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策略探析

2013-12-29 00:00:00顾全根
中国市场 2013年46期

顾全根: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策略探析

[摘要]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我国现代服务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剖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021-03

现代服务业是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它既包括伴随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列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战略口号;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国务院还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可见,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春天已经到来!

1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实意义分析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服务业发展包括四项重点任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行业,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进入21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已占GDP的70%~80%,中低收入国家也要占到50%左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我国现在的产业发展格局仍是以“工业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与我国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国家,可以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折射出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将要提高到47%,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增加和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1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便捷的服务,满足人们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的需求。同时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科技惠及民生,必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媒体、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子领域中,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的前景最为广阔。

1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制造业吸收就业的能力逐步减弱,而现代服务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目前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较低,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使之成为扩大就业途径,特别是吸纳高层次人才就业的主要手段。

1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公共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等社会化公共服务都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服务模式、先进的服务手段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满意度,是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1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迫切需要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发展价值链高端的是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一系列新观点,试图引领现代服务业的潮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所以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标签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不断加大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力度,用来支撑和引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2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及问题分析

211服务业总量增长明显,但质量有待提升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过于重视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量的提升。1993—2010年,服务业总量和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在GDP中的比重由337%直线升至431%。我国服务业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兴主导力量。

我国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正逐渐优化。批发和零售业始终在服务业中占优势,2010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达到35746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06%。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其他传统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下降。其次,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信息服务、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产业)的比重则相对提高,传统服务业的份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但由于国内多数的现代服务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企业急功近利,甚至鼠目寸光,为获取国家扶持资金,存在只重数量与规模,而忽视质量的现象。

212服务业信息技术普及,但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为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国内各企业包括服务业企业都开始大规模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也促使一批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213服务业整体投资力度加大,但内部层面的投资不平衡

我国服务业整体的投资力度加大,2005—2010年,全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476132亿元增加到1520967亿元,年均递增262%,2009—2010年服务业投资更是快速增长,但是服务业内部行业层面的投资不够合理,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依然是投资大户,其投资比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而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214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但利用外资水平不高

21世纪以来国外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我国,但与制造业相关的、附加值较高的技术研发、市场销售、工艺设计等服务业行业则止步于国门之外。近年来,我国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0882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据大半,达4959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423%,而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仅占全部外资引进额度的117%。

215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但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

目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1%,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和发达国家的72%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与中低收入国家的59%相比,差距也很大。当前,我国外贸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虽然服务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低下,服务贸易呈连续逆差态势。

216创新与创意成为重要驱动力,但自主创新有待加强

服务业的创新在我国产业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批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国内服务企业迅速崛起,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成为推动国内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二是服务业创新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从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多方面为创新提供支持。但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关注的重点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而对服务业的创新很少涉及。一是缺乏对服务业创新现状的了解;二是缺乏对服务业创新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何提高自主创新,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仍是当前我国多数现代服务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

22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

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社会对现代服务业的认知度不高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对其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对其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都还十分有限,各界对现代服务业的认知度、关注度和积极性还不高,各地方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尚处在探索尝试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宣传,调动全社会来关注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22现有服务业信息化程度偏低

现代服务业拥有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比例不高,而且在服务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市场营销方面,大多数还是使用传统的人员进行组织和宣传,对信息化系统利用关注不够,企业之间建立信息联系的比例较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上,造成信息的延迟和工作的低效率;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系统,更不要说应用供应链管理等,导致现代服务业市场功能无法很好发挥出来。

223服务标准化程度不够

我国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很多行业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而服务业中的标准化是现代服务业产品分工细化、产业规模化和生态链形成的先决条件。现代服务业需要标准化的规则来规范行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市场将会变得极其混乱。因此应尽快建立起服务业统一的行业标准,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条件。

224引领性创新模式严重缺乏

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核心,模式创新引领下的技术集成创新是关键。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许多模式都是参照国外的模式,引领性创新模式严重缺乏,对创新模式的研究和投入还远远不够,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亟须加大投入,加强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能力。

225政策环境和工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创新政策体系基本上是面向制造业,面向现代服务业的许多政策还处于缺失状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要求政府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积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以往我国现代服务业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项目实施上,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全局和整体的影响和推动不大,迫切需要创新工作机制,以科技项目为纽带,统筹项目、基地、人才、建设创新体系和完善政策的制定,系统地全面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分析

31加快改善制度环境,促进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加快完善服务业的税制,降低服务业的税负。二要加快完善信用体系。信用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全社会统一的诚信系统。三要加快完善监管体系,清理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监管过度、监管不力、远距离监管等现象。四要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市场准入目前从形式上似乎都放开了,但还存在着不少无形的障碍,尤其是一些新业态、新业务的准入就很难,需要尽快清障。

32突破体制性障碍,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体制性障碍,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政策。加快铁路、民航、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体制改革,放松对教育、医疗、中介服务等行业的进入管制,逐步扩大服务企业经营范围,形成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竞争的格局。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服务业资源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区域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业资源的整合,发挥组合优势,深化分工合作。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33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现代服务业全面信息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发挥各个政府部门网站的信息发布作用,尤其是政策措施的发布要做到完整、及时,还要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二要建立面向服务企业需求的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定期公布扶持政策、重大项目、行业发展、产品信息等,方便企业了解各类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全面信息。三要根据服务业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广泛建立高科技、全方位的企业数据库,推进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四要逐步建立科学、统一和全面的行业信息统计指标体系,提高数据统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3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投资力度和规范行业管理等措施,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研发、信息咨询、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服务于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进行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35加快管理人才培养,提供现代服务业发展人力支撑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奇缺,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转向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高科技领域。二是针对现代服务业增设对口专业,充分发挥各类高校的作用,积极扶持其增设或扩大与紧缺服务业人才对口的专业。三是鼓励和支持在职员工培训,扩大对现有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进修与培训范围,尽快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6加强理论实践研究,探索现代服务业科学发展模式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研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为现代服务业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二要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操作研究。包括服务业发展的规划、结构、布局以及政策措施的研究。三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服务。四要加强服务业各行业协会的功能建设。使行业协会在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3(1).

[2]王光辉,王海燕,刘兵加快我国服务业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1).

[3]杨咸武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5).

[4]张兆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对策[J].上海企业,2011(12).

[5]李佩霞浅析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2).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江苏服务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苏教社政〔2009〕14号文,项目编号:09SJD790050)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顾全根(1963—),江苏苏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