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科学家和世界级最知名的显赫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追求自由和民主、献身科学事业、热爱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科学勇士,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成就的文献资料甚多,他创立的相对论在全世界享誉盛名,本文尝试从一些新颖而独特的视角(爱因斯坦的国籍、爱因斯坦与原配米列娃、爱因斯坦奇迹年、爱因斯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在中国、爱因斯坦与世界和平、爱因斯坦的大脑、爱因斯坦所获得的主要荣衔以及爱因斯坦的雅称等诸多方面)挖掘信息来全面展示其个人魅力和特质。
[关键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奇迹年;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定律;相对论宇宙学;EPR悖论;经典统一场论;诺贝尔物理学奖;《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中图分类号]G3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200-06
6爱因斯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通常由3~5名委员组成(一般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其中设主席1人,委员不必是瑞典人,也不一定非要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委员会现一般不采用投票方式而是通过协商来取得一致意见。另设有常务秘书1人,只负责委员会的组织工作,不直接参与评审工作,1973年以前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常务秘书是同一个人]并没有选择诺奖得主的决定权,但它负责起草报告和推荐候选人(这些内容是决定授奖的基础),影响力较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决定权属于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全体院士(不包括外籍院士)[1-5]。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后,1910—1922年(1911年和1915年除外)他连续被提名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且1920—1922年连续3年位居被提名次数(分别是8、14和17次)的首位[6],但一位保守自傲且顽固不化、对理论物理外行并带有偏见的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委员(任期:1911—1929)、瑞典眼科专家古尔斯特兰德(Allvar Gullstrand,18620605—19300728,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却认为相对论要接受时间的考验,致使其连年落选。1921年11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一直辩论审议到当晚子夜时分才投票决定不颁发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天文学家和计量学家哈塞尔贝里(Klas Bernhard Hasselberg,18480903—19220523)委员逝世后,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出现了一名委员空缺。1922年5月30日的一次评审会议记录了一个动议,选举瑞典理论物理学家奥森(Carl Wilhelm Oseen,18790417—19441107,192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为特别委员(1923—1944年他出任正式委员),由他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尼尔斯·玻尔的原子理论准备特别报告[7]。奥森在报告中提出一项折衷方案,提议让爱因斯坦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光电效应定律(被1916年密立根发表的全面实验结果所证实,颁奖辞特意避开“光电效应理论”一词)获奖,这样才被古尔斯特兰德和其他委员所接受。1922年11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教授爱因斯坦,以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他发现(阐明)了光电效应定律(for his services to theoretical physics,and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8-9]。
1922年12月10日,传统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按惯例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物理学奖由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物理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教授(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致颁奖辞,因当时爱因斯坦正在访日途中,他未出席当年的诺奖颁奖典礼,其晚宴演说由他授权的德国大使(非瑞士大使)代为宣读。次年7月爱因斯坦到瑞典领奖并于当月11日在哥德堡北欧自然科学家大会(Nordic Assembly of Naturalists)第17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Fundamental ideas and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的致辞,这也是他的诺贝尔演讲。此后,有8次14人因验证或发展爱因斯坦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0-11]。
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公开部分评选档案,我们因此而得知:1910—1922年爱因斯坦曾获62人次的物理学奖提名,但他并不是被提名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另一位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开山鼻祖、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索末菲(Arnold Johannes Wilhelm Sommerfeld,18681205—19510426)一生曾获81人次的物理学奖提名,但他却从未获得过诺奖[12]。索末菲发现精细结构常数(1915年)并开创X射线波动理论,率先提出角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4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ms),1920年还提出过内量子数j(总角量子数和总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的概念,在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理论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索末菲作为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出5位诺奖得主:海森伯(1932年度物理学奖)、拉比(1944年物理学奖)、泡利(1945年物理学奖)、贝特(1967年物理学奖)和德拜(1936年化学奖),是迄今培养诺奖得主最多的博士生导师[13]。顺便指出,劳厄(1914年度物理学奖得主)的博士生导师是普朗克,1909—1912年劳厄成为慕尼黑大学由索末菲领导的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无薪讲师。为了纪念索末菲对于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2004年慕尼黑大学新成立的理论物理中心被命名为索末菲理论物理中心。
犹太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奇高,因此犹太人被誉为“火星来客”,文献[14-16]探讨了诺贝尔奖中的“犹太现象”。
7爱因斯坦在中国
爱因斯坦与中国有过两次“亲密接触”:应日本《改造》杂志社的邀请,爱因斯坦偕夫人艾尔莎于1922年10月8日乘日本邮轮北野丸号(Kitano Maru)从法国马赛港出发赴日讲学并为新成立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UJI[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1918年7月24日由魏茨曼博士(19490217—19521109出任以色列国首任总统,爱因斯坦曾谢绝接替魏茨曼出任以色列国第2任总统)主持奠基典礼,1925年4月1日正式成立,其首届监事会成员包括以下著名的犹太人:化学家和政治家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127今白俄罗斯平斯克Pinsk—19521109以色列雷霍沃特Rehovot,1910年加入英国籍,因发明丙酮和丁基醇的发酵改良制程而被誉为“现代工业发酵技术之父”)、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0506今捷克东部摩拉维亚Moravia—19390923伦敦)、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巴博(Martin Buber,18780208维也纳—19650613耶路撒冷)和诗人比亚利克(Hayim Nahman Bialik,18730109今乌克兰沃里尼亚Volhynia—19340704维也纳)等,1925—1935年犹太教改革家马格内斯(Judah Leon Magnes,18770705旧金山—19481027纽约)出任该大学首任校长]募集资金,邮轮穿越地中海和印度洋,沿途在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做短暂停留。访日途中爱因斯坦来回两次途径上海:①1922年11月11日上午爱因斯坦在离开香港前往上海之际,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自己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13日上午10时许邮轮抵达上海汇山码头,当天瑞典驻上海总领事正式通知爱因斯坦获得诺奖。由日本《改造》杂志社代表稻垣守克夫妇做东,在虞洽卿路三马路一品香餐馆(当时上海著名的西餐馆,原址位于今黄浦区西藏中路和汉口路交汇处,即来福士广场的和平影都处)设中餐招待爱因斯坦夫妇一行,午宴后客人们来到上海“小世界(原名劝业场)”聆听昆曲(现称昆剧)并游赏了老城隍庙、豫园和南京路等主要街道。18~21时中国文化教育界在书画家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楼主,晚年法名觉器,18671204—19381113,与吴昌硕合称海上双璧,再加上齐白石则合称中国20世纪写意画三大巨匠)的园林式寓所梓园里(黄浦区小南门乔家路113号)设晚宴款待爱因斯坦夫妇一行,次日晨爱因斯坦一行乘原邮轮离沪,17日到达日本神户,开始在日本进行有关相对论、量子论和现代宇宙学的演讲。②1922年12月29日爱因斯坦一行从日本门司(今北九州市的一个区)乘榛名丸号(Haruna Maru)邮轮踏上返程,31日上午11时许再次抵达上海汇山码头,爱因斯坦夫妇这次下榻于杜美路(今徐汇区东湖路)7号旅沪犹太富商加登(Gallon)兄弟家中。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及学术研究会的邀请,次日15时爱因斯坦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礼堂发表了有关相对论的演讲,1923年1月2日11时他们继续乘榛名丸号离沪,2月1日到达埃及北部塞得港下船,从陆路转赴耶路撒冷视察希伯来大学(2月8日爱因斯坦被授予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旋即再赴西班牙访问并在马德里大学演讲,最后于3月15日回到柏林。
北京大学校长(任期:1916—1927)蔡元培于1920—1922年曾三次力邀爱因斯坦访华,且爱因斯坦已承诺访日后到北京大学来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讲座,此计划后因正式邀请函被邮程所阻而取消,爱因斯坦终未成行且再未亲临过中国[17-19]。通过两次短暂上海之行的所见所闻,爱因斯坦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同情。他也曾支持和声援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正义事业,同情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8爱因斯坦与世界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1914年9月爱因斯坦在德国参与发起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1922年被改组为‘德国人权同盟’)”,在该组织被宣布为非法后仍秘密参加其活动。同年10月爱因斯坦拒绝在由军国主义分子操纵和煽动下所谓维护德国科学与文化,实为侵略行为辩护的《告文明世界宣言》(19141004,因有93名德国知识界精英签名而被称为Manifesto of the Ninety-Three)上签名,却在只有4人赞同的与其针锋相对的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19141014,因签名者太少,当时并未公开发表)上签名,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是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参与签署《告欧洲人书》宣言的4位德国科学家是:柏林大学生理学家尼古拉(Georg Friedrich Nicolai,1874—1964)、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福斯特(Wilhelm Julius Foerster,1832—1921,1865—1903年任柏林天文台台长)和哲学家贝克(Otto Buek,1873—1966),其中尼古拉是宣言起草人。有些资料以居里夫人替代贝克是错误的,因为居里夫人并不是德国籍,她是法国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世界上首个双料诺贝尔奖得主[20]。福斯特本是在《告文明世界宣言》签名的93名德国权威学者之一,但他对自己的这个举动很后悔,故又在《告欧洲人书》宣言上签名,希望以此挽回此前签名的恶劣影响。
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被发现以后,3位移居美国的匈牙利裔犹太物理学家西拉德(1943年加入美国籍,被誉为“核和平之父”)、特勒(Edward Teller,19080115—20030909,1941年加入美国籍,被誉为世界“氢弹之父”)和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9021117—19950101,1937年加入美国籍,被誉为“核工程之父”,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共同说服当时声望最高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敦促美国加速原子弹的研发,以防止纳粹德国抢先。为此爱因斯坦于1939年8月2日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此信10月11日由总统的私人朋友、非正式经济顾问、美国犹太经济学家和银行家萨克斯(Alexander Sachs,18930801—19730623)当面呈交于总统],它推动了美国研制第一批原子弹的工程——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又称曼哈顿工程,由总统直接领导,始于1942年8月13日,止于1946年12月30日,后由原子能委员会接替其工作。实际上珍珠港事件对曼哈顿计划的推动作用更大)的实施,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玩意/The Gadget,钚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沙漠中的三一试验场(Trinity site)上空试爆成功。得知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在日本广岛(小男孩/Little Boy,铀弹)和长崎 (胖子/Fat Man,钚弹)上空用B-29轰炸机投掷原子弹而造成许多平民伤亡以后,爱因斯坦(他本人并未直接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深感痛苦、矛盾和后悔,并对美国的这种做法表示强烈不满[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爱因斯坦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世界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极端右翼分子(麦卡锡主义)的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晚年他主张全面禁止核武器,反对核军备竞赛。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公民自由与世界和平。1955年4月11日处于弥留之际的他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原名《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由伯特兰·罗素起草,同年7月9日由伯特兰·罗素在伦敦正式对外公布。在此宣言上签名的11位著名科学家中,最终只有爱因斯坦的助手和同事英费尔德一位不是诺奖得主),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这份当代反核战争和平运动的重要文献导致了1957年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PCSWA,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的诞生[22-23]。
9爱因斯坦的大脑
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后,当天上午8时普林斯顿医院病理科主任哈维(Thomas Stoltz Harvey,19121010—20070405)博士代替因故缺席的其博士生导师齐默曼(Harry MZimmerman,1901—19940728,时为爱因斯坦的私人医生)教授对其遗体进行解剖以做尸检,最后哈维竟私自留下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供医学研究用。哈维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最初也激怒了爱因斯坦的家属,但经过他不断游说,表示只将它用于科学研究且结果只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他要当爱因斯坦大脑的AOtVlin/Y5vnpzoBb8pxSA==忠实保卫者,不久此事就取得汉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的好友兼唯一遗嘱执行人内森(Otto Nathan,18930715—19870127)博士的谅解。因哈维拒绝交出爱因斯坦的大脑,稍后他被普林斯顿医院解雇。哈维将爱因斯坦的大脑[重123 kg,低于男人的平均值(140 kg)]保存于防腐液中[24],然后用树脂固化并切成约240片,随后他进一步地将这些大脑样品切成2000多薄片用显微镜进行研究。哈维游走于美国各地,在接下来的年代里,他将这些切片至少分发给全球各地的18位研究者。1997年10月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驾车横贯美国东西海岸旅行,以实现爱因斯坦的遗愿,次年他将最终剩余的切片全部交给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首席病理学家克劳斯(Elliot Krauss)博士保管,终于卸下了保管爱因斯坦大脑的历史重任。
哈维保留下来的爱因斯坦大脑对科学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5年以后科学界发表了一些关于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揭开了这位超卓天才的秘密[25-27]:爱因斯坦大脑中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高出73%,使得神经元能得到更多营养,效率更高;由于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密度较高,传递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大脑顶叶很发达,形态上也有特异之处,不同于常人。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IQ高达160[28]。
1999年包括哈维在内的3位科学家[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精神病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系的维特森女博士领衔]在爱思唯尔(Elsevier,其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旗下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论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他们的一个重要发现是[29-30]: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部分比一般人对称,这主要是由于他的左顶叶约比常人要宽15%,大小和形态类似于右顶叶。而顶叶这片脑区主管着视觉空间认知、数学逻辑能力和运动知觉能力,这很可能就是导致爱因斯坦超凡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爱因斯坦异于常人的主要是其左脑而不是传闻中的右脑。
10爱因斯坦所获得的主要荣衔
1920年爱因斯坦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巴纳德奖章(Barnard Medal),1921年获意大利科学院颁发的马泰乌奇奖章(Matteucci Medal,始颁于1868年),1925年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始颁于1731年),1926年获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Gold Medal,始颁于1824年),1929年与普朗克分享由德国物理学会颁发的首届马克斯·普朗克奖章(Max Planck Medal),1935年获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创建于1824年2月5日)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始颁于1915年)。
1999年12月26日美国纽约《时代》(Time)周刊将爱因斯坦、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0304—19450412唯一连任四届(第37~40届)的美国总统]和印度圣雄甘地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的前三名(即世纪伟人前三名)。1999年12月31日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Gallup Poll)发布调查结果,20世纪最受美国人崇拜的前5个著名人物依次是:特蕾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约翰·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爱因斯坦、美国女盲聋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0627—19680601)[31]。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评选出3位“最受尊崇的获奖者”: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和特蕾莎修女[23]。
爱因斯坦卫星(原名HEAO-2)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CfA)[32]和美国宇航局(NASA)联合研制的X射线观测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
以爱因斯坦名字命名有影响的主要奖项有: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Albert Einstein Award):由刘易斯和罗莎·施特劳斯纪念基金(Lewis and Rosa Strauss Memorial Fund)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70周年而创设,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专家遴选,首届评委由以下4位科学大师组成:爱因斯坦本人、奥本海默、匈牙利和美国(双重国籍)数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228—19570208,1938年加入美国籍)、德国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韦尔(Hermann Klaus Hugo Weyl,18851109—19551208,号称是“懂得物理学最多的数学家”)。1951年首次颁奖,首届奖金总额是15万美元,后降至05万美元,奖励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理论物理学家。截至1979年共颁发过12届(后停发),共计13人获奖(首届获奖者2人),其中诺奖得主5人。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章(Albert Einstein Medal):由瑞士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学会创设,1979年首次颁奖,基本上每年颁奖一次(其中1980年、1981年、1997年和2002年未颁奖),奖励那些在与爱因斯坦有关的事物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截至2013年共颁发过31届,共计34人获奖,其中诺奖得主7人。杨振宁教授独自获得1995年第15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章。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平奖(Albert Einstein Peace Prize):由美国芝加哥的爱因斯坦和平奖基金会(Albert Einstein Peace Prize Foundation)创设,分别于1980年(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娃·米达尔)、1981年、1984年、1985年(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勃兰特)、1988年(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和1992年(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罗特布拉特和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贝特)颁发过6届(后停发),每届奖金总额为5万美元,共计7人获奖,其中诺奖得主5人。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for Science):由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创设,1984年首次颁奖,每年颁奖一次,奖品计有获奖证书(奖状)、纪念奖章和1万美元,其宗旨是激励科学技术的研发,尤其关注那些为人类带来真正利益和福祉的研究者。截至2013年共颁发过30届,共计30人获奖,其中诺奖得主3人。⑤爱因斯坦激光科学奖(Einstein Prize for Laser Science):由原光学和量子电子学会(Society fo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创设,1988—1996年在激光与应用国际会议(Lasers’88~Lasers’96)上颁发,每年颁奖一次(1994年未颁奖),奖品为带有爱因斯坦头像和描述其AB系数的铜质奖章,奖励在量子光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截至1996年共颁发过8届(后停发),共计13人获奖,其中诺奖得主7人。⑥爱因斯坦奖(Einstein Prize):1999年由美国物理学会APS(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引力专题组GGR(Topical Group in Gravitation)创设,2003年首次颁奖,每2年颁奖一次,每届奖金总额1万美元,奖励在引力物理学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截至2013年共颁发过6届,共计8人获奖,其中尚无诺奖得主。
顺便指出,李政道教授1957年获得的是纽约市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纪念奖(Albert Einstein Commemorative Award in Science of Yeshiva University),该奖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原子序数为99的人工放射性化学元素于1955年8月被命名为锿Es[Einsteinium,1952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环礁(Enewetak Atoll,属马绍尔群岛)上空爆炸成功,不久科学家们从氢弹热核爆炸试验中的沉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并鉴定出锿和第100号化学元素镄Fm],以纪念4个月前刚逝世的爱因斯坦;1973年3月5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01(1973EB)号的小行星后被命名为“爱因斯坦星(Einstein)”,这些都是对他最好的永久纪念和褒奖。
11爱因斯坦的雅称及其由来
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被誉为“20世纪的牛顿”和“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才智的人”。他所获得的雅称及其由来是:①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其伟大成就——相对论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科学上与哲学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②相对论之父: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③现代光子学说之父:首倡光子概念并发现光电效应定律。④现代宇宙学之父:创立(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的研究。⑤原子能之父(核能之父)和原子弹之父(或原子弹祖父):他首先推导出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为原子能(又称核能,现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7%)开发以及原子弹爆炸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参与签署推动曼哈顿计划的爱因斯坦—西拉德信。世界“原子弹之父”的雅称现常被用于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0422—19670218),因为他是曼哈顿计划的技术总顾问和卓越领导者,1943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主要负责原子弹的组装。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Chien–Shiung Wu,19120531—19970216,袁家骝和吴健雄夫妇于1954年加入美国籍,1975年吴健雄成为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会长)因解决铀核裂变链式反应无法连续的重大难题而被誉为“原子弹之母”。⑥波动力学唯一的教父:1924年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其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研究》(Researches on the quantum theory)中将爱因斯坦关于光子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加以推广,系统地提出包括电子在内的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著名论点,其相波[phase wave,又称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又称几率波)]理论是直接受爱因斯坦的高度赞许才得以通过和发表的[33];1926年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把德布罗意波推广到束缚态粒子而创立波动力学,其研究也是在爱因斯坦的启发和推动下进行的,故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学家派斯将爱因斯坦推崇为“波动力学唯一的教父”。
12结束语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是:①相对论;②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与量子力学;③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④分子生物学特别是核酸分子结构(即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的发现[34]。第①项由爱因斯坦独创,第②项他亦作出过重大贡献,故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的科学泰斗”。科学界现普遍认为英国人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0108—,被誉为“宇宙之王”)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他年轻时就开始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英国人又称运动神经细胞病,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MND(Motor Neuron Disease),俗称渐冻症],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学、理论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引力理论、空时奇异性(包括黑洞和引力坍塌)和数学物理等,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黑洞因霍金辐射而出现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他的这些工作有助于将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统一起来。
爱因斯坦杰出的科学贡献和深邃的科学思想,历史上只有哥白尼(1473—1543)、牛顿和达尔文(1809—1882)才能与之相媲美。他不仅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伟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35],是一位终生为人类和平、民主、自由和人权而奋斗的世界公民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全心奉献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晚年则成为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周恩来总理曾饱含深情和满怀敬意地说:犹太民族出现过两个伟大人物,一个是马克思,另一个就是爱因斯坦。
谨以此文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与世界和平卫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博士诞辰134周年和逝世58周年!
参考文献:
[1]李德前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和颁发[J].考试(中考版),2003(10):53-54
[2]朱安远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概览(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3,20(25):142-150,152
[3]凌永乐话诺贝尔奖[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
[4][美国]哈里特·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M].周叶谦,冯世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美国]H乍克曼诺贝尔奖获奖奥秘[M].劳永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6]厚宇德诺贝尔物理奖(1901—1937)探微:被提名与获奖之间[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9(6):80-86
[7][美国]罗伯特·马克·弗里德曼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M].杨建军,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8][美国]迈克尔·斯特罗,斯科特·沙恩诺贝尔奖之缺憾[N].参考消息,2003-10-24
[9]郭奕玲,沈慧君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201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0]陆埮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J].物理,2006,35(4):259-264
[11]戴风华论诺贝尔奖亏待了爱因斯坦及由此引发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3):62-65
[12]作者不详诺贝尔奖挂一漏万[N].参考消息,2005-02-28
[13]邢志忠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量子理论家[J].科学世界,2012(6):95
[14]杨建邺火星来客?——诺贝尔奖与犹太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15]何艳娜诺贝尔科学奖中的“犹太现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16]石涵月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J].世界民族,2004(4):68-78
[17]戴念祖爱因斯坦在中国[J].社会科学战线,1979(2):74-85
[18]戴念祖上海、爱因斯坦及其诺贝尔奖[J].物理,2005,34(1):2-8
[19]华振鹤爱因斯坦在上海的一天[J].钟山风雨,2010(3):54-55
[20]朱安远,郭华珍居里家族与法兰西科学院[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2,19(45):106-109
[21]渝文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因“原子弹”而后悔[J].科学大观园,2012(15):68-69
[22]厚宇德,潜伟玻恩在帕格沃什运动中的特殊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2):112-117
[23]朱安远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概览(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30):172-179
[24]Albert Einsteins brain[EB/OL].http://enwikipedia. org/wiki/Albert_Einstein%27s_brain,2013-05-30
[25]曹聪爱因斯坦的脑袋异乎寻常[N].人民日报,1986-01-19(第7版).
[26]Britt Anderson,Thomas HarveyAlterations in cortical thickness and neuronal density in the frontal cortex of Albert Einstein[J].Neuroscience Letters,1996,210(3):161-164
[27]Marian CDiamond,Arnold BScheibel,Greer MMurphy Jr,et alOn the brain of a scientist:Albert Einstein[J].Experimental Neurology,1985,88(1):198-204
[28]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出生时间的统计分析与研究[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34):158-166
[29]Sandra FWitelson,Debra L Kigar,Thomas HarveyThe exceptional brain of Albert Einstein[J].The Lancet,1999,353(9170):2149-2153
[30]Sandra FWitelson,Debra L Kigar,Thomas HarveyAlbert Einsteins brain[J].The Lancet,1999,354(9192):1821-1822
[31]Mother Teresa Voted by American People as Most Admired Person of the Century[EB/OL].[1999-12-31].http://wwwgallup. com/poll/3367/Mother-Teresa-Voted-American-People-Most-Admired-Person-Centuryaspx,2013-05-30
[32]朱安远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中的“另类”——陆家羲[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3,20(38):144-152,154
[33]张小安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贡献[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21-25
[34]查汝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J].哲学研究,1982(6):21-24
[35]杜严勇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2):94-100
[作者简介]朱安远(1964—),男,湖南邵东县人,工学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高级销售经理,现任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副部长兼华东区区域经理,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尤其是冶金自动化三电系统)领域的市场营销和应用工作。兴趣和涉猎领域广泛,近期四大研究主题:①低压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关注此事起始于1999年。基于低压交直流变流器,笔者首创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的四要素原则、等效电流系数学说和缺陷理论,首开系统性定量分析研究电流过载能力指标之先河,开辟变流器电流过载能力指标研究这一新领域。②诺贝尔奖获奖者:喜好此事起源于1981年,自称诺迷(类似于球迷、邮迷、歌迷或影迷),酷爱研究诺贝尔奖得主且乐此不疲,倡议在国际上创建诺学(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类似于中国的红学)。③总体标准差的统计估计方法:研究兴趣发端于笔者1987年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④陆家羲及组合数学:热心于此事肇始于陆家羲悲喜交加年和陆老师的忌年——1983年。业余爱好:数学、百科知识、集邮和灯谜等。E-mail:1461877797@qqcom。朱婧姝(1996—),女,北京市丰台区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8)班(理科实验班)学生,对经济学、生物学和化学学科感兴趣。郭华珍(1964—),女,湖南冷水江市人,临床医学硕士(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脑损伤患者的认知障碍评定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