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政府管理创新,是在工业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助力工业结构调整、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大有可为。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有关司局,了解了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推进情况。
一、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进一步清晰,能源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当前,工业消耗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70%以上,消耗电量超过73%,而创造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GDP比重40%左右。这对今后工业发展是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电力资源投入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是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要通过政府管理创新,实现工业企业的系统节电,助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根据权威专家判断,当前我国每个工业企业一般而言都至少有5%—10%的用电效率提升空间。若保守按照5%的空间测算,2011年我国工业领域可节省的电量高达1735.83亿千瓦时,相当于当年三峡电站发电量(782.93亿千瓦时)的2.2倍,相当于能节约2011年内蒙古全社会用电量。由此可见,我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潜力巨大。
二、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推进情况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沿革回顾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始于欧美国家,主要是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供电方对用电方开展负荷管理,挖掘资源潜力,降低电力需求,实现电力负荷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原国家经贸委将电力需求侧概念引入我国。2002年以来,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推动这项工作。
十余年来,各地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在需求侧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回顾十几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在推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负荷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二)工信部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情况
工信部于2010年1月14日向全国工信系统印发了《关于加强需求侧管理 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 确保工业平稳有序运行的紧急通知》。同时,按照“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要求,着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并落实在工信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中。由于工信部没有电力行业管理职能,难以通过电力部门对电力用户实施负荷管理,需要在理念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西方国家电力市场化程度高,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形成时,没有遇到电力能源总量约束压力,与我国国情不一样,直接引用有一定局限性。另外,工业还要继续发展,电力供求矛盾可能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电还要增长,工业用电应该给居民用电增长预留一定的空间。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鉴于此,工信部按照“面对我国目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顶层设计,探究工业发展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靠工业内生动力开展工作”这一指导思想,形成了《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5号公告),明确提出“通过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实施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坚持民生优先,推进节能减排、节约高效,以较低电力消费增长创造更多的工业增加值产出,实现工业发展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工作理念。其主要特点一是从电力部门实施为主转为工业部门实施为主。工业部门作为电力的需求侧,主动按照用电规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调整用电结构,转变用电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从电力负荷管理转变为工业全过程的管理。实际工作中电力资源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与工业结构、用能方式粗放有关,所以在内容设计上涵盖了工业结构调整、布局规划、技术进步、工艺改进、产业升级等,贯穿于工业规划、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三是从单一的技术措施转变为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监测经济运行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主要工作涵盖范畴如下:
(1)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智能用电;
(2)研究相关行业、地方、工艺、产品单位电耗创造工业增加值的关系,并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艺结构;
(3)根据高电耗产品全球供需等状况,统筹考虑,研究提出有利于减少工业电耗的进出口政策建议;
(4)开展以较低电耗产品替代较高电耗产品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标准制订等工作;
(5)开展高电耗产品使用寿命的研究工作,寿命提高一倍,就等于能耗降低一半;
(6)以提高重点耗电设备的电能利用效率为宗旨,开展研发、推广和淘汰工作;
对于量大面广的产品,如充电器、家用电器等,则按用电规律不同,采取不同措施等。
(三)各地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展
几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北京、宁夏、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江苏、辽宁、山西等地先后出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烟台市开展能耗调控,建立能耗交易机制,推广市场化交易,控制增量能耗,压减存量能耗,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空间;广东佛山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以较小的用电量增长,支撑了工业产值的大幅增长,探索了政府在工业领域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路子。
电力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也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各工业行业协会在内的各有关方面也在节约用电和参与有序用电方面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批社会化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服务机构也应运而生。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工业企业、节能机构等多方面的努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四)试点推进有关情况
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2012年上半年,工信部组织业内专家分别对北京、天津、河北、宁夏、广东、广西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地方工信部门、重点行业企业交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深入了解各地工作推进情况,研讨和地方联合推进试点工作思路。
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基础比较好,在调整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资源节约型工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北京的知名工业企业多,不仅辐射面广、影响力大,标杆作用明显,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及同类行业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基于此,工信部将北京市确定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首家试点示范区。2012年7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在北京市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的通知,要求从重点行业、工业园区企业切入,选择工业园区、知名工业企业作为试点对象,坚持以较低电力消费创造更多工业增加值产出的原则,按照专家诊断、专业治理和服务、效果评估的工作模式开展试点工作。从目前工作进展情况看,北京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以北京京东方集团为例,2011年该企业组织力量,从企业用电管理入手,依托专家队伍,统筹设计,创新电能管理方式,积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通过调整企业用电结构,转变用电方式,重新配置企业电能资源,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相关设备节点技术,治理电能质量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企业用电结构明显优化,电能质量明显提升,促进生产和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不仅改善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且累计节约电能3016.7万千瓦时(约占用电总量13%),初步测算,相当于减少了2.1万吨CO2、近百吨SO2排放,获得2000多万收益,不但降低了用电成本,也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贡献。
按照成熟一个试点一家的原则,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实际和用电结构特点,2012年11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目前这两个地区的试点实施方案已上报工信部,其中包含了六大工业园区,20多个重点行业、近120家重点工业企业。同时,广东、广西两个地区也正在积极准备启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