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初探

2013-12-29 00:00:00钱小晶
中国教师 2013年13期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作了一些探索。

一、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化方法为能力,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活动情境,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理解、探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多样的阅读方法,以促进自己深入开展阅读。为帮助学生拓展阅读,使课内外信息有机结合,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2)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整篇作品;课文是删节的,到课外查找、阅读原文。(3)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关联的其他文章;查找课文作者所写的其他相关作品。(4)作文课前引导学生阅读与这次作文内容相关、形式相近的文章。

如学习课本剧《负荆请罪》前,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材料《将相和》,了解事情的原委。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搜集历史成语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教师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使学生掌握方法;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

二、学校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教师应该结合学校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1.主题阅读活动

根据年级的特点,可分层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例如,学校读书月规定阅读内容:一年级“认识动植物”,二年级“漫游童话世界”,三年级“领略名人风采”,四年级“走进科学宫”,五年级“沐浴古诗文的雨露”,六年级“欣赏古典名著”。通过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不同层次的体验与收获。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我们把课外阅读引入课程体系。在进行主题阅读之前,每个班级都会精心设计阅读推荐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内容。如五年级“沐浴古诗文的雨露”,其阅读范围很广。笔者设计了“玩在四季”一课,选择描写儿童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夜书所见》《稚子弄冰》为导读内容。通过在古诗中寻趣、说趣、演趣等课堂设计,带领孩子领略古诗的精妙,学生从搜集、阅读描写儿童的古诗入手,进行主题阅读。待阅读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学生们朝着既定的方向行进,一个月下来收获颇多。

2.班级读书会活动

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交流读书成果的舞台。学生的阅读取得一定成效后,教师要为他们阅读成果的展示搭建平台。可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自办小报评比、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等活动。例如,结束了一个月的古诗文阅读后,笔者在班上举行了“千年古诗今日诵”活动。从古诗的挑选、吟诵指导到道具的制作、背景音乐的反复推敲……笔者和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活动当天,学生自发邀请了学校里的其他教师。看着孩子们自信地登上讲台,时而激情万丈,时而浅吟低唱,笔者知道“古诗”的甘露已滋润了他们。活动结束,受邀请的教师对他们的赞许与点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信心与勇气。

3.“读书之星”评选表彰

“读书之星”在我们学校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正因为这一级级“星”的评选,各个班级不断涌c36a94f9fcf58f29439f77ed6c53d779现“新星”,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读书之星”评选可分为班级和校级两个层次。每个月各班级根据要求组织评选出班级的“读书之星”若干名。在班级“读书之星”当中,再根据条件推荐出一人申报校级“读书之星”。学校会在集体晨会时为不同级别的“读书之星”授以不同的奖章。此外,在校级“读书之星”中还会评选出“星中之星”,制作个人展示牌陈列在校园醒目处进行宣传。

4.亲子共读活动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学生能不能养成读书习惯,会不会读书,家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读书的意义及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宗旨,向家长推荐书目,介绍读书策略,倡导建设书香家庭,组织“亲子共读”活动。如二年级“猜猜我有多爱你”亲子共读活动就取得了很大成效。笔者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呈现“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电子绘本,带领孩子欣赏图画,品读语言。孩子们被绘本这一形式深深吸引。课堂接近尾声,笔者拿出纸质图书,让孩子摸一摸、翻一翻,再共同欣赏同龄孩子与父母一起阅读的情景。孩子们对阅读充满了期待。课末,布置购买绘本与父母一起读的任务。之后的日子,笔者不断收到家长的信息,有感动于孩子第一次表白“妈妈,我爱你!”的,有要求再推荐绘本的,等等。教师通过爱的传导,让家庭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喜悦,让阅读的习惯伴随更多的人。

三、社会实践丰富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大社会是一部“无字书”,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书”“地书”“活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到田野参观农民种田,到工厂访问工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另外,每个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如“走进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家乡的名人”实践活动、“春联”集锦等,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积极实践,为学生课外阅读搭建多维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凤毛小学)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