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寿命。所以,施工企业应该给予成本管理足够的重视程度。本文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原则、内容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目前的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所存在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045-02
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的运营全过程中都有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地提高。所以,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效益并有长远的发展,就不能忽视对成本的管理。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1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原则
项目施工成本指的是在顺利完成施工建设过程中各项生产花费的总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节约原则。节约是成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总原则,通过降低资源消耗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责任、权利与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它是有效控制企业施工成本的前提。
第三,目标管理原则。它是企业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第四,全员控制原则,它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
1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及时完工的前提下,通过限制以及监督等各种手段来降低成本投入。企业的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做得到位,就可以达到有效减少施工项目资源消耗的目的,将企业的施工成本降到最低。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企业不仅可以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能收获相应的社会效益,更能改善我国外部环境,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作出贡献。
13施工管理成本的意义
第一,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的建筑行业,很多施工单位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都大同小异,这让竞争压力原本就很大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将会是企业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它决定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的发展潜力。
第二,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项目的成本指标有着很高的综合性,可以体现出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完成的好坏。所以,企业可以通过项目的成本指标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多项管理工作都可能因成本管理的加强而得到改善,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也因此得以提高。
第三,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效益始终是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而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企业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项目施工所占用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还可以揭露出项目施工中的浪费行为,进而避免了下次施工中相似问题的出现。这样,企业就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回报。
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意识非常淡薄
施工企业虽然算是有着比较成熟的市场,但是经营与管理方面却存在着很多漏洞,主要是由企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不够深入所造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筑行业有着非常高的经济利润。因此,很多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到投资的节约问题。随着近几年竞争压力的增大,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但尚需一段时间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22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正确
我国施工企业的现状是将项目的成本管理丢给财务部门。而实际上,项目的成本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的衡量,它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财务问题。因此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它的认识不够充分。
23成本管理理念、方法非常落后
由于缺少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少企业虽然有了进行成本管理的意识,却难以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就会造成施工项目相关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难度,成本变化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企业的施工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控制依据。
24缺乏完善的成本体系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缺失,造成了他们对投标设计、企业的成本管理等环节的忽视,而只重视施工阶段以及项目的成本管理。
25缺少对质量以及工期成本的控制
对工程质量的过于强调就会造成对成本控制的忽视,而对成本管理的过分强调自然也会造成对项目施工质量的忽视。企业在进行施工成本管理的时候,必须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另外,项目的工期也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不仅需要控制施工质量,对于施工进度也需要有相应的控制,这样才可以如期完工。
3企业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企业的施工成本控制需要遵循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并且以责任成本指标为控制依据。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得到有效的协调与指导,能在问题出现时得到及时的反映与纠正。让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从而更好的发展。以下是针对企业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31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采购原材料的时候,需要在采购成本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质量。采购者需要清楚施工单位的要求,只有这样原材料才可以达到施工项目的要求。原材料选定好以后,需要编制采购计划并仔细地验收。验收过程应该让使用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参与,这样以后原材料出了问题就可以避免相互责怪的现象。原材料在购进以前必须全面地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并将采购的价格公开。验收过程中对于价格较高的材料必须严格查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坚决拒绝查收。另外,发放材料的时候也应该遵守限额原则。此外,对于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还可以进行可回收标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2实行定额管理并加强内部预算
施工项目的设计应该针对各个部门制定好具体的施工消耗与内部成本预算,这样每个部门便可以根据施工费用总额进行具体的分配。施工成本管理可以将施工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人力等各个方面的费用落实到各个施工小组。另外,总工程处还需要与各个施工小组的负责人签订合同,让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更明确。
33加强项目的内部控制作用
第一,控制施工企业内部的人工费用。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绝对不是一味的克扣工资,而是按劳分配,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与个人的利益有了直接的关系。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该适当予以奖励,但绝不可让胡乱奖励的现象出现。另外,对人员进行精简也是很有效的措施。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定员,就可以排除员工插科打诨的现象。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让人力与施工设备的配合效率更高。另外,设立监工的岗位可以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高,有效地避免怠工问题。
第二,控制施工企业的材料成本。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最重要的措施。而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采购成本以及避免材料的浪费来实现。废料、余料以及可再利用材料的回收可以让材料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必须对各供应商进行质量以及价格的对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便宜的原材料,并尽量压低价格。同时,施工所用的原材料不要一次性购买。必须保证选定的供应商货源充足,这样我们才可以放心的分批购进,以免出现供应商断货的情况。分批购买可以有效地避免材料的投入成本,同时节省储存空间。
第三,控制施工企业的设备费用。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必不可少的投入,并且所需的资金数额庞大。因此,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费用控制将会严重地影响到施工的成本管理。首先,可以尽量降低机械设备的租赁价格;其次,要实现机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再次,还可以对机械设备的燃油量以及设备的保养进行控制。
第四,控制施工现场的费用。施工现场由于突发状况的存在,因此是众多环节中最难控制的。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就是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甚至小组负责人的身上。只有实行责任分包,大家才不会对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视而不见,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4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项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很大影响的系统性工作。成本管理对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的质量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让施工企业拥有更大的利润回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成本控制措施以及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辅助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高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史绪堂浅析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价值工程,2011(30).
[2]牛秀琴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浅析[J].知识经济,2013(7).
[3]蔡进小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4]任长辉浅析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5]朱明胜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