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2013-12-29 00:00:00吴健彪
中国市场 2013年46期

[摘要]化工企业的发展在提高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我国化工行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一半以上,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

[关键词]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068-02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化肥、无机化学品、纯碱等产业飞速发展,年平均生产5万余种化学品,其中中小型化工企业在行业总数中占到50%以上。化工企业的发展也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化工是极度高危行业,它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于产品本身,有70%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者强腐蚀等特性,对生产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酿成事故。此外,现在化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生产装置规模化、连续化、自动化,这也就导致化学生产事故呈现出瞬间性、大规模性、灾难性等特点,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化工事故一旦出事,绝非小事”,化学工业好比核工业,事故的发生极有可能会对社会、环境、生态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这种损坏是持续的、长久的,要消除事故后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无法估量。国家为了防止化工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近些年针对化工企业的生产标准、生产环境等均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也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效果上看,这些做法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企业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不得不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了产量、质量、经济上,对于安全管理的发展有所忽视,导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巨大隐患,众多化工企业在内部和外部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企业内外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很多化工企业实行政企分家之后,其组织机构、资金调度、管理方式以及内部责任分配等方面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企业中一些领导者及员工已经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依靠会议防事故、依靠文件防事故、依靠检查防事故,这种单一的、被动的、经验式管理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的企业经营模式。安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安全信息理论指导,不注重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方式,重事故后整改,轻事故前预防,而且很多企业对于事故的预防措施严重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

12设备水平较低

化工行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50%以上,这些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而且分布广泛,工艺装备水平普遍较低,可以说很多中小型化工企业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这种个体、私营投资的股份制企业,在资金上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企业厂方能简单化就简单化,设备能勉强使用就不更新换代,事故频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13企业安全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中小型企业大多是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股份制企业,他们基本是自主经营,想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说不现实。一些中小型化工企业虽然也会像大型企业那样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完全不会去检查或者注意落实情况,什么科研机构、研究所等就更谈不上了,可以说安全管理全凭员工自觉。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发生安全事故也就可以理解了。

14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与整改

有一些化工企业现役设备中很多都已经使用多年,而且日常维护不到位,常常处于“带病”工作运行状态。之所以出现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与整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很多企业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不足,使得设备检查与维护无法正常进行;其次,部分企业领导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于这种资金付出形式的安全管理兴趣度不大,而且对事故隐患危害性认识度不够,存在极强的侥幸心理;最后,一些化工企业的员工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技能较差,对于设备存在的隐患识别能力低。而且这些员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随便赔付一些资金就可以了事,相关责任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也就不再重视事故教训。隐患的排查与整改虽然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财力、人力,但是这种方式是减少企业事故损失最有效的方式。

15化工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经济效益成为众多企业的第一考虑因素,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需要企业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而且短期之内也难以得到较为明显的收效,所以企业往往忽视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安全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的建设考虑不够全面。

16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员工技术技能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层没有经过安全教育,普遍安全意识淡薄;基层管理干部及员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技术技能素质普遍较差,一些违规指挥、违规操作的情况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常见。

17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

当前很多市政府中对口安全管理的机构已经普遍更改为化工行业、化工协会等,这种改制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安全管理职能,政府监管依然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开展不到位,很多情况下都是某企业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后,才开始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出台紧急措施,组织一系列安全生产大检查。

18事故责任追究不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现如今很多中小型化工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是区域经济的利润和纳税大户。政府在追究责任的时候,经济惩罚成为追究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

安全对于化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企业的经济效益多好,如果连员工的安全都不能够给予保障,发展就毫无意义。

2企业安全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21强调“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化工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的领导是其所在部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领导要给予安全工作足够的重视,才能够搞好安全工作,实现最终的安全目标。企业领导要时常去生产一线调查了解生产情况,强调生产要保证安全。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生产、技术、计划、设计、研发、制造、机电等部门都要明确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正确看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识到安全管理投资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排查隐患的工作中,促使企业形成安全生产文化。

22安全工作要具有持续性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但制度的落实情况才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在制度成立初期执行较为深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任务的变化,又可能出现新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所以,企业安全工作要具有持续性,安全管理人员要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23强调生产车间“四卡”安全管理方法所谓“四卡”即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作业指导卡。该方法首先要对生产环节中的危险源点进行逐一排查、辨识、评估等步骤,排除生产场所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按照其危害级别进行分级监控,逐渐形成常态化管理。

24提高员工操作技术技能,形成“标准化作业”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掌握程度,帮助员工了解最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逐步培养员工对事故隐患的敏感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彭杰,刘莉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卫生安全问题浅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88-1789

[2]陆玉梅,梅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6):86-91

[3]朱永涛中国化工企业现状分析[J].化工管理,2004(10):12-17

[作者简介]吴健彪(1966—),男,江苏盐城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工安全、电子行业安全与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