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布置有效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朱红艳沈亚玲
中国教师 2013年13期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通过精心的设计,以布置有效作业的形式来实现、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双重目标。以下是笔者在作业布置与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以增加教学效率为目标,减轻作业负担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四至六年级每周英语只有三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又缺少语言环境这一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要想达成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确实非常困难。所以充分、有效利用课外时间,是学好英语的有力保障。就英语教学来说,重要的是布置的作业能够有效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高效学习。

二、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布置有效作业

1.内容、形式丰富,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防止出现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面面俱到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是否喜欢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1)作业多元化,促综合能力形成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听、读是语言的输入环节,说、写是语言的输出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进的原则。布置作业尽量做到听、读、说、写有机结合,避免形式单一化、技能孤立化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进程。

如:看图,根据提示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不少于5句话。

这道题,首先要让学生看图,根据提示语,两个人一组互相用英语说一段话,然后再写下来。说好是前提,说好才能写好。这样,听、读、说、写的技能都得到了锻炼。

(2)作业网络化,提高学习效率

如今,网络已经介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之中。网络对于孩子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孩子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猎奇心理,越是新鲜的事物越想了解,也就越能了解。所以适时布置网络作业,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学生上网查找中外文化有什么差异,让学生在网上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理解题,等等。在网上几秒钟就能查到相关内容,既满足了学生想要了解网络的好奇心,又使学生有了与时俱进的自豪感,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非常便捷地完成了作业。

2.作业的连续性,确保学对知识的有效记忆

教师习惯于上完英语课布置作业,学生们也习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教师不但要布置作业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布置什么时候写作业。教师应该让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连续起来。如:每周有三课时的英语课,周一、三、五有英语课,上完周一的课,教师先布置当天的作业,当天可布置开放性作业,学生可根据所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布置周二的作业。周三上完课,如法炮制,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养成天天想学英语的习惯。作业天天有,不代表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做哪些作业。这就要求作业内容要少而精。

3.作业的计划性,做到运筹帷幄

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制订出本单元的作业主题、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灵活调整计划,统筹布置作业。如:第八册Unit7 At the airport计划6课时完成课堂教学。每周三课时,需要两周时间。两周14天,6天有英语课,还有8天没有英语课,所以除了有英语课当天的自主作业外,还要计划安排出8次作业。如果学生读一段话的能力比较差,就可以把本单元的主题设定为“流利读”。8次作业至少要布置6次和读相关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而不是完全孤立的读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也许4次作业之后,孩子读的能力大有改观。而这时,恰巧又有不足表现了出来,比如看图完成句子,全班20人中全对的只有5个人。这就要求教师调整作业计划,把作业的重点转移到写句子上来。这样在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技能逐渐形成。

4.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发展学生个性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把作业分成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对于有难度的作业,要分层设计作业要求。

如:看图写话

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要求一:看图任意写一段话,不少于3句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任意捕捉信息点,从而降低写话的难度。如: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40 years old. I love my mother.

要求二:根据问题提示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不少于5句话。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出一段话。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 They are my friends. They are in the park. They are playing.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to go home.

要求三:看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语意连贯的画,不少于5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 Today is Sunday. It's sunny. My mother goes to the park with her dog. There are two men in the park. They are playing badminton. They are very happy.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能力选择其一完成。这样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喜欢的题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以评价为保证,促能力形成、发展

教师布置了有效作业,学生是否能够高效、按时完成,提升能力呢?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保障。

1.设计丰富的评价表,规范评价

首先要做到,只要做作业就要评价,就要留下评价的轨迹。教师因作业形式不同、难易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两个人一组互评、自评、教师评,等等。评价人要根据每次作业教师提出的具体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记录。如:明天是母亲节,回家后每个人用英语和妈妈说句心里话。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了,给自己记一个小星星,说了,再转述给同学听,听你说的同学负责给你记两颗小星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只要张嘴说,不管说得是否正确,都可得到星星,目的是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教师会对评价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一旦发现作假的现象,就会取消其给他人评价的权利。

2.持之以恒,表彰激励

每天的作业情况都要做评价记录。每月底,要评出得星星最多的前五名学生为优秀小标兵,还要根据学生投票、教师的抽查情况评出三位评价小能手。每学期末,获得星星总数第一名的学生获得金杯奖,第二、三、四、五名的学生获金牌奖。逐月,获得星星数逐次上升的前五名为进步奖。学生还可以自愿申请“努力奖”,这项奖专门为那些努力了还不能达标的学生设置,让他们同样享受成功的喜悦,为他们健康人格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不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会得到提升。这样的评价,才会使作业真正高效。

总而言之,有效的作业、系统的作业管理模式,是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保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有效作业的真正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1.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2.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