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劳务工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2013-12-29 00:00:00林永庆
中国市场 2013年5期

[摘 要]高校食堂劳务工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生产劳动,并服务于高校师生群体,食堂从货源采购到菜肴食品销售,都离不开劳务工群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付出。但由于食堂劳务工群体受单位体制、学历及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制约,往往难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和维持稳定的工作。劳务工的合同期限短、管理体制单一、生活质量差等原因,对其工作、学习和生活形成了巨大影响。本文对深圳地区高校食堂劳务工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并从劳务工制度建设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改善高校劳务工的现状,进而推动高校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关键词]食堂管理; 劳务工调查;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35-03

1 引 言

高校食堂员工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即通常所说的“农民工”。据统计,全国18~35岁的进城务工人员已达到60%,其比例占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成为支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也是我国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劳务工由于受各方面制约,往往位于城市的边缘层,长期以来生活难以改善。高校食堂劳务工是生活在高校的基层劳务人员,日常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加之工作环境的嘈杂和闷热,使在此工作的劳务工比起其他类型的工作而言,体力消耗和脑力付出都多。对高校食堂劳务工生活状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将劳务工的发展需求与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实现后勤部门与劳务工的双赢,对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实现高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高校食堂劳务工生存现状调查及分析

于2012年3月至6月期间,调研小组在深圳地区多所高校食堂对劳务工进行访谈及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工作岗位、学历、技能、收入和各项支出、居住情况、社会及医疗保障、子女情况等(调查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调研小组并对高校食堂劳务工岗位、工资福利、职务晋升及现实存在的困难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高校食堂劳务工现状分析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