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我们的**老师!因为他关心我的学习!在我做错题的时候,他认真地教我!”这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自一个个子不高、微瘦的小男孩,他表情中略带腼腆,但他的回答毫不犹豫,简短而有力。他清澈的眸子中放射出炽热的光芒,让人心头一阵阵地被触动,让人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生长的、爱的力量,一股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的力量……
这个学生来自海淀区北部一所农村小学——上庄中心小学。学校里80%的学生为社会最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中很多学习差,家庭教育缺失,自信心不足。但是,学校里活跃着一群热情、细心、耐心、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办学理念“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指引下,走近每一孩子,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犹如辛勤的园丁,用心唤醒一颗颗沉睡的种子……
一、关心你——使你自信地融入
针对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实际状况,学校科学分析,合理制定对策,从学生最基础的一音、一字入手,在入口上下功夫。他们将常规习惯与基础能力、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有机地结合,寻找尽快弥补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先天不足的良方妙法,使他们能够迅速摆脱自卑阴影,顺利融入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来。
1.从普通话的锻炼中开始融入
上庄中心小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天南地北,刚入学时口音重,他们担心表达不清,不愿与人交流,上课时总是沉默寡言,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甚至产生了自卑情绪。为解开学生的心结,老师努力教孩子们尽快学好普通话,让他们字正腔圆、充满自信地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二年级语文组的李老师,在课文的朗读训练和课堂对话上开展了一系列校正训练。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朗读儿歌的办法,将关键字音编入其中,通过每日朗读,有效地达到校正字音的目的。除此之外,老师们还用模仿、挂图、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准确把握发音要领。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在朗朗的儿歌诵读中,不知不觉地练就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2.从识字量的扩大中拉近距离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在识字教学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识字量的增大,过不了低年级识字这一关,可能使本已落后的孩子进一步拉大与本地孩子的差距。
为此,上庄中心小学把问题变成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加大教研力度,最终形成一套低年级阶段快速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弥补了学生学习的短板,使更多的学生顺利地走上了语文学习的快车道。看图识字,随文听读并举;随文识字,集中识字结合;借助拼音、字典拐棍,拓展识字等,形成了多种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3.从一笔好字的训练中培养学习习惯
正确的书写习惯,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上庄中心小学请来书法名家开讲座,分组指导师生的汉字书写。学校印制写字专用格纸,分组编写各年级例字,举办师生写字比赛,形成浓郁的师生练字的氛围,能写一笔端庄、漂亮的字,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望。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把写字当作生活中的乐趣,静下心来,坐正身姿,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一篇漂亮的正楷,成为学生最大的骄傲。学生的作业书写认真了,错误率降低了,做事不随便了,学习也更有自信。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不仅让学生端正了写字的姿势,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更让他们感受到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的道理。
二、帮助你——使你的难题得以破解
学生的难题,既可能是学生知识储备上存在的不足,也可能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庄中心小学努力使教学做到“雪中送炭”,做真实的教学,实现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教学全过程中均注意关注学生的“难题”所在。
1.课前学情分析中了解学习困难
上庄中心小学注重通过调研题目的精心设计,实现学情分析结果的科学获得,努力做到在学前了解学生的困难。
干部教师听课后,在课堂教学分析中发现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忽高忽低;学生对学习困难把握不准,对出现的错误不能很好关注。针对这“两不准”问题,学校在课前加强学生研究,发现真问题,科学制定目标;加强备课,读懂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
2.课上巧用“典型发言”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体察和指导,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决定了学生能否在学习的路上跟上,能否走对方向。
上庄中心小学秉承“多补课≠对工作认真负责,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对学生负责”的理念,注重在把握课堂生成的资源,在学生的“错误”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教师发现错误,拿着错题在多媒体前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对自己失误的自省、自查,在生生互助的过程中,营造民主、开放氛围,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后习题指导兼顾点面
课后习题是对课堂教学实效的全面考查,对课后习题中的错题指导,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在课后习题的批改和指导的过程中,上庄中心小学的教师注重学生错题的搜集和分析,通过多种指导方式开展点面结合的指导,具体形式包括:全面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指导相结合;学生典型发言与生生互动指导相结合;注重班级中民主、开放、互动研讨氛围的营造,促进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三、温暖你——激发你的兴趣
学习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乐在其中”。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上庄中心小学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语文习作改革基于学生兴趣
上庄中心小学习作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法,改变思路,探索出“学生预作、教师浏览找问题、师生赏评、解决问题渗透方法、再赏再析、自改成文”的新型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基于实践、评改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不仅成为写作者,还成为他人作文的点评者,教师则由指导者成为引导者。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上庄中心小学的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爱学的本能,培养学生好问的天性,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轮流“上阵”,无论是数学课上关于感知单位长度的模型演示,还是语文识字课中的小组讨论,不管是综合实践课中的发现、探究,还是写字课中的反复临摹……变换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教师在实际行动中传扬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这种传扬和发展是以多样的教学方式为载体进行的,以学生乐学、爱学为目的。
3.丰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学校社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给学生以温馨的心灵空间。
上庄中心小学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学生们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锻炼了各种技能。X社团里聚集了大批数学爱好者,各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好,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学生们在笑声中快乐地成长。
四、唤醒你——成就你的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发展。上庄中心小学在教育教学的实施中,努力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还要学会思考,致力于把学生培养为“有智慧,自主发展、自信成长的人”,在学校教学全过程中充满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等的关注。
1.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上庄中心小学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自2010年起,学校参加海淀区“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一支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提升了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节数学课“反比例”的课堂上,当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复习了“正比例”的概念,并被问及“关于反比例你们想知道什么?”的时候,提出“想知道反比例与正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自觉地关注到了新旧概念间的关系,在关注概念间共同性的同时关注了差异。
2.学科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
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业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庄中心小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
在数学课“反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多次对学生表述的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予以关注。例如,当学生错误地回答“速度缩小了‘四倍’”后,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经过三次修正,最终实现了“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的准确表述。
3.学科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储备力量
学科能力能长久地积淀在学生的个性特征之中,将成为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持久力量。上庄中心小学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中为学生的发展储备力量。
上庄中心小学某数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学校在学生审题方面加强训练,注重数学思维过程……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上庄中心小学在教学中重视的问题。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上庄中心小学的干部教师们身处农村地区,他们更能理解和体察外来务工子女们来自社会底层的困难和需求,更愿意走近每一个孩子,关心、接纳他们,以同理心去面对这些孩子的困难和不足,全情投入地去帮助他们。用智慧的爱唤醒一颗颗沉睡的种子,使他们在光和热的促进下,以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势如破竹的气势,爆发出内心蕴藏着的、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并且在今后成长的历程中,勇敢地迎接挑战,冲破重重险阻,开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朵,使每个孩子实现“精彩”成长,体验瑰丽人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何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