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大阵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更是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领域。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北京市开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前,课改已经进入了课程实施阶段。笔者通过自己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旅服专业”)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活动,摸索适应旅服专业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旅服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背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共同提出的。它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经过北京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团队的共同开发,确定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如针对旅行社导游岗位的接送团服务、游览服务、讲解服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针对计调岗位的组团业务、地接业务,针对销售岗位的旅行社产品销售等。从2009年起,课程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虽然我校不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验校,但教师们积极关注课改实验校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指导实施课改。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了。但问题也随之出现:首先,旅服专业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要求学生在实践之前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导游业务知识、产品营销知识、产品设计知识等才能胜任岗位需求。此前,师生已适应了以学科为单位设置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打乱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也“打乱”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其次,与美容美发、烹饪等专业相比,旅服专业的工作过程时间较长,少则五六天,多则十几天,无法通过一节或几节课呈现出完整的工作过程。再次,通过对历年毕业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旅游市场现状及学生自身素质条件的限制,他们大部分就职于中小旅行社。这类旅行社的特点是分工不明确,员工往往身兼数职,并不单纯地只负责一个岗位。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针对旅行社三个主要岗位分别设定的,如何把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机链接,对于学生而言有较大的难度。最后,旅服专业的工作标准难以量化衡量,且对员工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问题曾一度困扰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探讨、尝试和实践,在实验校课改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探索着适应我校旅服专业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法和手段。
二、旅服专业课程改革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曾讲授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旅游基础、游览服务和地接业务,下面以高二学生地接业务课中“编制团队运行计划表”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1.前期课程内容处理
“编制团队运行计划表”的教学内容包括“根据组团旅行社的接待计划,编制日程安排表;向各接待单位下发接待计划,整理并确认接待单位回执;掌握编制团队日程安排和填单确认的技能”,计划教学课时为10课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笔者首先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处理:(1)因为缺乏真实的旅行社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笔者将“向各接待单位下发接待计划,整理并确认接待单位回执”和“填单确认”的内容确定为“知道、了解”的程度。(2)将“编制团队日程安排”作为重点内容,计划使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编制日程表的原则、流程、基本方法等知识和技能。
2.具体实施过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工作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组团社的要求完成一日游行程安排,随后实地模拟带团游览。一个完整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下面从这几个环节的完成情况依次说明。
(1)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学完了行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后,教师提出了总的工作任务:以组为单位组建旅行社,为来自河北涿州物探局学校的初中生设计北京一日游行程。客户要求活动安排要符合学生特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此外,行程中还要安排与“奥运”有关的内容。各组行程设计完毕后举行招标会,中标的旅行社将带领游客(由本班学生模拟)按照设计的行程实地游览。之所以把客户设计成河北涿州的物探学校,是因为其位于北京“小周边”,组织一日游活动是真实可行的。客户的身份是初中生,也符合最后实地游览时由学生模拟的游客情况。这个任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行程并实施是他们从未做过的。于是,各“旅行社”立刻行动了起来。
(2)制订计划
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有关客源地、游客、景区景点、交通等各方面的资料,利用所学知识编制团队一日游行程安排,各组完成后向教师汇报。为了增加任务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笔者要求各“旅行社”的工作是“背对背”的,即只有教师知道各组的行程安排。为了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劳动成果,笔者对各组设计的行程只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基本不作修改。
(3)作出决定
各“旅行社”行程设计完毕后,笔者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召开了“招标会”。首先由各社的销售人员展示本社行程,其他同学可以针对行程安排提问题。最后进行现场投票,决出“中标者”。经过激烈的竞争,旗帜旅行社的“奥运一日游”和新天地旅行社的“百年辉煌,梦幻之旅”得到了同样的票数。这是笔者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最终,笔者决定,由胜出的两家旅行社同时组织带团游览,其他同学自由报名参团。
(4)实施计划
自由选择了感兴趣的“一日游”后,全班同学分成了两队。两家“旅行社”的经理和工作人员则忙着作出团前的各项准备:选派导游员、准备导游词、物质准备、实地勘察,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指导而不干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利。出团后,两队学生在“导游员”的带领下分别游览了中华民族园、奥林匹克公园、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景点。两位教师以游客的身份全程跟随两个旅游团,并负责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
(5)检查控制
在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检查控制的工作由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从编制日程安排开始到招标会、出团前的准备,教师一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随时把握学生动向,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在游览过程中,教师会在可能发生意外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提醒。而旅游团的“游客”——全班学生则被要求用导游员的工作标准、组团社的要求、行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自身的体验来衡量、检验两个“旅行社”的各项工作。
(6)评定反馈
一日游结束后,教师下发了“旅游服务质量评价表”,要求“游客”填写。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整个流程的工作,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评价总结。首先,由两家旅行社的“经理”针对“旅游行程设计”“旅游活动准备”“导游服务技能”“导游讲解技能”四项内容进行自评。随后由游客对旅行社进行“是否严格执行旅游计划”“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及“导游工作”三大项目的评价,各项目又包括数个子项。最后,由两位教师对两家旅行社分别进行评价,评价项目与自评类似,但多了“旅游活动组织”这一内容。这些评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综合考核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职业道德的体现,具有多元化、客观性的特点。
3.旅服专业课改实施的方法与手段
本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改教学实践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除了要用到本课程所学知识技能外,还涉及游览服务、接送团服务、地接业务、讲解服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等其他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重点知识并加yK9pia6bblEcI2bn3eyC9g==以运用,而且对其他课程的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做到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同时,学生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增强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经过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系列的课改实践,笔者摸索出以下较为有效的方法:(1)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打乱、整合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内容和课时,把与真实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作内容(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起同步授课,或与讲授相关内容的其他教师同步授课。(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横向、纵向联系各门专业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甲课程时,还会用到乙、丙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任务的完成使之不断强化。(3)把完成某个工作过程作为大的任务,再将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最好都是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完成子任务,最终形成完整的工作过程。(4)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渗透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但最终一定要通过总结、测验等手段进行再次落实和巩固,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5)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同时结合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旅服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课程改革实践,我们不断尝试,又不断否定自己。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仍有不少问题须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1.如何构建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更加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以本专业为例,各门课程的考核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在考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1)如何科学地设置评价指标。由于考核项目的不同,衡量的指标也不同。对于我们来说,科学设置每一门课程、每一次活动的评价指标,综合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状况,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2)如何清晰地制定评价等级标准。旅服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基本上都无法进行定量评价,因此目前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水平的差异都是用“优、良、中、合格”的标准来界定,而对于“优”“良”等标准的描述又比较模糊,教师在执行过程中难以较清楚地把握评价标准和等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上难以做到统一。
2.如何创设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
真实的工作场景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中职学校所提供的多为仿真的教学环境,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又非常稀少,在笔者上述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有真实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工作过程自然也无法做到完全真实,学生虽然有很多收获和体会,但仍然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专业课教师通过和企业多方联系,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并尝试把社会实践纳入中职课程体系,此工作还须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只要心怀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终会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
(责任编辑:马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