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教育管理视角,寻求将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行为、创业模式统一于一体的激励机制,并提出高职院校激励学生创业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激励学生更多开展创业活动。
关键词:教育管理 高职学生 创业 激励机制
一、引言
近年,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我国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较本科学生具有先天性弱势,为此高职院校深化对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激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是带动和实现学生就业的好出路,也将是我国高职院校实践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行为、创业模式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各成体系、相互独立,但却是构成大学生创业主要内容的骨骼框架。为此,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视角,寻求将学生创业意识、学生创业行为、学生创业模式统一于一体的激励机制,以期激励学生更多开展创业活动,为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商业价值的过程[1]。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中的创业者发现机会,整合资源,最终实现自己创业目的的一系列创业活动[2]。高职学生创业是指高职学生中的创业者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指导与激励下,发现与识别创业机会,在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提供的各项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创业活动的过程,以解决自身未来就业问题。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3]。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创业者源于自身的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对所见、所闻、所知的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通过判断、推理等对已有感性材料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创业设想[4]。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是指高职学生中的创业者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指导与激励下,通过自身所见、所闻、所学树立正确的创业认知,产生创业热情,形成创业意念,从而引导自己开展创业活动。
创业行为是一个全面整合的过程,涉及个人寻找、发现和评价创业机会的所有活动[1],是从创业动机到创业决策与行动的过程[5]。大学生创业行为过程由创业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和创业结果组成,经历机会识别、机会开发和创业结果3个阶段。高职学生创业行为是指高职学生中的创业者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指导与启发下,通过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寻找与发现创业机会,分析与判别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最终采取创业决策与行动的全过程。
创业者创业的组织模式、进入行业、战略路径的选择不同,形成内部资源与商业机会结合的方式不同,最终形成不同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由此特定的创业模式产生。高职学生创业模式是指高职学生中的创业者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指导与支持下,通过对内部资源与商业机会的动态SWOT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知识、技能、信息和资金水平的创业盈利方式。
三、关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行为、创业模式是我国学者研究大学生创业内容的主要方面,虽然这三方面内容各成体系、相互独立,但三者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将三者统一起来研究其内在联系更有利于寻求学校和学生在创业问题上的利益契合点。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和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在创业问题上的需求,形成高效创业氛围,以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校就业率,扩大学校声誉度;从学生角度来说,有利于学生择业观念转变,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能够使学生正确认b+kZb9nwnszXnr/8Kq6Y6w==识自己的创业能力、工作潜力、就业实力,为学生的就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创业意识、创业行为、创业模式是促使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创业意识是创业者进行一切创业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支配创业者创业行为方向和创业模式选择的动力源泉。没有创业意识作为行动指南,创业者不可能去寻找与发现创业机会,不可能去采取创业决策,也不可能去选取特定的创业模式。创业行为是创业意识的外在能动体现,有什么样的创业意识就会萌生什么样的创业行为,进而也就决定着选择什么样的创业盈利模式。创业模式是创业行为的检验器,不断地检验与修正创业行为,做出正确创业决策与实践行动。创业行为与创业模式共同反映创业意识的导向作用正确与否,并反作用于创业意识,促进创业意识的进步与发展。
由此可见,创业意识、创业行为、创业模式三方面内容紧紧相扣,相互影响制约。创业意识的变化会引发创业行为的改变,创业行为的改变会促使创业模式的调整,三者循环作用的发挥共同影响与决定创业者的创业结果。为此,将三者整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是促进学生践行创业的有力保障。因而,高职院校应从创业意识、创业行为、创业模式三者的联动关系切入,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和便捷路径,激励与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学生萌生创业设想,指导学生评价创业机会,启发与培养学生实施适当的创业行为和选择恰当的创业模式,以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创业活动,自发修正自身的创业行为,自主锻炼与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最终实现自身创业、就业的成功。
四、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应将创业激励教育贯穿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规范学生创业行为、支持学生创业模式的始终,激励学生更多地了解认知创业,更多地参与创业活动,不断地增强创业能力,最终收获创业成果。
(一)帮助学生解读创业前景,激励学生形成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举办一场创业前景宣讲,内容涉及国家给予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和为大学生创业营造的良好氛围,学校为学生创业搭建储备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参与创业实践的多样平台,创业市场环境及诸多大学生创业成功实例等,给予学生一种意识激励,使学生认知到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学校系统教育指导与自身努力的配合是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收获创业果实的;使学生认知到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自己不是被动地选择创业,创业其实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理想的职业选择,从而激发自己产生创业热情,形成创业意念。
(二)为学生创建完善的创业课堂,激励学生萌生创业行为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开设学习丰富创业知识的第一课堂,并为学生创建巩固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的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中,创业型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去猎寻创业机会、评价分析创业机会、采取正确的创业决策与盈利模式及获取创业成果等核心创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创建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如邀请创业型企业家、成功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系列创业讲座,为学生讲授他们的创业经历与经验;组织创业设想大赛、创业产品展示大赛等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开设“创业BBS”栏目以服务学生与创业者在HaZsRL4dEZ8HNFhA692QBw==线进行创业咨询与经验交流等。这些课堂活动内容能促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与锻炼创业的基本技能,树立创业信心,从而激发创业行为超着正方向发展。
(三)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体验平台,激励学生感受创业模式
高职院校应尽量寻找采用不同的、独特的创业盈利模式的创业型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参与创业实践的体验式平台,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不同创业模式的迥异,激励学生去比较其利弊,分析采用此模式的影响因素,剖析其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去甄别与选择适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信息和资金等资源水平的创业盈利方式,并不断地对所选取的创业模式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创业进程的需要,同时随着自身创业体验的增多,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够促进自身创业行为的不断修正,最终达到创业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彬. 高校毕业生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扬州大学947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2] 张永智,刘幼昕,骆东奇. 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3] 张苗.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籍大学生为例[J]. 教育导刊,2011(5)
[4] 李帅英,曹秀芬,江书平,张炜平,王余丁.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本文系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育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创业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dkt2013—008)阶段性成果〕
(洪鹏鹏,1983年生,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窦桂丽,1984年生,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耿可屏,1986年生,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