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分析模型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

2013-12-29 00:00:00张津
中国市场 2013年36期

[摘 要]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以SCP分析模型为依据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但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面对其他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国农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市场行为,进而有力地改善了市场绩效。因此,应继续深化中国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多元化进程,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SCP分析模型;中国农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92-03

1 SCP分析模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梅森(E.Mason)和贝恩(J.Bain)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建立了SCP分析模型,即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他们采用实证的截面分析方法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方式,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的好坏(见图1)。

图1 SCP分析模型示意图

根据哈佛学派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市场绩效,就要通过产业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规避企业的垄断行为,建立竞争性的市场。

2 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的SCP分析

2.1 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2.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市场份额控制在少数大企业手中的程度,它是反映特定产业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一个基本概念。市场集中度是度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能有效反映产业内企业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垄断和竞争程度,可具体分为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本文选择相对集中度指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度量市场集中度。HHI指数可以综合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相对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2.1.2 产品差别化分析

产品差别化,是指产品在满足顾客客观需求的性能或功能上的差异,同时也包括人为制造的品牌价值差异和文化差异,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企业间的产差异性越大就会使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的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少,也就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区别较为鲜明。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不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上的不同。

就目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针对全国县及县级地区(即县域地区)提供“三农”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县域个人金融业务和县域公司金融业务。并且坚持城乡联动优势,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提高县域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相比之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信社创新产品较少,业务单一,长时间来提供的三农金融服务仍是传统的存贷、结算占主体地位。其他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大同小异。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农业银行提供的服务至少在数量上占据了很大优势。近年来农行不断完善“三农”产品金融体系。针对基础金融服务稀缺乡镇,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建设以方便农户小额存取款,转账以及“新农保”、“新农合”缴费。由此来分析农行在县域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和主导优势。

2.1.3 农村金融市场的市场壁垒分析

市场壁垒研究的是市场中已有产品供给者与准备进入的供给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以及国家监管规制等内容的总和。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由政府直接批准设立,其市场进入壁垒就是行政性进入壁垒;行政性进入壁垒是金融业特有的壁垒之一。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更是如此,所以一般具有绝对的行政进入壁垒。

截至2012年年底,除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我国共有337家农村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合作银行、1927家农村信用社、86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800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49家,贷款公司14家)。这表明,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

3 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分析

3.1 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正迎来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契机。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将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组织框架、管理流程、运营模式、IT架构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以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融入新技术新生活和新商业模式。农行的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业务战略转型,本行将融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将互联网金融要素有机地融入业务管理和技术层面,推动本行向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为客户创造最佳的服务体验。拓展“惠农卡”金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转账电话,智能支付终端。针对基础金融服务稀缺乡镇,农行退出“银讯通”产品,为农户提供了小额存贷取,转账以及“新农保”、“新农合”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

(2)整合服务渠道体系。本行致力于构建统一的“大渠道”金融格局,推动渠道经营有独立分散向统筹融合转型,实现金融数据及信息的实时无缝接入和网络各渠道的定制共享,为客户带来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渠道服务。尤其方便了营业网点少,偏远地区或者是县域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享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3)此外,各分行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青春惠贷,中国农谷惠农创业贷款,双联惠农贷等支持农村生产经营的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农家乐经营贷款,烤烟订单农户信用贷款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贷款产品。

3.2 人才竞争和培养

为了使农村金融人才的储备跟上农村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农行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综合改革,构建按需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农行大学”建设,基于岗位需求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并且根据县域金融业务需要,农行单独下达县域定向招聘计划,采取校园招聘,大学村官招聘和合同制柜员招聘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县域员工补充力度。农行根据自身的企业声誉和国有银行性质在农村金融人才的竞争中有诸多优势。

4 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场绩效分析

考虑数据可得性,本文通过2009—2012年农行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来分析其市场绩效。

4.1 农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为了有效说明农行的盈利能力,本文将主要从税前总利润,平均资产回报率来衡量农行在2009—2012年来的盈利情况,见表3。

其中,Xi代表某一企业的绝对规模;T代表市场的总模量;XiT表示第i家企业在产业的总资产等变量中所占比重。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2009—2012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总资产为依据计算农村金融市场的市场集中度HHI值,并根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以HHI为标准的市场结构分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类型,见表1和表2。

4.2 农行的偿付能力

本文将主要从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来分析农行的偿付能力,见表4。

从表4显示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2009—2012年农行的资产负债率主要呈现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99.45%下降到2012年的95.05%,虽然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与2011年的相比略有上升,但是农行的财务杠杆从总体上来说在减小,经营风险也在下降。

从产权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看,2009—2012年农行的产权比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这表明2009年以来农行的资产结构更加合理,长期偿付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总体上看,农行自2009年以来,其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这表明,在日益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下,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农行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创新,从而改善其市场绩效。

5 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5.1 主要结论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尤其是2006年以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以准入,邮政储蓄银行顺利组建,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笔者经研究发现:

(1)2009—2012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集中度略有上升趋势,但HHI数值增长幅度小,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仍然属于低寡占Ⅰ型市场结构。因此,总体上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是很有限。

(2)农行通过不断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例如结合当地实际,推出农村青年创业青春惠贷,中国农谷惠农创业贷款,双联惠农贷等支持农村生产经营的信贷产品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贷款产品,在“三农”金融产品的供应者中有着领先优势和主导地位。

(3)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农行持续保持着网点优势,不断招募新员工并进行专向性培养以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积极开展农业类贷款,缓解了“三农”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金融要素有机地融入业务管理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5.2 政策启示

从研究结果来看,应该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促使邮储、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1)推进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银行业改进“三农”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涉农金融服务,加大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扶持力度。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人才的紧缺。为此,必须加强农村金融才队伍建设:①采取校园招聘,大学村官招聘和合同制柜员招聘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储备一批复合型人才;②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中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