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不少企业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本文从管理实践中角度,阐述了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职能与定位,探讨了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方法,此种探讨有助于不同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经验交流与推广。
关键词:企业经营 统计 问题 对策
当前,地方经济和企业报表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资源指标,以及作为生产力最活跃因素的高新技术指标等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但由于基础指标缺少或不完善,实际统计结果与预期差异较大。同时,在考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质量上,企业统计处于从属地位,主体地位缺失,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经营质量,还影响着国家主管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评价,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社会经济统计与调查及企业经营统计工作如何有效开展,成为了不少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从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出发,探讨改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职能与定位
对企业来说,经营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整理、汇总、计算、分析、归档统计数据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与发展规律,及时向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相关统计资料和相关考核指标报表、评比材料的工作,其主要功能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经营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基础具有数量性;二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基础反映企业全面性与综合性。既要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经营现状,也应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经营动态,还要预测未来趋势。
企业经营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 科学 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对企业而言,应该真正体现经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但是,目前不少企业的经营统计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完善相对滞后,且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缺乏对外部包括国外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统计内容零散、统计指标相互脱节,统计数据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往往习惯于事后统计,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难以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某些企业的经营统计主要是为上级政府部门服务,尚未意识对自身经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故在企业管理中统计工作的地位比较弱化。
站在全球经济交融看企业统计职能,各种资源、资本、技术、文化、生产力等管理要素在以新的视野和理解丰富着企业管理者的大脑,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基础管理做支撑。经营统计工作是管理基础中的基础。不少中外名企大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管理职能,历来高度重视,精细为胜。管理的决策层,谁都希望公司经营活动是受控的,是健康的,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忠诚爱岗、有分析头脑、敢于负责的基础管理人员,尤其需要工作精细扎实,善于运用数理分析来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繁杂而重要,应定位于“管理规范、办事高效、服务创新”之上。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统计工作应严格实行持证上岗。企业统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成为复合性多智能的人才,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的制度流程,根据综合经营报表的要求和目的,认真客观地做好报表前的基础数据记录,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更有效、更有价值的统计资料。
二、如何写好企业经营统计分析报告
企业经营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连贯性较强的工作,输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必须掌握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发挥其决策参考作用。
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是以统计数据为语言,分析中附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表述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报告是一种说明文,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以事实来叙述,忌讳夸张、虚构、想象,以统计调查资料为基础,采取的数据和事实根据主题裁剪素材。
衡量分析报告的质量一般看分析报告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报告的内涵包括报告的选题、反映内容、分析水平、写作技巧等;分析报告的外延即指分析报告提出的问题、措施建议的针对性,以及对企业或社会影响,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三、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的对策
如何有效指导企业经营统计工作呢?一是“定规矩”,明确相关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强调按规矩办事,不能管理“触电”;二是“定标准”,提供相应的管理工具和执行标准,为之创造好的条件。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经营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借鉴一些企业的实践经验,建议对下列相关工作实施优化和变革:
一是把企业的核算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进行适当整合。经营统计将不同来源的资料、信息进行搜集、汇总、分析等,这要求企业不断设计和优化好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明确每个统计指标的功能定位及填报要求,上升为必要的管理标准。只有标准一致、制度配套了,企业内部核算资源的整合才有可能进行,减少企业内部统计过程和数据衔接之间的交叉、重叠、不兼容现象。
二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信息网络的连接,建立和完善企业ERP或SAP中统计分析模块,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和内部报表,推动企业联网直报。有条件的企业在管理理念和思路上更要放开,可组织某些高端信息化业务培训并试点应用。
三是选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和软件。好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统计工效,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负荷。统计学方法的作用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统计记录与表册单据的设计与清理,在统计工作优化中也很重要,应注意删除、废止不合理、不实用的统计记录,设计出实用简明的表册单据。
四是对重点统计工作可尝试立项,推行项目管理。对企业KIP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比如某某车间的质量成本控制、材料利用率的提高、某某分公司如何优化技术设计降低成本、如何科学设计预算管理目标与绩效考核等等,可选择一些课题,以项目制管理方式有重点的推进。
五是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流动变为分层分级管理的多向互动。梳理各种基础信息、专项信息、综合信息的流向时,应因地因势进行疏导。职能部门“管理走下去”,深入到基层一线,避免职能机关化。推行分层管理,在本质上不是“分家管理”,是信任管理,旨在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
六是强化依法统计意识,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定。企业统计方法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把统计技术的应用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按经营统计报表的要求,及时、真实填写、整理、报送、归档各种统计资料。对统计信息失真、基础管理薄弱的现象,应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进行检查、监督。对经营现场所发生重要的突发性问题、信息,要注意建档、建台帐,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统计信息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处处离不开统计核算。如果每个企业形成了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势必为企业经营分析提供了便利,也为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了社会经济细胞作用。坚持并改善企业经营统计工作,对推动企业经营乃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丁建军,1971年生,湖南常德人,长沙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