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窝里的“压寨夫人”

2013-12-29 00:00:00李谦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3年10期

1

我奶奶嫁给我爷爷的时候,我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好汉子。爷爷是他的爷爷闯关东时一副担子挑到东北来的。那年月东北到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青纱帐,黑土攥一把吱吱冒油,所以爷爷他们的日子过得挺舒坦。

我奶奶是地道的满族姑娘,一双没经过缠裹的大脚,走起路来劲劲道道。虽说那年月满族吃香,可奶奶不嫌爷爷是汉人没家世,只图爷爷是条好汉,一心一意跟着爷爷过日子。

从日本小鬼子来了就舒坦不起来了。小鬼子经常下乡骚扰大伙儿,粮食才九分熟大伙儿就趁天黑把棒子高粱割下来藏在地窖里。那年头,啥也没有窖里的一囤子粮食让人心里踏实。

祸事就出在粮食上。这年秋天爷爷赶晚把粮食都藏好了,一大早从地窖里才一钻出来,就看见了闪着寒光的刺刀和刀后面那两张狞笑的脸。爷爷愣住了。

村里的地窖家家都是相通的,给他们发现了一个,大家伙儿谁都跑不了!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打出来的棒子高粱要去喂肥这些强盗和他们的马,爷爷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蓦地里一声大喝,两只粗硬的大手一手一个攥住了日本兵,就在他们一愣神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爷爷已经把他们薅进了地窖。

地窖里黑咕隆咚,俩日本兵嚎叫着“巴格、巴格”在地窖里跟“睁眼瞎”一样跌跌撞撞。爷爷一声大喝:“不用八个!一个我够本!俩我赚翻了!”■■两脚,干脆利落正闷在日本兵的脑门子上。只听两声惨烈的嚎叫,爷爷趁势夺过刺刀,一刀一个,结果了俩人。

我爷爷的太爷爷是山东有名的武师,曾经做过山东巡抚的护院保镖,到了我爷爷这辈仍然每天习练武艺。虽然功夫大半失传,那身手却也不是一般的庄稼汉子比得了的。

爷爷蹲在俩日本兵的身边,点着了一袋旱烟,就这一袋烟的工夫,他拿定了主意。

爷爷点上油灯,抄起铁锹,就在日本兵倒下的位置挖了一个坑。挖着挖着,就听见地窖上面咣咣地响。爷爷吓了一跳,仔细一听,那声音三声长,两声短。爷爷骂了一句:“贼婆娘!”拿袖子撸了一把脑门子上的汗珠,拉开地窖门,奶奶跳了下来。

奶奶是看爷爷迟迟没回家去吃早饭,下来看个究竟的。一个妇道家,见了这情形,自然是吓了一大跳。听爷爷把经过一说,奶奶不慌了:“先把这俩王八蛋埋了再说!”就帮着爷爷一起挖坑。

爷爷奶奶埋好了日本兵,把土踩实,天已经近午,奶奶先爬了上去。外面阳光正猛,小风稀溜溜梳过还站在地里的庄稼杆儿,送过来一阵一阵的草腥气。谁也不知道,这个小院在一两个时辰前发生过这样一档子足以灭门的事儿。

奶奶思量了好久,跟爷爷说,让他远走避祸。爷爷急了:“我走了,你们娘几个咋办?万一日本人查出来呢?我不走!”奶奶不容置疑地说:“放心!天塌下来我顶着!”

爷爷揣了奶奶的几件陪嫁首饰,背了半袋子高粱菜窝窝,趁天黑上了路。去哪儿?啥时候回来,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谁的心里也没谱。

爷爷的事虽然没犯,但是当地活拉拉丢了两个日本兵,还了得,那是天大的事。那一阵子风声鹤唳,日本兵天天荷枪实弹在村子里查访。奶奶别看是个妇人家,却比一般爷们都有钢条,任谁来查问,眼睫毛都不带眨巴一下的。这件事最后在日本兵席卷了方圆几十里的牲畜、粮食后,居然万幸地不了了之。

2

爷爷再次出现是一年半以后。

那晚奶奶正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刺啦刺啦地拉着麻线,就听墙下咕咚一响。奶奶警觉地一口吹灭了灯,只听得门上传来三声长、两声短的敲击声。奶奶心里一热,跳下炕摸着黑打开门,爷爷夹带着一股寒气扑进了门,俩人抱在一起。

良久,爷爷低声说:“我是来接你们娘几个走的!赶快收拾东西!”奶奶回过头,炕上躺着四岁的大伯,两岁的二伯。奶奶颤抖着问:“不回来了?”爷爷斩钉截铁:“不回来了!”

奶奶一咬牙:“中!”再一句没问,手忙脚乱开始收拾东西。经过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地洗劫,家里也早不剩啥玩意儿了。爷爷奶奶背着几个包裹抱起了懵懵懂懂的大伯二伯冲进了寒夜,外面有一辆胶皮轱辘大车在等着一家四口。爷爷赶车,车子一路向东,高头大马撒着欢地跑开了。道路坑洼不平,剧烈的颠簸中,奶奶抱着孩子们睡着了。

等奶奶大伯二伯睁开眼睛,他们已经身在一座山上,一个白白净净穿长衫的人迎出来,叫着:“弟妹!你可来了!”忽然像从平地里冒出来似的,轰然跳出来许多彪形大汉,“嫂子”“侄子”地叫得着实亲热。爷爷看着奶奶惊慌的眼神,这才哈哈大笑着说了他这一年多的经历。

原来当年爷爷出走以后晓行夜宿一路向东,东边山多,只要进了山就好办了,这一路就来到了山高林密的长白山余脉老爷岭。这一天爷爷走着走着忽然尿急,就解开了裤带,一泡尿还没撒完,两个胡子(就是土匪)拎着棒子钻了出来,骂骂咧咧地说:“好你个山炮,这是谁的地界不知道啊?敢对着俺们大瓢把子的坟撒尿?活腻歪了你!”上来就是一狼牙棒。爷爷裤子还没提上呢,给打急了,一声虎吼上去就是一拳,一个胡子立刻满脸开花,哎哟一声捂着脸蹲下了。爷爷紧跟着一个扫堂腿——却没扫利索,他忘了自己的裤子还没提呢,给自个儿绊了个大跟头。那俩胡子可乐坏了,扑过来把爷爷一顿痛打,然后把爷爷捆得跟个大粽子似的抬上了山。

那大当家看爷爷虽然给打得半死不活,依然神威凛凛,虎目圆瞪,不由好生爱惜。亲自解开了绳索,一番好言相劝,爷爷正好也没个安身的所在,就此入了伙,当了胡子。经过几次大规模行动,爷爷凶悍机灵,得到了大当家的赏识,拜了把子,很快就升为了二当家。

奶奶到此也无话可说,自然就成了胡子窝里的压寨夫人。

3

奶奶是胡子窝里唯一一个女人。大当家因为抢日本人的军火老家被日本人端了,全家老少一个活口没留。也因此他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他们这一个绺子最多的活动不是打家劫舍,而是跟小鬼子打游击。

奶奶在胡子的老巢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奶奶识文断字,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她帮爷爷掩埋两个日本兵的事早已被胡子们所知晓。奶奶勤劳,每天忙完外头忙家里,闲下来时给众位弟兄做鞋,缝缝补补,做棉衣,那一双勤劳的大手自打上了老爷岭就再也没闲过。慢慢的,奶奶在胡子窝里的威信竟然胜过了爷爷,连大当家遇到了为难的事都要请这位弟妹拿主意!

那一晚是大当家的生日,大当家疯了一样喝酒,其他胡子们也喝得一塌糊涂,整个山上到处是横躺竖卧的汉子。爷爷也喝多了,早早躺在火炕上呼呼大睡。奶奶安顿好孩子们,在灯下又扯开了麻线。她看到大当家的穿的鞋早就散了帮,想紧着一夜给他赶出一双鞋来。

忽然响起沉重的敲门声,嗵嗵地响。奶奶走到门边问:“是谁?”

“我啊,是我大妹子!”是大当家的声音!奶奶看了看屋里,爷爷和孩子们睡得正香。奶奶就多了个心眼,高声说:“大哥,这么晚了,你要找老二说事,明儿吧!他睡得可死了!叫不醒!”

外头没动静了。好半天才响起大当家的自言自语:“妹子,我心里难受。今个儿,是我一家老小的忌日……十三口啊,我七十岁的老娘,两岁的娃娃,一个没给我留哇——呜呜呜呜……”

奶奶再也听不下去,返身下地打开了门。大当家的满脸鼻涕眼泪,一头扎了进来,抱紧了奶奶不撒手,两个人一骨碌摔倒在地上。奶奶急忙回头看火炕上,爷爷的呼噜仍然山响。

奶奶用尽全力也挣脱不开大当家的搂抱,就停止了挣扎,大当家扑了上来。奶奶冷静地说:“就算你不冲跟老二一个头磕在地上的情分,你也不怕背信弃义老天报应你?再说就算你想干坏事今个儿也不是好日子吧!你抬头瞅瞅,你家大嫂,你一家十三口都在天上看着呢!”大当家一激灵不动了,奶奶顺势打开门:“你放心,这事儿我烂到肚子里也不会跟人吐一个字!”大当家连滚带爬跑了出去。

奶奶连忙闩紧了门,扑通坐在地上,心窝跳得如同揣了一只小兔子。

这件事,一直到爷爷去世几十年之后,奶奶和我们诉说家史的时候才第一次出口。

4

1941年,烽烟处处,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那天大当家走进奶奶的屋子,大声说:“妹子,我琢磨了几天,决定下山投奔军队,光明正大杀鬼子去!咱也不能总靠着打家劫舍过日子,到啥时候也是披着一身贼皮,以后还得拼个出身!再说要打鬼子,这小打小闹的也不过瘾!妹子你看呢?”

奶奶沉吟半晌,郑重地点了点头,拉过我的大伯、二伯、两岁的我爸爸,说:“你们上前线打鬼子去吧!我留在这儿,我有双大脚,啥都难不住!山上有田,有树,饿不死我们娘们!你家大嫂和孩子,就交给我,少一根汗毛你找我算账!”那时候大当家已经娶了一个压寨夫人,是个刚二十岁的农家丫头,才生了一个男娃娃。

大当家握紧奶奶的手使劲儿攥了攥,忽然跪倒在地,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头。奶奶弯腰想扶起他来,想了想,也就由他了。

大当家和爷爷带了100多号人下山了。临走时爷爷抱紧了三个儿子狠狠地亲了又亲,告诉奶奶说:“这个家,这片山,都交给你了!等赶跑了日本鬼子,我们就回来!咱种地,打猎,开荒,过太平日子!”奶奶泪流满面,带了大嫂和几个孩子排成一溜儿跪倒在山路一侧,给这一路人马送行。

这一去直到1945年,小日本投降了,爷爷也没回来。

一天,奶奶正带着大嫂和孩子们在山上打松子,忽然听见马蹄声,抬头一看,大当家一身戎装,带着两个卫兵出现在眼前,大嫂一声惊叫昏了过去。奶奶急忙抱起她给她揉胸口,一边急切地问:“大哥,你回来了,老二呢?我当家的呢?”

奶奶最怕看到的事出现了,大当家默默地拿出来一个小包裹,里面是一枚勋章和几件衣服首饰。

原来当年他们开始投奔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后来辗转到了王耀武将军麾下的74军。先后参加了几次重大战役,爷爷作战英勇,几次被上峰嘉奖。每次战斗间隙,兜里有钱了他就会跑到铺子里给奶奶打首饰,他说奶奶稀罕这个,他一直念叨着等把日本人赶跑了就回老爷岭过太平日子。后来在鄂西会战中爷爷不幸牺牲。

奶奶的身子晃了几晃,没有倒下去,这个坚强的女人,据她后来跟我们说,当时嘴都咬出了血。

大当家说:“老二死得英勇!我们给他收尸的时候他死死抱着一个日本兵,嘴里还有那鬼子的半拉耳朵……”

奶奶忽然转过头对着群山高喊:“李百善!你不算人!你不是个爷们!你扔下我和孩子自己享福去了,你说话不算数!”

凄厉的叫声在老爷岭上引发了一串一串的回音——说话不算数……不算数……数……

大当家带着老婆孩子下山了,他本来也要把奶奶和大伯二伯爸爸带下山的,可奶奶不肯。奶奶把那枚勋章还有衣服首饰埋在了正对着家门的山坡上,她说要让爷爷一抬头就看见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在山上放牛,疯跑……

〔本刊责任编辑 柳婷婷〕

〔原载《民间故事选刊》

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