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内城的九座“门”

2013-12-29 00:00:00尹常亮
今日文摘 2013年13期

老北京人常管北京城叫“四九城”。“四九城”中的“四”是指北京内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墙,而“九”显然就代表内城的九个门,过去北京的衙门“九门提督”掌管的就是这九个门的安全。老北京人常说:“九门走九车”,就是说它们进出不同功用的车,为朝廷运送不同的物资。

正阳门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正阳门是专供皇上走“龙车”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冬季去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行籍田礼,都出正阳门。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崇文门

崇文门在元代的时候称为文明门,俗称“哈德门”。崇文门是走酒车的城门,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画面上画着酒幌,上面写着“南路”等字样,反映的就是这种纳税的良好风尚。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宣武门

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为取武为意,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就设在宣武门外。宣武门外是菜市口刑场,囚车经常从此门出入,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曾在这里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迈遗言。

朝阳门

元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筑新城,城方六十里……分十一门……东之右日齐化,东之左日光熙……”(《顺天府志》),文中位于“东之右”的“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朝阳门用来走粮车,因为那时没有铁路交通,要完成南方的粮食向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水运到通县。粮食运到通县后再装车进城,走朝阳门进京,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有一个谷穗儿。粮食进入朝阳门后,在附近的粮仓中存放,以备用。现在在朝阳门附近还有两处地名——“禄米仓”和“海运仓”,就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阜成门

阜成门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北京西面的门头沟是产煤之地,京城使用的煤全部由门头沟煤矿供应,运煤进京走阜成门,阜成门的门洞顶上刻一梅花,即表示“煤”的意思。明清两朝的阜成门一带,无论是农民还是手工业者或商人,每年秋分时都会做同一件事情:祭月。这是因为月坛设在阜成门南侧,每至秋分,宫里必有人来月坛祭月,场面恢弘,亦充满皇家的神秘感。每到此时,穿戴着盔甲的“御用军”就会沿街排列,但是杜绝普通百姓围观。

东直门

清朝时由南方通过通惠河运来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东直门是北京九座城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京城所用城砖以及皇宫用砖,系山东一带烧制,那时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因此东直门不仅走拉木材的车,还走拉砖瓦的车。

西直门

西直门在元代称为“和义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军徐达率明军攻占大都城,元顺帝北逃。为防止元残军反攻,徐达命指挥华云龙整修、加固城垣,对元大都土城外侧包砌城砖。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和义门改称西直门。西直门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西直门走水车,城门洞顶上刻着水波纹。当时皇帝不喝市内水井的水,而专喝玉泉山的泉水。因为玉泉山的水经测定杂质少,味纯正,乾隆皇帝夸玉泉山水是天下第一泉。

安定门

安定门是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而建的城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有关帝庙,唯安定门内建真武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这使得安定门在诸门中独具一格。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

德胜门

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过去,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明代永乐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知识链接:

“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

北京城自明代以后形成“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设格局。“里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内、外、皇城统一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行政区。清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将汉民驱至外城居住,腾出内城住八旗军队及所携家眷,直至中后期,方有高级汉官被特赏内城居住,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这样,一个北京城被人为地划分成两部分,内城成为军事驻防地兼家属区,外城则是单纯的居民区。当时的八旗很为自身的特权地位引以为豪,称自己的所居地为“四九城”,来表明自己是拱卫紫禁城的、高于他人的特殊群体,以区别居住在外城的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