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已经成为南疆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同时也是实现南疆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南疆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区位、资源等优势需要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进行实质转化。当面对转化困境,南疆各级政府以及文化企业需要做好资源评估准备、加深文化内涵深度、夯实人才基础、保障资金充足、密切结合现代市场等关键工作,这对促进南疆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高文化市场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南疆;资源评估;文化依托;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42-03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针策略,特别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必须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地域发展角度看,相较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南疆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精品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尽管南疆在全国的文化地位极其突出,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但是这种文化资源的绝对优势却仍未大幅度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现实经济效益。因而,研究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十分迫切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拟立足于南疆文化资源,从产业化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就策略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前提——资源评估
南疆文化生态系统多姿多彩,文化资源禀赋独特而丰厚,是南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支撑,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这就需要开发者与投资者对文化资源进一步具体评估。开展文化资源的“可产化”评估,科学地界定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有助于明确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目标、发展重心和方向,进而对其进行统筹规划、联动开发,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开发,才不至于造成对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糟蹋。因此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是南疆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文化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
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性质角度衡量,现有的文化资源可以分为4个层面:①完全属于文化事业范围的文化资源;②介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文化资源;③不属于文化事业,但文化产业特色不强,市场潜力较小的文化资源;④文化产业特色强,市场潜力大的文化资源。其中只有第二种和第四种文化资源才可以选择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径[1],也是文化资源“可产化”评估的主要对象。在此四个分层的基础上,从南疆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来考虑,南疆文化资源评估的对象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文化资源,第二类是历史文化资源,第三类是民族文化资源,第四类是宗教文化资源。
目前区域文化资源评估的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评价、问卷评价、专家系统评价以及综合评价法。其中综合评价法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评估结果可靠性较高,包括多指标综合法和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这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简洁性的原则构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影响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关键因素。[2] 在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权系数和指标间的合成关系,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值,并根据评价过程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
2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核——文化依托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必须以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广人文关怀。在对南疆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内核,才能加速文化生产力实现质的提升和大的跨越,提高文化资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程度,为南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疆特色文化资源种类众多,但是其中形成了产业,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却是寥寥无几,分析问题原因,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缺乏南疆特色文化内涵,尤其是文化旅游业及其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在打着“文化牌”的旅游产品中,很多都缺乏南疆地域文化特色,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化和符号化。为了避免对南疆优质特色文化资源的粗放化、形式化、庸俗化开发,文化企业在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时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一定要保持南疆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性和真实性,采用多渠道、多手段的开发对策,在文化产品中尽可能彰显出独特的南疆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文化内涵和宗教文化内涵,塑造出南疆文化产品的独有魅力,形成优良的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业的内涵竞争力。
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要开发南疆的文化资源,不能单单围绕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视角重新审视,跳出小文化看大文化。[3] 南疆的文化资源大多数都具有明显的历史传统性,但是文化产品中如果只有传统文化色彩是难以在现代市场中推广的,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与普世价值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真正从现代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全局视野出发,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点,从中把握时代脉搏,寻求文化价值支点,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增强南疆文化产业的辐射力。此外,在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下,除了传统文化资源需要与现代文化融合,在产业化开发的细节之处也需要体现现代的人文关怀,树立文化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现代企业品牌,有利于增加市场知名度,拓宽文化产品的推广渠道。
3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基石——专业人才
人才资源在文化资源产业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关键性资源和最终基础。[4] 在南疆地区,随着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与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逐年增加,文化产业的“硬实力”越来越强,但是专业人才的“软实力”却未能同步发展。面对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的人才“短板”,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十分重要,为南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文化资源本身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意性,使其产业化开发的灵魂也是创意,而创意只能来自于富有创造才能的文化创意人才。世界一流的文化产业大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英国作为世界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拥有众多高等艺术学院,其自由而富创造力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为英国乃至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专业创意人才。这些创意人才能够直接参与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英国的企业提供创意产业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使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生生不息。另一个文化产业大国美国,除了在国内创建了良好的创意环境,培养了大批世界级的创意人才,还充分利用本国的经济优势,通过丰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吸引了各国众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由于这些创意人才的引进,使美国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5] 目前南疆的经济优势不明显,因而要创建南疆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一方面要鼓励南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整合文化艺术类学科资源,增强知识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意人才的能力,通过逐步加强与业界的密切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有实践能力的内容创意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南疆的文化优势与政策优势,通过广阔的发展前景,积极引进外部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对南疆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引领和再培养的作用。
文化产品的营销策划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但南疆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数量极少,专业程度不高,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不能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将文化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成为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培养适应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熟悉文化经营规则、擅长文化市场运作、具有创新思维的经营管理人才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南疆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宏观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南疆文化产业复合型经管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依靠高等院校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学科的培养,还可利用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以及与国外的人才交流与培训等途径加大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5] ;同时还要靠政府的政策扶持,靠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引导,也可以财政资金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经管人才的优秀单位和个人,以期达到典范引领的效果,加强业内专业人才间的联系,为产业整合建立经管人才通道。
4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支柱——多元投资
资本纽带是推动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力量,多元投资在南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南疆文化资源本身就拥有巨大的产业化开发空间,支持其发展的投融资空间更是不可小视。但是,由于政府管理理念的落后、文化产业资金扶持体系的不健全、社会投融资渠道的不畅,严重影响了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而,继续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建设,有助于南疆突破这一瓶颈,使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受到南疆社会不发达、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现实条件限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政府力量的支持才使南疆文化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拉动了南疆的经济发展。为了巩固文化产业、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首先,南疆各级政府可以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提供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发展的资金保障,通过各种文化基金和文化理事会的形式,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并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以税收政策为杠杆,对文化产业实行税收优惠,同时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导向,明确南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制订中长期发展计划;再次,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在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手段,扶持文化产业发展。[6]
政府扶持虽然在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投资主体作用,但要想实现南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是必由之路,需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进入,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金融财团、个人依法投入到南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发展中。[7] 结合南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现状,一方面要改革投入模式,扫清资金介入的体制障碍,提高资本运营水平,用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社会资本,尤其需要加快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模式的建立,形成一个由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家、各种中介机构组成的高效运作的市场,使风险文化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为自己的文化产品开发寻找到可靠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市场中风险资本家的职业眼光检验自己的创新思想,保证创新文化企业能够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退出机制,投资一个项目并能在顺利退出的同时获得巨大的回报是行业外资金愿意进入该行业的重要条件,因为文化产业的投资目的不是控股,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产业投资的必然选择,否则无法进入新一轮投资,而资金失去流动性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8]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空间十分巨大,在这种空间背景下,社会投资资金的流动性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5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前景——两种类型
前文提到南疆特色文化资源种类众多,其中已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却只占文化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开发形式多数为单一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源间的有机整合率不高,因此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从文化资源的物质属性来看,南疆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在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区别对待”使开发具有针对性,又要注重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提升南疆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载体,南疆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植被、湖泊、名山大川、地质公园等;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古城遗址、器皿、碑刻、历史人物故居及祠墓、各类纪念地等;三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手工艺品、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在对有形文化资源开发时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这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可以带动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资源与旅游资源继续融合互动发展,收获最佳经济效益。
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由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组成,人类的精神文化创造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不仅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产业独有的精神气质。南疆丰富的无形文化资源包括精神思想资源、艺术审美资源、文化品牌资源、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大系。南疆无形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步摸清现代文化市场的运营规律,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使南疆无形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pBsSivVN8FK8jebgWQ8lhg==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可传递、可永塑的光明之路。
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提高南疆特色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南疆地方竞争力优势的不竭动力。为了使南疆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产业化开发,既要解决开发能力不足的总量矛盾,又要处理好市场化经营过程中的机制结构矛盾。在改善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不充分、总量小、精品少的现状时,做好资源科学评估工作、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保障开发资金充足、提高多种资源整合率、融入现代文化市场是不可跳过的必要之工作。相信在南疆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在文化企业不断地摸索和成长中,南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发展势必会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参考文献:
[1]严荔.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J].现代管理科学,2010(5):85-87.
[2]苏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潜力的定量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9):797-800.
[3]李新娥,唐亮,唐一娟,等.促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2(2):5-9.
[4]姚伟钧,任晓飞.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88-92.
[5]严荔.发达国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做法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2(6):48-51.
[6]吴庆华.国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借鉴与启示[J].财会月刊,2010(2):41-42.
[7]阿依祖克热·吐尼牙孜.新疆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10(7):73-76.
[8]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