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学课程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构想与探讨

2013-12-29 00:00:00魏锐李正福
中国教师 2013年13期

近年来,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被日益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1]”明确了在普通高中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职业领域,而培养公民进入这些职业所需的基本的职业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中科学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架构科学课程中的职业素养发展体系,能够促进学生了解与科学有关的职业领域,发展基本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规划、高考专业选择以及日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国家人力资源的建设提供广袤的沃土。

一、高中科学课程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基础与不足

1.综合高中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美国、挪威、瑞典、德国等国均设立兼有普高与职高培养目标,普通班与职业班分班不分校形式开展教学的综合高中[2][3],日本也设有综合学科高中[4],这是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的一条途径。

尽管对于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长期以来存在强烈的争论:“综合高中只是一种以校内分轨代替校际分轨的教育机构”“学术性课程不如文法中学,技术性课程不如过去的技术中学,综合中学成了‘平庸’和‘低质量’的代名词”,类似的批评普遍存在[5],但是,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课程方案与教学形式都会给在科学课程中如何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2.职业教育课程是开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

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实习进入中学,各行业教育培训的学徒与实习生大量增加。例如,在澳大利亚,几乎每所高中都在实施职业教育培训的VET计划,2002年有18.7万学生参与学校VET课程,占高中学生总数的40%[6]。

再如,将职业教育课程引入普通高中阶段的改革在英国教育界影响很大,高中学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牢固的关键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关键技能又称核心技能,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以应对现代生产的高科技含量和不断增强的职业流动性。关键技能主要包括六种能力:交流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改进自身学习和行为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7]。

我国普通高中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中也开始引入类似的形式,但鉴于高考的压力,这些内容的比例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将这些“关键技能”的培养与常规课程整合在一起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3.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

STS教育中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与民主决策[8][9]等要素与社会的职业领域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紧密联系。

课程改革以来,提高所有学生的技术素养①已经成为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内容之一[10]。我国高中科学领域各科目课程不仅强调加强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联系,还专门设置了突显技术特点的模块课程或模块系列。例如,化学课程中的“化学与技术”模块,生物课程中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地理课程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这些模块均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科学,更加强化科学知识与职业应用之间的关系。我国高中科学课程这样大幅度设置技术应用的课程模块,在国际科学课程编制中尚不多见,是普通高中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

但是,目前这些模块课程及其教材的设计尚未突显相关职业的特点,也尚未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鉴于我国科学教育重理论性知识、轻应用性知识的特点以及高考方案的制约,这些技术类模块的开设率还很低。

4.教材编制中将职业教育内容外显的做法

教材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做法是开辟“职业链接”等类似的专栏,通过采访不同职业人士,介绍各种职业的工作特点、从业要求、入职资格、工作环境等。例如,美国高中现行的主流生物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设置了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全书穿插介绍了18类与生物密切相关的职业,引导学生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

我国高中教材对于职业教育内容的关注还不够,缺少外显的职业教育栏目。在研究层面,对与科学课程有关的职业教育内容尚缺少系统的建设。研究如何优化高中科学课程的内容及教学,使其更好地发挥职业素养教育的功能,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我们去探索。

二、高中科学课程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与突破点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发出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呼吁,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许多讨论,但几乎都是从学制、管理等宏观层面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教育类型之间如何实现“沟通”“渗透”进行探讨[11]-[13]。其中,对职业高中课程方案和培养体系的讨论比较普遍,而普通高中如何渗透职业教育较少涉及。很少从普通高中的具体课程出发,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合进行微观、深入的探讨。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呼唤研究重心的下移,加大对实践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力度。

1.高中科学课程尚未从职业素养教育的角度构建课程目标

高中新课程实施多年来,对科学素养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已经非常丰富,科学素养在课程编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评价等领域如何体现已经比较清晰。与科学素养相比,技术素养的内涵还相对模糊,我们尚不能清晰地描述技术素养在理解或解决真实技术问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尚未很好地提炼出核心的技术问题,缺乏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系统揭示。尽管如此,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比之下,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更为浅显。什么是可以在高中阶段发展的职业素养,其内涵和结构是什么,尤其是在具体的一门课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哪些职业素养以及如何发展都鲜有讨论。由此,职业素养还未在课程目标的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对职业素养内涵的探讨缺少中观层面的阐释

目前对职业素养内涵及培养方式的相关探讨多处于两个极端:其一,过于宏观、笼统地探讨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例如,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无法反映出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职业领域对职业素养的特殊要求。其二,过于微观具体,即某一个特定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以及如何进行职业培训,这种形式无疑不适合普通高中的学生。

鉴于普通高中不同于职业高中,在现行科学课程中渗透和体现职业教育,重在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了解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职业领域,发展基本的、通用的职业素养,而非进行特殊的职业培训。这便需要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中观层面的阐释,既要体现科技相关职业领域的特点,又不能太专业化。

3.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清

当我们呼吁将职业素养发展也列入高中科学课程目标之中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是: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三者是什么关系?三者是否可以整合以及如何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生素养发展体系?三者在科学课程如何承载?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回答。

三、构建高中科学课程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途径与思路

笔者呼吁更多的研究者能够以高中科学课程为平台,梳理与科学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职业应用领域,深入分析各个职业应用领域对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需求,提炼出适合高中阶段培养的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的职业素养,构建高中生职业素养的发展体系。这一目标可通过解决以下问题来达成。

1.梳理与高中科学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职业领域

系统化地对高中科学课程各科目核心内容所涉及的职业领域进行梳理,形成职业教育的素材,在讲授某个科学概念时可以拓展介绍其相应的职业应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职业中的应用,增强职业意识与学习兴趣。这是在科学课程中渗透职业教育最简单的形式,当前倡导体现职业教育的课程或教学基本上是处于这个层次。

2.分析各职业领域的工作特点以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

对各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进行分析,探查各职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都有哪些要求。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除了借助文献外,更为有效地是对现实中的职业领域进行案例研究(例如工厂参观和工程师访谈)。相关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成为架构高中生职业素养发展体系的基础,同时还可以穿插进入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或者设计成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微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3.提炼基础性和通用性的职业素养,架构高中生职业素养发展体系

在分析各种具体职业领域对职业素养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从中提炼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职业素养,使其既能反映出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领域特点,又不过于微观化和技能化。职业素养的发展体系应该是有层次结构的,这种层次结构表现在两个方面:(1)按照职业素养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即对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依赖程度不同所划分的层次结构。(2)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以及中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层级,划分出水平层次,考虑不同的职业素养要素应在什么时段以及如何来落实。这两个方面层次结构的结合,就构成了高中生职业素养的发展体系。

由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领域除了纯粹的科学研究外,还包括社会实践中更为广阔的技术工程领域,由此,技术素养(含工程素养)构成了连接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桥梁。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职业素养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成为普通高中科学课程的目标体系。

4.探索职业素养发展体系在高中科学课程中的呈现方式

上述三个方面是在高中科学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三个不同切入点,在高中科学课程中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1)在讲授科学知识时介绍相关的职业领域,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什么职业有关,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14]。(2)特定领域的职业素养主要在突显技术应用的课程模块(例如“化学与技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渗透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15][16]或职业规划指导类校本选修课中承载,使对某职业领域有兴趣的学生发展相应的技能与能力。(3)基础性、通用性的职业素养则可贯穿于整个高中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之中,在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中均可渗透。

从课程论的角度,我们还可以对体现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编制模式与策略进行反思:(1)如何在科学课程中穿插编排职业教育内容?(2)不同类型的科学课程(不同科目以及同一科目的不同模块)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否相同?如何促进职业素养培养在该课程中的落实?(3)能否(或如何)以与科学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的真实职业应用领域为主线编制课程?(4)能否(或如何)以通用性的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为主线编制课程?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者和教师去思考和探讨。

综上,高中科学课程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平台,但研究和实践层面都还十分薄弱。挖掘高中科学课各科目能够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对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研究和阐释,这将深化和丰富我们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桥梁,能够连接高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从而促进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发展。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普通高中科学课程中‘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体系’的架构与课程资源开发”(11YJC880122)研究成果。

注:①我国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没有把工程素养明确提出来作为课程目标,是由于我们所使用的“技术素养”的内涵中含有工程素养的意味。以下列举的突显技术教育的模块课程,也都同时突显了工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7-29.

[2]庞超.瑞典高中职业教育改革新动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67-69.

[3]孙祖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尝试——谈北莱茵ˉ威斯特法伦州综合高中模式实验[J].外国教育资料,1990(2):16-24.

[4]鞠玉华.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以职业高中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3(1):58-62.

[5]邓宏宝.国外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策略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21-25.

[6]章鹏远.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6):36-39.

[7]莫莉莉.英国兴起新职业主义——职业教育进入普通高中[J].上海教育,2004(23):55.

[8]王洋,刘炳升.浅论理科教学中的STS教育思想[J].学科教育,1999(3):30-31.

[9]魏冰.STS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9(2):33-35.

[10]蔡铁权.中学科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对我国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启迪[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9-61.

[11]董仁忠.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综述——兼对我国综合高中课程的再思考[J].职教论坛,2005(27):58-61.

[12]湖北省教育厅.加强职业教育统筹,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J].政策,2008(11):55-57.

[13]沈佳乐.均衡与融合:高中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芬兰高中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89-93.

[14]穆玲.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职业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5):107.

[15]陶建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1(2):20-21.

[16]詹先明.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沟通[J].教育与职业,2007(23):26-28.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