余40%的收购。自此,香港也将成为巴塞尔艺术节的分会场。

那么巴塞尔艺术节每年的交易额、交易量、成交率有多高呢?我曾就这个问题向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多家艺术品投资、基金顾问——何女士请教,得到的答案让我有点啼笑皆非,但也不无道理。

“数字固然重要,但是有很大的水分。有些事情也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背后的资本运作暗潮涌动,并不是简单的买卖而已。每届巴塞尔艺术节举办得成功与否,基本上到机场的停机坪数数,心理也就有数了……”何女士如是说。

除了艺术博览会之外,画廊和艺术品交易所也是一级市场的中流砥柱。比如成立于1993年,位于英国伦敦的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 Gallery)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该画廊以展览、销售国际著名艺术家Damien Hirst, Tracey Emin, Marc Quinn等人的作品而驰名中外,称其为欧洲的“荣宝斋”也不为过。通过与全球知名博物馆、金融机构、艺术家和投资人的合作,白立方目前也在全球设立了多个展厅,业务逐年扩张。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品味和价值的象征,艺术家们甚至以自己的作品能够在白立方展出而感到骄傲。

拍卖行业的利益链条

“我们在拍卖市场的收购成绩非常理想,通常依靠‘3D原则’:死亡(Death)、离异(Divorce)、负债(Debt)。之后,我们有至少三个渠道将他们销售出去,既经纪人、拍卖行或我们的画廊网络。”英国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AIA)联合创始人,艺术品私募基金操盘手,贾斯丁·威廉姆斯(Justin Williams)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同时他也指出,拍卖行相关的业务利润大约只占整体业务的30%。

拍卖行作为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有它明确的目标和分工。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由于卖方的宣传与炒作,买方的竞争和冲动性消费情绪,拍卖行常常能够爆出冷门,跑出黑马。这让本就在媒体上轰轰烈烈的拍卖市场锦上添花,显得异常激烈。冷门毕竟是少数,给人带来的心理震撼却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聊资。无论新老藏家都以是否“上拍过”作为资本,成为身份和价值的象征。实际上从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和中拍协《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看来,拍卖成交的总额大约只占年度成交总额的三分之一,完全符合了贾斯丁的说法。

上面提到的所谓“一级”市场,除了占据了大部分销售份额之外,也起到了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定价权。艺术品的价格由相对稳定的一级市场掌握,经受了学术、艺术、市场的多重考验,排除炒作、冲动消费等因素,能够更加客观地界定其价值。

反观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级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竞争,二级市场则异常火爆,2011年甚至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年度交易总额。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产业链的完整、健康性之外,还受到很多背后的原因所影响。此外,艺术品、古董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并投入实际应用,不过成长的过程通常也会伴随着一些磕磕绊绊。

历史回顾

众所周知,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遭遇了一次震荡,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对比2011年的统计数据,年度成交总额由人民币2108亿元下降至1784亿元,降幅约为-15%。和2011年的24%、2010年的41%涨幅相比格外显眼。拍卖市场的成交额更是从2011年的人民币968亿元跌至536.9亿元,降幅高达-44.5%,甚至被业内人士戏称为“腰斩”。这一数字在2011年涨幅曾为64%,2010年更高达到177%。

此外,上图中并没有标明我国几年来艺术品进出口相关的交易额数据。一来,艺术品进出口,包括“海外回流”一直游走于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官方难以统计。二来,我国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中的进出口比例非常之低。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艺术品进出口总额大约只有年交易额的10%。这在经济学领域被称为“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在2011年、2008年和2004年,这艺术字在美国市场为74%、69%和72%,在英国为84%、45%和116%。

除了金融危机、政治局势等收藏行业比较敏感的因素之外,政策和法规的陆续出台、完善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市场初期阶段,试验性的政策,暂未成熟的执行办法等,都会为整个行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一点与刚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行业非常相似。

2011年的“查税风波”既可以看做是对艺术品交易市场不健康的现状敲响警钟,也可以算是“正本清源”的开始。陆续出台的各类艺术品、文物相关管理条例、政策、法规等正在逐步完善,将一些曾经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商品和经营行为合理定义。习惯于非常规操作方式的艺术品行业被打了一记当头棒喝,瞬间变得素手无策,导致全年交易额同比萎缩将近一半。

“查税风波”的真相背后

按照2012年初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艺术品进口,除百年以上的古物之外,要按照其CIF价格申缴6-14%的关税,再根据增值税计税价缴纳17%的增值税(VAT)。好在艺术品进口并未涉及消费税,否则税务负担将还会大大增加。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这一比例其实比听起来要高一些,对买家、卖家和中间商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CIF是贸易领域装运交货的术语,指成本(Cost)、保险(Insurance)和运输(Freight)的合计价格。与“到岸价”不同的是,虽然由卖方安排货物运输和办理货运保险,但卖方并不承担保证把货送到约定目的港的义务。不考虑艺术品行业的特殊性,一般国际常规,卖方多以成本价10%的比例为标的物投保。相对另外一种装运方式,FOB(离岸价,Free On Board)则由买方负责运输。传统海运过程中,买方派船承接标的物运输,卖方一旦按照合同规定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风险及转由买方承担。

那么咱们来算一笔账。假设一件当代艺术品,其最终的拍卖成交价加上买家佣金(12-25%)为人民币壹佰万元(¥1,000,000),按照10%的保险费用,1%的运输费用,最低6%的进口关税计算,所需缴纳的税费公式为:

CIF = 成本+保险+运输 = 1,000,000+100,000+10,000 = 1,110,000

进口税 = CIF×6% = 1,110,000×6% = 66,600

增值税计税价 = (CIF+进口税)×17% = (1,110,000+66,600)×17% = 200,022

最终,进口税和增值税总计需要缴纳人民币贰拾陆万陆仟陆佰贰拾贰元(¥266,622),约相当于成本价格的24%。如果按上限14%缴纳,则进口税为¥155,400,增值税为¥215,118,合计¥370,518,约相当于成本价的33.38%。

有人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加到拍卖售价之中就是了。然而目前拍卖行通常使用的方式均为CIF交割,并由拍卖行代为报关、完税。按照今年各大拍卖行的最新买家佣金比例计算,例如佳士得(Christie's)对小于美元75,000的成交收取最多25%的佣金,苏富比(Sotheby's)对小于港币800,000的成交收取最多25%的佣金。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负担最低高达24%的税费,毫无利润可言。

就这样,“海外回流”嘎然而止,艺术品进口业务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加上艺术家个人所得税、画廊和经纪公司的经营税收大力查处,导致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巨幅萎缩。

正如前文所述,2012年的“查税风波”带来的影响虽然巨大,但却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和起点。在艺术品市场刚刚起步的中国,除了翻山越岭、摸石头过河般的挑战之外,也有大量的新鲜机遇摆在人们面前。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国际化接轨的尝试之一。从金融领域看,对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化、税务特权和外资企业政策各个方面都是大胆的尝试。从各方面条件看来,都在为市场国际化做足充分准备。

利率市场化将增加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竞争机制,中小型金融机构甚至面临洗牌的境地。银行利差的进一步收窄将对其风险、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进行挑战。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艺术品可能继金融、房地产后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块全新战场。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化,简单层面可以理解为人民币在国际外汇管理上的开放。限于目前中国大陆对公民和企业的外汇管理条例,购汇结汇对买方,特别是个人来说造成了一定困难。在人民币跨境使用、外币结算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将大大缓解这一窘境。

税收政策的国际化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在进出口税、增值税的减免和退税等方面,自由贸易区将与国际进一步看齐,成为亚洲最重要的艺术品“自由港”之一。参考港台地区和国外的税收政策,中和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艺术品进口都施行零关税。增值税方面,中国台湾地区和英国为5%,新加坡为7%。

外资企业在自由贸易区的入驻能够充分利用该地区的政策,并涉及此前难以介入的领域。这向全世界的顶尖艺术品相关行业机构进一步开放了中国内陆市场,提升了竞争。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交易,配套的服务和商品也将大量涌入,填补目前市场的空白。

那么,面对这样多的机会,在玉器乃至整个艺术品行业遇到的挑战也会相应增加。如果能够把握机遇,看准市场的需求,则可以在很多领域创造丰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些挑战包括但不仅限于:

首先,作为艺术品贸易自由港,仓储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国际艺术品交易很大程度并非在本土成交,而是在自由港进行交割以避免税收和运输等风险。

以瑞士日内瓦和新加坡等地为例,其艺术品仓储服务可谓细致入微,充分考虑了买卖双方的各种需求。虽说是“仓库”,但其高科技、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储藏设备,装修考究、排列有致的展示环境,体贴周到的服务体系,甚至堪比国际高档博物馆的规格。

卖家无需亲自赶赴仓库,只需电话委托,安排时间,即可让卖家前去现场,在专业人士的指引下仔细欣赏感兴趣的标的物。整个过程轻松愉快,并且高度保密。部分仓储服务甚至对所藏物品采用“不记名制”记录,只需使用“一幅画”、“一件雕塑作品”来描述藏品的大致属性即可委托仓储。对于买方而言,标的物甚至不必运出口岸,只要委托转存至指定仓库既完成交易。

第二,物流服务将成为艺术品跨国交易、展览的重要环节。安全、快速地对艺术品进行包装、装卸和运输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在艺术品自由港陆续开放的过程中,此类服务需求将大大增加,对物流企业的技术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艺术品保险也是重中之重。这一领域之中,例如成立于1816年的法国安盛集团(AXA),旗下专门设立了金盛艺术品保险公司,在服务质量、经验和信誉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样的国际机构一旦全面进驻中国,对本土艺术品保险行业的相关企业提出了挑战,提高了门槛。

不过针对玉器这一特殊艺术品门类来说,目前保险行业还没有比较成熟且受到业界普遍认可的模型可供参考。这是由于玉器价值的评估体系和艺术品属性明确度尚不完善造成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一状况伴随玉器作为艺术品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会有所改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远大的目标都有一个开始。可能轰轰烈烈,可能微不足道,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至少要看准方向才不至南辕北辙。在我看来,市场、经济、商业模式等因素倒不是主要问题,毕竟有成功且成熟的模式、经验可供参考借鉴,进而将其发展并完善。但更重要的,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其艺术、文化、历史价值也具有“符号”似的作用。如何让国际市场对这些符号产生共鸣,加以认同,这个目标确实任重道远。

要将一个文明,一种文化推向国际市场使其绽放光芒,除了它自身的优异特性以外,行之有效且能够受到全新市场认可的方式方法也至关重要。一件物品、一个人物、一次事件,都可以成为导火索,让文化的种子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借用我母亲的一句话:“没有李小龙,外国人知道中国功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