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013-12-29 00:00:00于素梅
中国教师 2013年19期

去年,儿子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孩子和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焦虑。无意中与一位好友聊起此事,他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中国传统文化教你应对考试焦虑:考出最好的自己》(以下简称《考出最好的自己》)。我如获珍宝,一口气把它读了个遍,但毕竟是粗略阅读,合起书本,顿悟很多。为了推荐给儿子,我又开始从第一页认真研读起来,这一次可谓是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愿放过。它不但使我紧张、焦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而且让我感到,孩子考大学似乎有了希望。最终,这本书果然帮助我和孩子圆了大学梦。尽管学校不是什么名校,但我和孩子都心满意足了,因为他应该算是考出了最好的自己。

为了能使更多处于焦虑状态的家长和孩子轻松应对高考,考出最好的自己,我十分想回顾一下这本不同寻常的书给我带来的最真实感受。

一、绝望情绪荡然无存

孩子进入高三,眼看着一次次的月考成绩越来越远离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对于孩子的高考,我几乎不再抱有幻想,甚至是已经绝望。像是吃了一颗“复读”的定心丸,但又不甘心让孩子,实际上也包括我自己,再受一年的煎熬。不自觉地,我比以前更爱发火了,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无名火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点燃。那段时间,孩子也因我的焦虑、烦躁情绪,变得更加不知所措,焦虑情绪也开始不断滋长。

直到我第二遍认真地读完那本《考出最好的自己》,并将其推荐给孩子,我的绝望情绪出现了180度大转弯。书中第二章“焦虑只需弱控制”,不但详细解读了焦虑的来历、焦虑与目标的关系,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提供了很多消除焦虑的具体策略。我和孩子一起研究、运用这些策略。我发现,孩子的焦虑情绪逐渐减弱了,在学习上开始“拼”了。而我,也不再绝望。

二、压力倍减,快乐迎战

常言道,压力是一种拿得起放不下的感觉。《考出最好的自己》不仅让我及时消除了绝望之心,还让我和孩子从思想上压力倍减。

该书介绍了压力与学习成绩所呈现的倒U形关系:即“无压力”和“高压力”状态下学习成绩最不理想,而保持“适度的压力”就能获取更大的动力,且成绩最佳。

在充分理解了这个关系后,孩子如释重负,重新调整了情绪,释放了部分压力,试着慢慢将情绪调整到适度状态。孩子的学习情绪由痛苦变为愉快,作为家长的我,也不再一次次给孩子施压。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本书所谈到的“合理释放压力”的有效方法,并尝试用这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减压。后来,我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皱起眉头思考问题,再也看不到因学习压力带来的烦躁不安的表情。我相信,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乐意看到的表情,也是令人感到十分踏实的表情。

三、准确定位,成功在望

不再焦虑,放下压力,一定程度上,这已经为成功高考消除了障碍。但假如孩子对自己、家长对孩子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也难以实现最理想的目标。因此,准确定位至关重要,但如何才能对自己、对孩子有一个准确定位呢?

《考出最好的自己》列举了近50个高考学子的案例,这些案例中,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各有不同,但他们最终都是高考的成功者。起初阶段,有学习差的,有学习好的;有目标小的,有目标大的;有主动学的,有被动学的……几十个案例,你总能从中找到一个可以对号入座的案例。这些真实的案例,以及极富哲理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有望成功”的道理。定位不准,大多情况会适得其反。

受这本书的启发,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定位过高,从而给孩子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我认真反思自己,意识到依据孩子现有的情况,过高的、超过孩子能力的定位是极不现实的。从最初的北大、清华,到首经贸,到只要有学上,不断从实际出发,对目标做出客观调整。果然,孩子迎战高考的压力减少了许多,最后考出了满意的成绩。

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最理想的大学,但我相信,所有的家长也更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2年的基础教育即将因高考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假如孩子体质虚弱、心理抑郁,再好的学习成绩也不能使这一句号画得圆满。毕竟,对于孩子而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符合我国培养人才的最基本标准。我之所以说从《考出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受益颇多,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视,尤其是它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

在谈到要多运动时,这本书引用了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的“野蛮其体魄”的哲理,还提出了“内运”与“外运”给人体带来的不同锻炼价值和功效。尤其是介绍了十分适用于高考学子的,在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省时、有效利用的气功——“开合”功法。孩子可以用它来调整气息,达到神清气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缓解身心疲劳。该书还强调孩子要多参与班级活动,在群体活动中不断提高组织、协调、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由此看来,《考出最好的自己》一书在学生如何才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方面也有很大价值。

乍一看来,《考出最好的自己》好像各章节都是针对高中生迎战高考的策略,但当你认真研读的时候,就能发现,它对家长也能带来诸多的启发。假如你的孩子在进入高中阶段就已经出现了紧张情绪,实际上,已经是高考焦虑的前兆;假如你在为你的孩子高考担忧,并出现性格改变,实际上,家长也已进入了焦虑状态。假如你想通过阅读来改变这些,我会情不自禁地向你首推《考出最好的自己》。因为我和我的孩子已从中受益,有着“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柯彤 龚道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