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校本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3-12-29 00:00:00白玉玲
中国教师 2013年19期

人文阅读是一个民族阅读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阅读文化的本质。人文阅读中所传达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阅读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愉悦身心的人文阅读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神圣与美好。通过阅读活动可引领学生认识并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为例,介绍“人文阅读与生命教育”校本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一、设计背景

首先,我们学校有可观的人文阅读与生命教育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丰富的阅读资源。我们建有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室、绘本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科技书廊、各班图书角、网络资源室等多个类别的图书室,内容涉及社会、文学、历史、励志、科普、双语、艺术等多方面。校园中还设有四个宣传橱窗和一个阅读走廊。第二,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让学校丰富的阅读空间、阅读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完善的语文课程。我们本着国家课程作保障、地方课程作补充、校本课程出特色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次,人文阅读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适合儿童身心的人文阅读环境让师生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相待,与文本、作者、同伴真心沟通与交流。

最后,儿童阅读改革空间大。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给教师们提出一点建议: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用教科书教阅读,有不小的改革空间,但毕竟是有限的,而推进儿童教材外的阅读,其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基于以上有利因素和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我校决定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校本课程有效性研究。为了使活动开展得更有针对性,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与我校多年进行的生命教育活动,我校将主题定为:人文阅读与生命教育的校本阅读活动。

二、实施的具体内容与步骤

郑国民教授在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时强调,培养我们的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依靠大量阅读来培养。仅凭一本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现实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校最好经常开设课外阅读课。据此,我校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生命教育,开设了有校本特色的阅读课程。

1.阅读文本的选择

选择与生命教育有关的书籍、报刊、文献、视频资料等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如校本教材:《美丽的生命》《语文阅读多水平资源》《快乐成长》《小公民读本》等,补充教材:《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丛书、《儿童的文学世界》系列丛书等。这些经典的阅读材料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阅读指导教师的构成和职责

语文教师主要负责整体阅读计划的设计,包括每学期阅读课时、文本、要求、实施与评价的设计。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内阅读资料的提供,指导学生检索阅读书目,营造人文的阅读环境。课外辅导员主要设计每周一次的阅读活动计划与内容并予以实施。

3.阅读活动方式

阅读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年级自主选择,充分利用课内外、图书馆、兴趣小组、家校协作等途径设计适合本年级的阅读活动并定期进行总结。

(1)晨诵——与黎明共舞

“美好的一天从晨诵开始。”我校三年级语文组教师们在每天的早读课上除了带领孩子们阅读学校提供的阅读文本外,还自己开发了一本小册子——《剪一缕阳光》。该书选编了62篇适合本年级孩子诵读的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文,作为学生晨诵的篇目,借助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开启学生每一天的生活。

(2)家校协作——亲子共读

各班利用每周三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亲子阅读的交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拓展阅读空间,从而促进家校协作,真正使阅读丰富孩子的生活。

4.阅读实践步骤

校本阅读活动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课程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科研室、图书馆共同合作实施。

每学期初学校相关部门、语文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制订人文阅读与生命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计划。然后由相关教师按计划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活动内容适时总结展示,在期中时做中期总结,而后选择典型主题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5.学科教学渗透

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今中外充满人文精神、生命活力的精彩美文,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借助教材中这些丰富的资源,通过人文阅读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语文常态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小的书橱》一节课的渗透,其教学设计如下。

本节课在教学中力求淡化教师的讲解与文本的分析,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从而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人文关怀。

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朗读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2)结合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书籍的喜爱、对知识的向往,感受读书的乐趣;(3)在阅读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向大家推荐好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出示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交流这些名言的共同点。教师对学生提问:书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古今中外这么多名人赞不绝口?

接下来,学习课文,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1)自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诗歌,并思考读书给小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重点联系三、四小节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从小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哪些描写勾起了你读书的回忆?阅读第三小节,你对诗中提到的人物有怎样的了解?你还从书中结识了哪些朋友?诗中提到的作者你了解吗?你还有哪些尊敬的老师?

(3)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让学生将自己当成小作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最后一个环节是好书推荐: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大家的书香之旅快乐而又充实。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适时将人文阅读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基于生命教育下的人文阅读活动为学校的课程建设与生命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人文阅读所营造的师生合作、家校互动、生生交往的和谐人际关系,正是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马赞 龚道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