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3-12-29 00:00:00沈永伟
中国市场 2013年5期

[摘 要]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促进出口的通行做法,本文从提升其竞争力水平入手,构造因素评价集,运用AHP分析方法及模糊数学原理,通过调查问卷,全面分析各项指标的动态关系和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51-02

1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影响因素构建

近年来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趋于白热化,其中苏志欣,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J].理论新探,2006(4):27-28.李存芳等(2007)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评价”中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战略资本、核心技术、先进知识、整合能力4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李存芳,等.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评价[J].工业工程,2007(7):54-58.保险业是提供金融商品的特殊服务行业,出口信用保险属于保险产业补缺市场,鉴于保险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特殊性质,我国学者对于保险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基于产业与企业层面,其中裴光 (2002)把我国保险业放置于我国宏观经济及世界保险业发展之中,对其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吕宙 (2004)从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角度进行了研究,刘子操(2005)从保险企业的角度研究了保险竞争力的培育,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胡宏兵教授将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界定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即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险种研发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这些研究对我国保险业竞争力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很好的探讨,但对于当前局面的评价以及如何从当前的竞争力水平发展到更好的水平等问题关注较少,尽管如此,这些文献为形成出口信保的竞争力评价因素提供了建议。通过大量文献分析,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构建基于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集评价指标得出过程较为复杂,其中Bi为一级评价指标,其下属二级指标用Ci表示。为:B1、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整合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合作渠道管理、年度计划管理;B2、风险管理(RM):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员、内控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B3、人力资源管理(HRM):HR的获取、人员整合、保持员工、绩效与薪酬设计、促使员工持续发展的能力;B4、信息获取能力(IA):买家信息获取、国内出口企业信息获取、各种综合分析信息获取、各分支机构的信息交流,以及政府信息获取能力;B5、宏观把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B6、险种开发能力:险种核心技术、新险种比率、研发速度、保源充足性。

2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由美国著名模糊数学创始人查德(L.A.Zadeh)首先提出,是对一个与各种模糊因素有关的事物加以综合考虑,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将一些边界不清的定性因素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

根据得到的指标集,设定U为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评价因素集,则U=(u1,u2,u3,u4,u5,u6)=(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获取,宏观把控,险种开发);U的每个因素又是若干个因素的集合,其中:

u1=(u11,u12,u13,u14)=(客户整合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合作渠道管理,年度计划管理);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u35)、u4=(u41,u42,u43,u44,u45)、u5=(u51,u52,u53)、u6=(u61,u62,u63,u64)分别为其对应定性值。

采用情景模拟方法邀请专家组,对文中构造的各级评价指标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结果。A为最终的评价集,Bi为一级评价指标,Ci为一级指标下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中重要程度对比,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结果如下:

同样方法获得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此阶段一般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篇幅所限,二级指标AHP分析结果及计算过程省略。。将数据用AHP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以下内容:

其中A=(0.23,0.21,0.10,0.15,0.17,0.14),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032<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他各指标检验均通过),CRM能力对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的贡献最大,Wi=0.23,而出口信用保险操作流程中的信用限额环节和理赔环节的风险掌控能力是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获取能力和险种开发能力次之,而信用保险在中国实际运营的时间较短,客观上造成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完善。最终确定的各指标权重为:

=(0.258,0.252,0.279,0.170,0.051)

从客户关系管理角度看,客户关系管理很好的隶属度为0.258,较好为0.252,一般为0.279,较差为0.170,很差为0.051。因为客户关系管理一般的隶属度最大,所以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处于一般与较好之间。

3 结论与提升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的策略

评价结果B=(0.171,0.253,0.287,0.184,0.105)说明,隶属于一般的结果为0.287,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各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风险管理与宏观把控能力较好,有明显优势,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获取能力为一般,而险种开发能力是比较差的。对此笔者有以下策略建议:

首先,出口信用保险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尽管名义上已引入竞争机制,在目前环境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占有绝大多数有需求市场,其竞争力评价结果为“一般”,若市场实质放开,是否能够提升信用保险的竞争力,主要归咎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Wi=0.23),应把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作为其首要任务,提高限额承保与理赔追偿环节的效率,从客户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使客户把出口信用保险纳入其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客户内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历史原因导致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展业渠道主要为商务系统以及银行系统,市场化使这些渠道不再是“专利”,保持与这些渠道的良好合作关系将尤为重要,所以,应尽力建立与这些渠道的排他机制,通过滚动交往模式,与商务系统及银行渠道粘连在一起,建立起对于商务系统的政策合作模式,并充分考虑银行的利益诉求,在实际展业中使其受益,这些牢固的渠道合作模式在市场放开以后会成为渠道营销制高点。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险种开发能力的提升是出口信保业真正走向强大的内部动力,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应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形成明确定量化制度,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优秀人才是信息系统建设和险种开发的前提,利用优秀人才的有效配置,不断改进信息系统,做好信息后台支持,并实现对于信用险市场导向性险种的大力开发与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尹苑生,徐娟娟: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研究: 以法国为例[J].金融与经济,2009(7):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