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2013-12-29 00:00:00魏琪嘉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30期

一、我国影子银行现状

(一)影子银行在中国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根据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它通过杠杆操作实现信用的流动与转换。影子银行虽然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形式,却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使银行表内资产进行表外循环,实现了信用、期限和流动性的转换。随着欧美国家金融创新速度加快,影子银行基本上覆盖了除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信用中介。

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影子银行还没有统一、清晰的定义。狭义的影子银行仅指那些可能引起系统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类信用中介,而那些已经在巴塞尔框架下受到约束的资本则不属于影子银行范畴,狭义影子银行关注的是那些“储蓄转投资”的资本,目前的理财产品、信托基金、私募基金等属于这一范畴。影子银行狭义的概念可以避免将影子银行规模扩大化,但缺点是这一定义忽略了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它形式的资本,这些资本一旦发生风险,产生的破坏力将远远超过由狭义影子银行崩盘所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将广义影子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广义影子银行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由正规的金融机构衍生的影子银行,包括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银信合作资金池;另一类是带有民间性质的借贷力量,包括典当行、地下钱庄等。影子银行对活跃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缓解了因信贷调控政策带来的资金紧张的局面。但是其风险不可小觑,过度衍生的信用产品一旦面临流动性风险,危机就会随之而来,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已初具规模

我们根据广义银行定义来估算影子银行的规模,目的不是夸大影子银行的规模,而是呼吁对影子银行发展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综上所述,我国的“影子银行”主要应包括非保本理财产品、信托、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其形式就表现为银信合作、银证合作以及民间借贷等。

本文将提供信用的不同融资渠道所涉及到的金额进行分类加总,对影子银行规模进行估算。基于社会融资提供的分类数据,把影子银行资金渠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银行渠道。主要包括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委托贷款等。第二类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授予的信用,如信托、融资担保、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第三类是指我们常说的私募基金以及民间借贷等形式。以上这三种分类,基本上涵盖了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非传统银行信贷”这一影子银行的核心特征。

根据估算我们发现(见表1),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30万亿左右,已经占到了GDP的57%左右。仅从资金的规模上看,其风险已不能忽视。温州民间借贷从繁荣到几近崩盘的案例警示我们,民间借贷资本的规模和影响已经不能小觑。

影子银行资金主要流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小工商企业贷款等领域。民间的闲散资金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地下钱庄等形式流入到需要资金但又从银行贷不到钱的融资者手中。这些资金广布在基础建设投融资、房地产开放投融资以及证券市场的各个领域中。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影子银行的资金很可能被打包成各种金融产品,与正规银行机构的资金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混乱局面。由于衍生现象的出现,无法确切统计出影子银行资金的流向,但是通过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资金分布,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影子银行资金的流向(见表2)。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上看(见图1),一是产品涉及资金规模逐年上升。2009—2012年,通胀处于较高水平,为追求更高收益,资金从银行表内逐渐转到表外,理财产品成为众多储户的首选。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理财产品的投向渠道包罗万象,含有利率产品、债券产品、汇率产品、信贷资产等。可以说,理财产品基本上涉及了金融的各个领域(见图2)。

民间贷款投入流向尚缺乏透明的统计数据,很多民间借贷形式还处于隐蔽状态,但通过温州2010年借贷市场出现中小企业借款人“跑路”的案例可以推知,借贷的资金大量的流入中小企业民间;“温州炒房团”的这一称呼,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温州民间的借贷资金已经流入到了房地产市场。此外,《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起草工作接近尾声,足以看出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一些发达省份重要的融资形式。

二、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分析

(一)冲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影子银行开辟了一种隐蔽的信用创造渠道,无形当中扩大了社会总的货币供给量,而货币政策往往盯住的是银行系统的存贷款,加上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效应,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我们通过分析全社会融资总量的结构就可以看出端倪: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等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部门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据了1/3的位置,而且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3),这也就解释了2012年银行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速只有10%,但全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却多达23%。另外,影子银行利率往往大幅高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造成了影响。尤其是通过货币政策对物价进行调控时,当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控制时,影子银行往往可以发挥正规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一定程度上了补偿了由于货币政策收紧所减少的流动性,使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助推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

影子银行资金规模在数量上与日剧增, 在作用上也不容忽视。房价在调控的背景下虽然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还是时刻存在冲高的风险。虽然刚性需求、土地供给等客观因素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但是影子银行冲向房地产市场对房产价格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模型测算发现,房地产投资的波动有将近7%是由影子银行放出的贷款影响的,而传统信贷渠道对房地产投资波动的冲击只有5%。传统信贷的规模是影子银行信贷规模的7倍,但是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却小于影子银行,可见影子银行对房地产系统的作用之大,这种影响在国家收紧信贷的背景下表现的就更为明显了。很多资金表面上没有流到房地产企业,但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流进房地产领域,有些企业将生产经营的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市场进行“短炒”,影子银行放贷的资金存在乘数效应。

(三)加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从影子银行影响经济的路径上来看(见图4),最重要的风险就是违约风险。通过影子银行渠道筹集的资金投向房地产、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一旦经济下行、流动性短缺,违约风险将直接通过影子银行系统作用于资金提供的终端即广大居民和提供资金的机构,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将产生动摇,风险会很快的传导至实体经济中来。

三、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填补监管法律的空白

一是要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开展试点并总结经验,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管理条例》,同时为资产证券化监管立法奠定基础。二是要尽快的出台规范民间融资的金融法律。建议在总结温州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使民间借贷立法有所突破。三是要对非传统信贷业务特别是日益兴起的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细化规定,对门槛、经营资质、投资规范进行详细的界定和规范。

(二)强化监管力度,构建综合监管平台

一是建立“一行三会”联席监管机制,随着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综合监管平台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出来,监管政策相互协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及时将银信合作业务涉及的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同时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资本,以此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降至最低。三是坚持“疏堵结合”、“有保有压”的原则,对民间借贷和信托资本进行综合治理。对于正规金融机构参与的、旨在绕过货币监管的、产品金融衍生性质明显的银信合作业务和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等,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非正规的金融力量如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要通过试点经验的积累引导其健康发展,要鼓励其合理、合法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真正反映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还是偏重于数量型的调控,即根据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但是影子银行却是外表业务,因此,只有进行价格上的调控才能更好的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银行的利率目前还没有市场化,从而使居民宁愿把钱投向稍有风险的理财产品上。如果实现了银行利率的市场化,由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制定浮动的利率,就可以减少资金向表外的流出,加大表内业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