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各部委、各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大力支援,在强化人才支撑、民生设施改善、产业升级发展及文化交流交往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口援疆犹如灿烂的花朵,正在天山南北争芳吐艳,绽放出勃勃生机!
共同的责任 共同的使命 共同的“中国梦”
新疆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201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将全国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祖国西北边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为了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兄弟省市倾力相助、大企业无私支持、新疆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新一轮援疆步履坚实——规划先行,民生突破,产业带动,全面援疆,天山南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布局、前所未有的建设新象、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向共同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新一轮援疆大战略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举全国之力加速新疆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扭转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跨越。
“中央之所以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新疆工作的特殊性质、特殊地位决定的,是由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的特殊形势、遇到的特殊困难决定的。座谈会注定将成为新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个春天注定为新疆各族人民永远铭记。”这是当时参会新疆代表的第一感受。
在天山南北辽阔大地上,凝聚着19个援疆省市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手足之情。从各援助省市规划来看,10年内兄弟省市援疆仅资金总规模就将超过千亿元。
“在中央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下,新疆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这样判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援疆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听取汇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抓工作落实,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援疆工作机制、编制规划计划、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报道、做好服务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援疆工作深入开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为新疆发展定位时连用了三个“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进入了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的新阶段;进入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愿望的新阶段;进入了全力以赴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的新阶段。
新疆的干部群众欣喜地发现,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内涵被大大扩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产业发展为亮点,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援助为支点,着力增强智力支持。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全面推进,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以人为本,援疆资金、政策、项目全方位向民生倾斜
“60平方米的安居房和100平方米的暖圈,我只掏4万元,政府补贴6万;全家加入新农合,生病住院费用可报销70%;政府还免费培训手工艺、养殖技能,全家纯收入从3年前的1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5万元。”在各级财政不断支持下,新疆温泉县扎勒木特乡蒙古族牧民巴加甫发现,如今日子过得“比奶茶还要香甜”。
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张春贤说,自治区和各援疆省市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民生建设年”活动,将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累计实施了近2000个当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累计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82.87万套、定居兴牧房4.15万套,近400万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年来,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累计支出4829亿元,年均增长29.7%,比2009年新疆生产总值还多552亿元。眼下,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等5个地州,围绕塔里木盆地周边城镇建设的天然气利民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清洁能源送到家家户户后,将惠及当地600万人口,资源开发已经让越来越多当地民众直接受益。
今年,新疆继续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2.71万户定居兴牧工程和29.6万套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定居兴牧212项配套骨干水利工程和480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推进燃气化工程,对623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实施整村推进,确保减少35万贫困人口。
利好民生的除了资金,还有国家部委的各项措施。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其援疆工作计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使新疆在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5年,缩小新疆与内地卫生事业发展差距,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中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中央驻疆企业将参与新疆开发建设与造福当地群众相结合,积极参与新疆民生建设。华能集团援建的别迭里水电站有效缓解南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和极端干旱缺水局面,为阿合奇、乌什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矿产开发、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华电集团与紫金矿业共同援建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拉曼水库项目,解决了343户1200多游牧民定居问题。国电集团援建的塔城地区额敏县麦海因水库项目,有效缓解了下游农牧民1.8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各央企还积极参加捐资助学、设立各类公益慈善基金、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体现了中央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授鱼”更要“授渔”,产业援疆突出“造血”机能,实现双方共赢
张春贤介绍,新一轮对口援疆,在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将“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100余家中央企业的规划,今后中央企业将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引领新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特色行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项目建设。
张春贤说,中央企业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在产业援疆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带头参与新疆重大项目建设。在自治区举办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中央企业与自治区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11年以来截至到今年6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完成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2382亿元;自治区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3298个,实际到位资金3459.5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渔”却绝不能是“涸泽而渔”,新一轮援疆对此尤为重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王立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产业援疆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加强市场和政策引导,坚决避免盲目引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生态是新疆的命脉,山东在援疆工作中坚持把保护生态、改善生态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引进的项目都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和自治区的环保要求,杜绝一切工艺落后、高耗能、排放多、污染重的项目落户受援地。
更为可喜的是,社会资金促产业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在天山南北蔚然成风。
在美丽的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被逼出来的企业”: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是江苏省产业援疆项目之一,一期350台单晶硅炉即将投产。
“新源县没有煤炭和油气,农牧业增长缓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竭尽所能去招揽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以推动传统行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新源县副县长、江苏省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副总指挥李桂山说。
在伊犁河谷,如今到处都有江苏企业落户生根。截至2012年年底,江苏与新疆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37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在伊犁州已累计实际投资81.5亿元。
产业援疆为当地带来的还有市场。近3年来,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浙江省根据受援地发展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经贸会展等方式,引导浙商“走进新疆”,打造新型工业化建设示范园和产业转移集聚新平台,同时也助推阿克苏地区优势产品“走出新疆”。
截至2013年6月底,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0个,协议资金6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3.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阿克苏地区各类果品销往浙江省的达22.5万吨,占阿克苏地区总产量的25%,浙江省已成为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
产业援疆留下的不仅仅是项目,企业入驻后,迫切需要在当地吸收技术工人、种植养殖能手等。这对于受援地各族群众来说,最直接的利好便是就业。截至目前,浙江省产业援疆已为阿克苏地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596个。
产业援疆受益的不只是一方。浙江新世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投资建厂的第一批浙江企业。农一师阿拉尔市是浙江台州对口援建的城市。企业负责人陈永胜说:“新疆的市场容量确实非常大,未来十年是企业在新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浙商带来了巨大商机。2011年3月,由浙江红狮控股集团投资7.6亿元的库车红狮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标号水泥4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4亿元。
自治区援疆办主任、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春林介绍,在产业援疆中,自治区与各援疆省市、央企紧密联系,将援、受双方的优势紧密结合,通过发展寒地水稻、冷水鱼养殖、设施农业、食用菌栽培、妇女手工编织等现代农业项目,使受援地群众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通过引进徐工集团、苏新能源、中广核、庆华、万向、雅戈尔等一大批新型工业化企业,推动山东钢铁、华能托什干河别迭里水电站、广新集团20万锭棉纺、浙江荣盛集团天然气化工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带动了受援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新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人才并重,“智力援疆”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口援疆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激发新疆干部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计。”不少援疆省市和新疆干部有着清醒的认识。
谁也不会想到,一家由几个下岗女工创立的名为“紫苏丽人”的薰衣草小厂,在科技“援手”下,变身为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供销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领跑”企业,并开始在全国布点,建立了数十家加盟连锁专卖店,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
“紫苏丽人”副总顾湘雯说,在江苏省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下,“紫苏丽人”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姻”,后者不远万里为前者提供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智援”。
“紫苏丽人”仅仅是“智力援疆”的一个小例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现代化是新疆实现跨越的根本动力”——3年来,“智力援疆”始终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主线之一。
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曲敏表示,“再多的物质援助也是有限的,而‘智力援疆’带给当地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作风的提升,才是新疆长治久安的不竭源泉。”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尊民对此深有同感,他介绍:在各个省份的援助下,新疆很多县乡下面的幼儿园比黑龙江的还好,但软件水平跟不上,其他都白搭。
为此,黑龙江每年组织省内特级教师去阿勒泰地区重点提高教师水平。同时,黑龙江省教育厅建设“信息资源库”,对阿勒泰地区免费开放。
除了派员到新疆指导培训,各地也积极接收新疆前来培训的人员。以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工作为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组织了3.5万名新疆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
2011年,韩世国和张铭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从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来到喀什边塞,在一所小学任教。就在即将结束援疆回乡之前,张铭来到了教师资源十分稀缺的高原之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给这里的塔吉克族孩子上课。课后,孩子们将心爱的老师团团围住。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张铭和她的丈夫决定继续在新疆留教一年。
“最美丽的援疆女医生”、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为了不耽误援疆工作,毅然决定将半瘫痪的丈夫接到若羌,继续援疆。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问余文丽有什么要求时,她回答: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再给组织上添麻烦。
浙江省援疆医生、杭州市萧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欧阳栋,为了援疆事业,举家搬迁到阿克苏地区定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张铭、余文丽、欧阳栋只是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后首批援疆的60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才中的几位典型代表。如今,在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医院,在帕米尔高原的寄宿学校,在沙漠边缘的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地,到处都活跃着援疆干部的身影,而他们身后则是全国19个省市做坚强后盾,其目标是通过10年的援助,争取使新疆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上,与全国人民同步跨入小康社会。
“干部人才援疆对进一步优化受援地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培养当地人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张春贤说。
张春贤说:新一轮对口援疆,19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6000多名,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10742名,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42.1万人次,选派6735名受援地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2.1万余名干部人才建立帮带培养关系。特别是组织3.5万名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选派2.3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并落实就业岗位,影响深远。这些工程的实施,缓解了新疆人才短缺矛盾,大大开阔了新疆本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
后发赶超、科学跨越,新疆向“中国梦”大步迈进
3年来,面对国际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新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19个援疆省市对口帮扶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力用力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如今的新疆,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实现千亿元增长,由2009年的4277亿元,到2012年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530亿元,年均增长11.5%,高于“十一五”平均增速近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1元,是2009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94元,是2009年的1.6倍,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前列;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35万人次,3年翻了一番,增速在全国21个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
援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中央的亲切关怀及IjpL69XGd+M/EdN+8OfMb76016IkW4fVSL7RdP1VPbk=援疆省市的倾力支持是援疆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先后14次来疆考察指导工作,三次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统筹部署援疆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财税、土地、产业等政策,30多个国家部委先后来疆调研,依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对口支持新疆的工作方案,并在多个领域与新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9个对口支援省市把援疆工作纳入当地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抽调精兵强将赴疆工作,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每年都派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受援地,深入了解援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援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充分发挥新疆主体作用是推进援疆工作的根本保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援疆工作。成立了区、地、县三级援疆工作机构,各受援地与各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建立了援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建立援疆项目“绿色通道”,出台了税费优惠、行政许可、资源配置、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援疆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援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巨大成就,宣传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和良好风貌,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援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全社会形成了感谢援疆省市、感恩伟大祖国的浓厚氛围。
——坚持试点先行科学规划,确保援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各援疆省市启动了一批试点项目,在援建方法、建设标准、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援疆项目的大规模实施积累了经验。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需求,编制了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对口援疆规划,科学确定对口支援的具体项目和建设时序。每年结合援疆工作实际编制实施援疆项目年度计划,推动规划滚动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使援疆工作深入人心。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实施了一大批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支持改善居住条件,消除饮用涝坝水,帮助百姓看到电视听到广播,使孩子们搬进宽敞明亮、设施一流的学校、幼儿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抓计划、抓开工、抓质量,科学有序、高质量、高效益推进,努力把援疆项目建成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在推进援疆项目建设的同时,把促进受援地百姓致富作为大事来抓,积极支持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规模化牲畜养殖、手工编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为各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新疆的热情。
——推进以产业援疆为重点的全面援疆,增强了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各援疆省市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了产业、干部、人才、科技、教育援疆,增强了新疆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把支援省市的资金、人才、市场优势与受援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支持产业园区建设,设立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制定鼓励本省市企业来疆投资的财税、金融、流通等优惠政策,为各类商会和企业来疆投资搭建平台,建立产业援疆服务跟踪机制,把更多的项目、人才和资金技术引进来,促进了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新疆发展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广大援疆干部把援疆省市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管理引进来,推动新疆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引导和激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弘扬了新疆精神,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在许多新疆干部眼里,与3年前相比,如今的新疆人民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自治区提炼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如今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开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新疆精神,发挥主体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积极主动、扎实有效的工作状态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回眸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道路光明。
3年来,在中央亲切关怀和国家部委、19个对口援疆省市倾力支持下,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努力提升“新疆能力”,忠实践行“新疆效率”,全面树立“新疆形象”,新疆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步伐越来越自信、稳健,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向着自己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今天的新疆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潜力。2233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正在合力筑就一条新疆的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