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供应管理的政府电子采购浅析

2013-12-29 00:00:00吴萍萍
中国市场 2013年46期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供应流程都被电子化了,包括采购、供需规划、物流、供应商关系管理、订单实现、出售和售后管理。本文通过对战略供应管理和政府电子采购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了美国政府电子采购的进程及其经验,对我国政府电子采购实施条件进行总结,结合战略供应管理的思想对我国政府电子采购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电子采购;战略供应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06-02

战略供应链管理一直致力于更好的质量、更低的费用、更适应以及更短的时间,战略采购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战略供应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例如共享信息、降低成本、加强合作、改进服务等,从而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借助于电子采购,使采购人员能够摆脱以前日常的非增值性采购活动的束缚,跨越了职能边界和公司边界并且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获取行为。

1战略供应管理及政府电子采购概述

战略供应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协作方式,常常用它来寻找有竞争力的、能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从而实现采购者直接或间接购买材料和服务的目的。简言之,战略采购或供应指有组织的集体购买行为。战略采购可以带来价值增长,并有助于提高采购竞争力。

政府电子采购是指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完成政府采购,并进行采购管理与决策。政府电子采购有利于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实现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采购过程中的腐败。政府电子采购使得价值链能够整合各种各样参与其中的政府和企业,并且使得极为复杂和难于管理的协议更为容易和弹性化。政府电子采购不但削减了不同经济利益相关者的洽谈成本,而且还促进了政府企业创造出新型的关系和协作模式。

2美国政府电子采购分析

众所周知,效率和成本本身即是一种战略,而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采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电子采购。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政府电子采购系统,还有一些国家也在加紧建设本国的政府电子采购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引导政府采购朝“更加有效以及更低成本”的方向前进,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使得美国政府采购的成本得以大幅度的下降。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计划,建构了联邦采购电脑网络(Federal Acquisition Computer Network,FACNet);逐步实现了政府采购供应商信息公布和政府采购预算的网上公开(走进美国计划);开通了在线登记和网上交易系统、联邦一级的政府拨款网站、网上询价系统。

战略供应管理强调的是理解顾客的需求,并积极地与供应商合作以获得有益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从而减少商品和服务成本。如纽约市教育局,它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消费者最需求的商品分为 IT硬件、电信产品、软件、办公用品、办公设备、教学用品、食品、燃料以及维护保管用品等九大类,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识别需求、更加方便采购。

战略供应管理强调规模优势用以达成统一的协议,获取价格上优势及全方位的服务。公共部门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可以让更加有效率的采购发挥其潜力。集中化供应管理能够提供更专业的采购,更有效的人才,更低的采购成本。联邦供应系统是美国政府进行集中采购交易的系统。标准化的办公用品资源由20个批发站和73个自助式零售商店提供。联邦供应系统在全国设有全国家具中心、全国汽车中心和全国工具中心,该系统通过这三个独立的商品中心将每一产品组的合同订立、规格的制定以及库存管理合并集中到一个地区方便集中采购。此外,联邦供应系统设有管理、维护。修缮和回收剩余财产的功能,有权监督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剩余财产的出售。

战略供应管理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供应商绩效以确保协议中的条款落实,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合作,在低成本的原则下,不断地满足和超越终端客户的需求。如联邦采购数据系统(FPDS),是政府专门收集、开发和传播采购数据的系统。每个联邦政府机构要汇报每一个超过2万5千美元的采购,汇报内容包括:行业、供应和承包商的类型、承包人是否符合SBA规定的企业规模标准,数量和地点;对于金额在2万5千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需要简要汇报。如果机构的主承包商获得了超过50万美元(建筑业100万美元)的政府采购金额,则必须汇报转包给政府规定支持的小企业的转包合同。

3我国实施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基本条件

(1)我国财政部及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办,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财政部国库司建立的“中国政府采购网”和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建立的“中国国家政府采购网”堪为其中的典范。这些网站已成为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中国政府采购网与各地方政府采购网已实施了统一的链接,用户在地方分网站发布采购公告后,系统可以自动实现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同步发布。2004年12月1日中国政府采购专家库的建立为网上远端抽取专家提供了条件。很多地方采购中心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专家库。此外,有些地方采购中心尝试进行网上采购招标,并实现采购档案电子化管理。

(2)我国的公共采购规模成长迅速,需要电子化为其服务。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中国公共采购的规模发展非常迅速,从1998年的31亿元人民币(折合374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7413亿人民币(折合1086亿人民币),平均年增长超过60%。美国官员估计中国政府采购市场规模约5000亿美元。中国欧盟商会公布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公共采购市场整体每年超过7万亿人民币(约合10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GDP的20%。中国公共采购市场在过去的10年已经增长了10倍高达1800亿美元,并且这种增长将会持续。

(3)国家大力支持政府电子采购的发展。2013年3月,全国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实现政府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操作”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指明了当前政府采购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突破方向。

4对我国政府电子采购的几点思考

(1)以供应管理战略为指导思想。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战略化供应管理的思想应在政府电子采购中加以体现。战略化供应管理更加注重于价值传递的过程,包括采购与分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运营流程管理等,这些在我国政府电子采购过程中都未得到很好的重视。采购与分类管理能够将信息以条理性、简便性传递给使用者。采购与分类管理做不好,信息大量堆积,导致使用者“信息迷航”。国内大多数的政府采购的门户网站都只是信息发布或标讯发布网站,这只是建立服务型网站的第一步,如何帮助采购者与供应商更好地沟通交流,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容不可或缺。供应商关系管理控制着价值创造的潜力与供应关系中固有的风险之间的矛盾,而运营流程管理则使运用积极创新的管理战略和电子商务的供应管理工具成为必需。

(2)加快建设信息可视化的服务型采购系统。战略供应管理中的信息可视化是指共享关键数据的过程,这些数据用来实时地对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产品、信息和服务流进行管理和监督。信息可视化可以让各方更好地参与采购过程,对各个采购环节进行监督,减少采购滥用职权和腐败滋生。信息可视化采购网络的实现,能够减少采购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对政府采购中的腐败问题加以监督。因此,加强信息可视化服务型网站的建设,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和增强社会效益。

(3)采购方式多元化,更好地发挥采购的力量。分散的采购操作系统导致额外的花销和多方的许可协议。像企业一样,政府部门也可将采购和合同推迟到一个点、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功能区,利用规模优势来达成统一的协议,这样能获得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着眼于供应商的整合及高支出、频度大的采购活动,更加能够快速获得战略采购的好处。目标的合同重议、价格协议的重构、供应商管理的增加和终端用户之间交流的增多,减少成本的机会也会增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采购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改变政府部门的采购方式,这需要各个部门去寻找降低总拥有成本的方法,需要专业的采购培训、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开发,需要政策和法规的改革、代理机构及金融改革,这些措施势必会为新型的政府采购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约瑟夫·L卡维纳托,安娜·E弗林,拉尔夫·G考夫曼供应管理手册[M].7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阳Web20环境下政府电子采购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邱锦政府电子采购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4]董璐,毛娜电子采购——电子政务环境下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方向[J].经济管理者,2011.

[5]韩景中电子采购模型与实施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