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租车行业中“黑车”现象非常普遍,“黑车”的盛行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潜在的危险。本文分析了“黑车”存在的原因,指出“黑车”的存在是一种“反制度式”抗争,造成“黑车”泛滥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出租车行业采取的行政垄断制度。并指出消除“黑车”现象的根本措施是打破行政垄断,全面放开出租车市场。
[关键词]出租车行业;“黑车”;行政垄断
[中图分类号]F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59-02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租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对出租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租车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前在许多城市都存在着“黑车”现象,如《新京报》曾报道:2005年北京市在册出租车为66万辆,而从事非法运营的黑出租车已达72万辆,已经超过了合法出租车的数量。2007年年底,南京市辖区内在册营运出租汽车共计9610辆,而黑车也已达5300多辆。“黑车”的存在造成了出租车行业的混乱,扰乱了城市客运市场秩序。于是对于“黑车”产生的根源也就得到了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黑车”现象存在的原因,试图寻找其存在的制度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做如下安排:第二部分为“黑车”现象的介绍,界定了“黑车”概念,指出了“黑车”的危害;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黑车”存在的原因,并简单介绍南京“黑车”的现状;第四部分则试图探析“黑车”存在的制度根源并给出消除“黑车”的制度分析;第五部分则是结论。
2“黑车”的危害
21危害乘客人身安全,损害乘客利益
首先,由于“黑车”不需要进行定期维护,车况难于保证。并且“黑车”中采用报废、非法改装的车辆很多,存在的隐患很大,乘客乘坐“黑车”,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其次,多数“黑车”驾驶员素质低,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遇到紧急情况很容易发生事故。最后,“黑车”属于无证经营,往往购买保险的险种不全,一旦发生车祸,乘客权益难以得到保证。
22损害合法出租车利益
“黑车”成本低,要价低,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价格秩序。“黑车”的大量存在,对合法出租车的运营造成了严重的挤压,导致出租车空驶率增高、效益下降,损害了合法出租车的利益。
23影响城市形象
许多“黑车”司机为揽客随处停放、违规占道造成交通拥堵,影响了城市形象。运管部门对城市的运力,有合理的调控安排,然而“黑车”却破坏了这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在车站、机场等旅客集中的地方,“黑车”集中拉客、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拥堵一直是人们强烈反映的问题。
3黑车存在原因分析
31市场需求
根据“黑车”现状来看,一般都是聚集在公交车线路覆盖不到或公交线路比较少的地域,或者是出租车比较少的地方,活动区域是公共交通的“空缺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晚间公交车停运后,“黑车”也有存在的市场,因为其能够为夜间出行的人们提供方便。从价格因素进行分析,同样的路程“黑车”的价钱要比出租车明显低很多,这是“黑车”存在的另一优势。以南京火车站到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如果选择公交车的话,直达的车只有97路,而且人流量很大,通常都会排很长的队,就需要等很长的时间;如果选择出租车的话,大概需要35元。这时,就会产生对黑车的需求,既快速价钱又便宜(大概每位10元),所以此处“黑车”很盛行。
32利益驱动
与合法出租车(无论是公车公营还是挂靠出租车)比较,“黑车”都具有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以南京为例,首先与公车公营的司机比较,虽然公车公营的司机不需要购买营运车辆,但是其每月得向出租车公司缴纳7500元的“份子钱”,而这些“份子钱”还不包括车辆的维修费用等。“黑车”虽然需要购买车辆,但是其不须缴纳高额的“份子钱”,并且“黑车”大部分都是二手轿车或者面包车,投入的成本也不过几万元而已;再与挂靠的出租车比较,首先,挂靠出租车的司机要从出租车公司高额购买营运车辆,一般都是红旗或者是桑塔纳,与“黑车”在车辆的投入上就相差很多。另外,属于挂靠经营的出租车每月还须向挂靠出租车公司缴纳4000元左右的管理费用。此外,作为经营性出租车,挂靠出租车还必须得自己装置规定的一系列设备才能营运,例如司机防护屏、白色座套、计价器等,在南京装配这样的设备成本在4000~5000元。由于“黑车”是非法营运,没有在客运管理部门取得相应的营运牌证,躲避了监管部门的检查,所以除了购买车辆外,这些成本“黑车”都是不需要再投入的。
33政府治理困难
政府对黑出租车的打击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但是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可能如下:①查车取证难。由于黑车分布范围比较广,并且比较隐蔽,在管制比较紧时“黑车”会销声匿迹,等待严打结束后再进行非法经营活动;②处理难。在各种规章制度中并没有对处罚进行统一规定,并且也没有指定由哪个部门负责,造成了权责不清。并且由于“黑车”车主素质比较低,在被查获后可能会阻止执法,那些车况不是很好的“黑车”车主甚至会采取弃车逃跑来躲避处罚;③寻租行为的存在。有的执法人员知法犯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本身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自然不会对“黑车”采取严厉的管制措施。有的执法部门可能与“黑车”相互勾结,由执法部门充当其保护伞。各种因素的存在,为政府治理“黑车”非法营运行为带来极大困难。
4消除“黑车”的制度分析
市场上充斥着数量如此多的“黑车”,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出租车行业采取的行业垄断制度。“当一种反制度式抗争获得社会相当同情,而这种同情又是源于体制本身的不公正或弊端的时候,对这种反制度行为的治理将会愈发困难,甚至可能演变为一种使事态不断恶化的逻辑”(孙立平,2006),可见消除“黑车”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不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即使对“黑车”采取严厉治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并且很有可能恶化情况,引起冲突和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定。
要想消除“黑车”现象,则需要彻底打破行政垄断,取消对出租车市场的数量控制和准入歧视。取消了数量控制,就不会出现人为垄断,也不会出现经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社会福利的损失。另外,通过行业协会可以保障出租车司机的权益,还可以约束行业内部存在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辅助措施消除“黑车”:完善城市公交系统的规划,增加公交车的有效供给;加大对“黑车”治理力度,并且使其得到有效实施。消除“黑车”现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治理“黑车”的合力,才能彻底解决“黑车”问题。
5结论
本文通过对“黑车”存在的原因分析,指出“黑车”存在的背后根源是出租车行业现行的制度,即行政垄断和行业管制。由于对出租车实施数量控制,造成并保护了出租车公司的垄断地位,使得所谓“份子钱”成为合法的出租车司机所不能逃避的,所以,才会有拒绝缴纳“份子钱”的“黑车”盛行。而消除“黑车”现象的最根本措施是打破行政垄断,把出租车行业推向市场,运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并依靠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治。
参考文献:
[1]朱晓海,李娅莉,霍娅敏非法出租车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4):69-40
[2]黄燕北京市黑出租车问题治理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陈明艺进入限制、价格管制与黑车泛滥——来自北京、上海出租车市场的经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61-67
[4]张金钱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5]孙立平黑车与反制度式抗争[J].经济管理文摘,2006(12):31-32
[作者简介]宋铮(198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财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