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交响

2013-12-29 00:00:00王次炤
人民音乐 2013年4期

2012年12月21日、22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两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乐队演奏员与合唱队员由政界、军界和知识界的高层人士担任,即由高级知识分子(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干部(副部级以上)、高级军官(将军级)组成。这是一支业余的交响乐团,但又是由高级人士组成的乐团,故称“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和合唱团。音乐会的曲目丰富多彩,大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之作,其中包括管弦乐《春节序曲》(李焕之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曲),《卡门序曲》(比才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穆索尔斯基曲);还有独奏、重奏与管弦乐队作品,如:小提琴与乐队《沉思》(马斯涅曲),手风琴与乐队《瑞典狂想曲第一号》(雨果·阿尔芬曲),小提琴、大提琴与乐队《剧院魅影》选曲(安德鲁·韦伯曲,唐建平编曲)、《菊花台》(周杰伦曲,唐建平编曲),长号、萨克斯与乐队《第二圆舞曲》(肖斯塔科维奇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马耀先、李中汉曲),钢琴与打击乐《夕阳箫鼓》(黎英海改编,唐建平编曲),钢琴弦乐五重奏《G大调弦乐小夜曲》(莫扎特曲,程不时改编)等。此外,还有合唱曲《欢乐颂》(席勒词,贝多芬曲)和《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返场曲目是一首新作品,也可以说是“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的委约之作,是作曲家唐建平教授根据郭沫若作词、李岚清谱曲的歌曲《鉴真东渡》改编的同名钢琴协奏曲。担任音乐会指挥的是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夏小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担任独奏、重奏的演员除钢琴家陈萨和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鞠小夫以外,均为“三高”人员。如:担任小提琴、大提琴与乐队《剧院魅影》选曲和《菊花台》的小提琴演奏员是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大提琴演奏员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担任《沉思》小提琴独奏的是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担任《新疆之春》独奏的是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张梅娟,担任《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是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纪敏、担任打击乐演奏的是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郭渝成少将,担任长号、萨克斯与乐队《第二圆舞曲》的长号演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宇航员、神九任务飞行乘组指令长景海鹏,担任萨克斯演奏的分别是《陕西日报》社传媒集团董事长、高级记者杜耀峰和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刘宝林等等。乐队成员年龄最长者为83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吴承康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顾问、高级工程师程不时;合唱团成员最长者为90岁高龄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还需要一提的是,本次音乐会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金帆交响乐团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参与了部分曲目的演出。

这次音乐会的起因是,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全国教育部门组织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推进高雅音乐在全国范围的普及,进一步推动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倡导下,得到有关部门和地区领导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深圳等地的党政军和知识界的高层人士组成这支特殊的交响乐团,打算在2012年底向社会奉献一场特殊的交响音乐会。由于有一定基础的业余音乐家们的高度热情参与,在8个多月的筹建和排练过程中,乐团的队伍由小至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乐团最初的规模只是一支小型的室内乐队,第一次亮相是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唐建平教授作品音乐会》的演出。由全国人大常委、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担任钢琴演奏,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和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主任王玉堂教授担任小提琴演奏,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和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主任金文雄担任中提琴演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担任大提琴演奏。这支由六人组成的室内乐团是后来“三高”的基础。室内乐团在这次音乐会上演出了由唐建平改编的两首室内乐作品,一首是根据学堂乐歌《送别》改编的钢琴弦乐六重奏,另一首是根据郭沫若作词、李岚清作曲的歌曲《鉴真东渡》改编的同体裁作品,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掌声经久不息,甚至连电视台的主持人也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大声喊道:我建议这个演奏应当上“春晚”。为了保证这支“三高”室内乐团的演出质量,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薛伟、作曲教授唐建平亲临指导,并为每一位演奏员安排了一位专业学生作辅导。5月中旬,这支室内乐团开始扩大,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南京市人大主任陈家宝、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纪敏等相继加入,并在内部举行了一场很有质量的室内乐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的部分师生也一同参加。此后,上海、江苏、天津、陕西、湖北、湖南、贵州、吉林、甘肃、江西、四川、黑龙江、福建等地纷纷行动起来,为组建“三高”乐团物色人才。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4月下旬相继在苏州、上海、天津、南京等地举行人员选拔音乐会,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交响乐团部分专家参加审听和提出初选人选。特别是由于在江苏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的管乐队整建制的加入,这样一支比较完整的交响乐队就基本形成了。4月30日在苏州举行了一场各地入选者的汇演,5月1日“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宣布正式成立。由叶小文任团长、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任行政总监,聘请陈佐湟为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夏小汤为乐队指挥,刘云志为总监助理,周树春为乐团首席,同时聘请陈平、王次熠、薛伟、唐建平等为艺术顾问。在岚清同志主持下,乐团确定了排练计划和演出曲目,并决定分北京、上海和南京三地分部排练:北京作为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声部的集训基地,上海作为第二小提琴的集训基地,南京作为管乐和打击乐的集训基地。在7、8月的酷暑期间,三个集训地的演奏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排练,中央音乐学院的夏小汤、南京艺术学院的钱建明和上海交响乐团的张曦仑分别作为三个集训地的排练指挥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夏小汤更是奔忙于三地二十余次,对各个声部的排练作指导。中国交响乐团的刘云志为分部排练做了大量的工作。7月下旬,又决定成立“三高”合唱团,与乐团共同参加演出。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担任合唱团团长,外交部国外局局长、原驻比利时、印尼大使章启月担任副团长,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副区长陈双担任行政总监,青年指挥家王琳琳担任艺术总监。8月下旬,乐团全体演奏员集训,这是乐团第一次正式合练。夏小汤负责前期合练,陈佐湟作最后的合成并演出。

这次集训为乐团的舞台演出奠定了重要基础,之后,团员又分散进行分部练习。经过近三个月的分部练习,再于11月下旬在北京集训并在中共中央党校进行演出。之后,又分别在天津、南京和上海进行了三场巡回演出,为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正式公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保证乐团的演出能够顺利进行,中央音乐学院从乐曲的改编、指挥排练、个别辅导、乐器配备和运送以及乐务和舞台监督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和帮助。此外,中国交响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上海交响乐团、天津歌剧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部门和机构也对此次活动做出支持和帮助。经过如此刻苦的训练,终于在2012年12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演出。

这支由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干部和高级军官组成的交响乐团,单从人员的组成来看已经令人震惊,何况音乐会所演出的曲目都是经典名曲,其中不乏有相当难度的管弦乐作品,如《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和《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等。如此令人震惊的乐队组合和如此经典的音乐名作,使这场音乐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当《春节序曲》一揭开音乐会的序幕,全场听众就深受感染,激动不已,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各行各业中的精英如此熟练地演奏着西洋乐器,奏出一曲又一曲的划时代的交响。不夸张地说,这是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高雅音乐要在中国成为大众的艺术,成为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力量。冼星海先生倡导并致力于“普遍的音乐”、“使中国音乐化”,并期待中国成为一个音乐国度的愿望,在这一刻以这样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闪光点,它将拨动大众的心弦,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音乐会的第二个节目是小提琴与乐队《沉思》,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这首出自法国作曲家马斯涅歌剧《黛伊斯》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如同它的标题一样充满了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当乐队的引子把充满着无限遐想的小提琴主题带给听众之时,大家已完全忘记这位独奏者的身份,他在观众面前展现的只是一位富有情感和充满想象力的音乐家。当人们把这位领导干部与音乐家联系起来的时候,心中不禁蓦然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他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深度不也正是构成一位领导干部的人格精神的重要部分吗?

音乐会中有一个节目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它是一首长号、萨克斯与乐队的作品。担任萨克斯演奏的是《陕西日报》社传媒集团董事长杜耀峰和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刘宝林,担任长号独奏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宇航员景海鹏。想不到这位航天专家的长号演奏是如此的动人。人们也许要问:这位航天员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学习音乐呢?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或许从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中我们能找到其中最正确的答案。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83岁高龄的中科院力学所院士吴承康先生。他是乐团的副首席,据了解他是乐团中最敬业的演奏员之一,我想吴先生如此热衷于参加乐团的原因无外乎是喜欢音乐,但也正是他的音乐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在科学领域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得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艺术与科学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不可分割。我接着李先生的话进一步认为:“艺术的心理源泉是想象力,科学为它提供梳理的方法;科学的心理源泉也是想象力,艺术帮它唤起超越的认知。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穿针引线,使他们共同培育人类的创造力。这就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伟大之处,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引自拙作《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教学成果》,《人民音乐》2008年第11期)写到这里,我们对这场音乐会的意义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还要提一下乐队首席周树春,他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周社长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和小提琴训练基础,但他已有二十多年没有拉过琴。为了这次演出,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练习,努力恢复演奏技术。从音乐会的现场来看,他完全胜任首席的位置,可以说是乐队中把握性最大的演奏员,全场音乐会无一处出错。他除了担任首席以外,还担任小提琴、大提琴与乐队节目中的小提琴独奏,演奏得也很完美。同样需要讲到的是乐队中提琴首席,外文局局长周明伟。他本来也有很好的小提琴功底,但为了适应乐队结构和演出需要,临时改拉中提琴,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上台演奏的水平。也许人们会问,像这样身担重任,甚至忙得夜以继日的领导干部,还有必要或能够花这么多时间去练琴吗?这使我想起另一位高级领导,他就是乐团团长叶小文。叶小文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是中央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应该说是政务和各种社会活动繁多的一位大忙人。他曾在年轻的时候学过大提琴,可是已长期没有碰过这件乐器。为了这次音乐会的成功,作为团长,他事无巨细都要操心,从人员物色、排练安排到研究提高乐队演奏水平,在组织工作上付出了许多心血。而且,他还作为大提琴首席和独奏演员,为提高演奏技术、确保演出水准而废寝忘食。几个月来,他以惊人的速度提高演奏水平,最终以精彩的演奏获得众人的赞美。他为了什么?他同全体乐队和合唱队队员都为了同一个抱负,这就是通过各界高层人士的身体力行,来推动高雅音乐的普及,以实现冼星海先生提出的关于“使中国音乐化”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背后,深含着更为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努力丰富国民健康的精神生活,以此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两场音乐会的听众,除了中央各部委和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及文化工作者以外,主要是大学、中学的领导、教师和青年学生。因而,这次演出也可以说是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延续,同时,还是对这项活动的一次强有力的推动。它使年轻的学子们看到,在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前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普及高雅音乐,这不仅表达了前辈们对艺术修养的重视,用高雅音乐引导大众的听觉审美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自身的经历告诉青年学生,高雅音乐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此,给予青年学子以启示。

“三高”爱乐之友的演出无疑是划时代的交响,它通过党政军及知识界高层人士的参与,在我国音乐舞台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光芒,这道光芒的震撼力是巨大的,也必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5日第四版)

王次炤 《人民音乐》主编,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