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

2013-12-29 00:00:00朱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2期

● 创新整合点

1.创设特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青奥小志愿者”培训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对于知识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2.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地理素养,因此本节课选择“图像信号法”作为师生互动的方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展示图像—学生探究解答问题”,不但能够把抽象的地理事物用直观的图表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开展各种地理思维,促进地理知识教学与地理智能的培养。

3.化静为动,增强交互性

充分利用PPT的触发器功能,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大大增强交互性。

● 教材分析

本章的编写从八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是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学习结束后的“总结”;从八年级上、下册的教材来看,是中国地理的开头部分──“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从七、八年级全套教材来看,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融合”;也是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的“引言”。“在世界中求发展”是本章的第二框题,是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空间上展开,寻求不同层次的区域发展的方法,突出本章的标题“走向世界的中国”。“在世界中求发展”,提出中国又一基本国情──是当今世界上的发展中的大国。积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参与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既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又是发展之路。本节课作为初中地理的结束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再次体会到地理学习对今后生活的意义所在。

● 学生分析

本节课既是对整个初中地理阶段的总结,又是提升。所以,要求学生对整个初中地理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同时,要求学生对于当今世界全球化一体化有一定的理解。但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素材及学法指导降低理解难度。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能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阅读材料、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运用全球视角去感受中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走向世界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为了更好地展示南京青少年的风采,特举办“青奥会小志愿者培训班”,希望同学们经过这期培训,能够成为青奥小志愿者!

媒体展示:

◇培训日程:入门—学习—拓展—上岗。

◇考核规则:小组抢答—分组探究—拓展。

2.入门篇:中国国情知多少

①如何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中国在世界位置图)

②请说出中国的陆地面积。

③请用一句话描述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

④中国总人口数在世界中的位次及未来发展趋势。(媒体展示中国、印度人口增长图)

⑤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在世界中的位次。[媒体展示世界GDP排名前10的国家(2012)]

⑥我国GDP与世界人均GDP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媒体展示世界人均GDP与中国人均GDP比较图(2011)]

学生根据问题抢答。

3.学习篇:经济全球化

多媒体展示名爵汽车零件生产国(如图1),点击图中任一汽车部件,会显示相应部件的生产国家。

图1

师:名爵车的各零部件是否只在一个地区生产?进一步思考全球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师生总结: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世界开始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探究活动1:中国声音

媒体展示资料:上海世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神舟九号”飞天;中国维和部队。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第一步:阅读图片及文字材料。

第二步:试从经济、文体、科技、军事等角度分析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步:每组选一位代表将组内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提炼,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师: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中国对世界的作用有哪些吗?你还能列举哪些实例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吗?

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的声音?

总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也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的声音。

师:下列是中国已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的标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多媒体展示中国加入的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的标识)

学生任意选择回答。

媒体展示资料:《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各小组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中国制造”的照片和资料。

材料1:奥运商品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的英国产品。

材料2:1996~2006年我国25种小家电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市场总出口额的比重及排名。

学生根据提示,分组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2:中国制造

师生共同分析:

◇从材料1和材料2中,试找出“中国制造”产品涉及的种类主要有哪些?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因素和科技因素哪一个更重要?

◇根据材料2,试分析:我国小家电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市场总出口额的比重及排名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

学生根据提示,分组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3:中国创造

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劣势。(提示:从自然、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2)

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你有何建议?

师生共同总结: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寻求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师:下列是中国享誉世界的自主品牌,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媒体展示中国享誉世界的自主品牌)

学生任意选择回答。

4.拓展活动

师:作为青奥小志愿者,你发现青奥筹备阶段已经给南京带来哪些变化?作为青奥小志愿者,你思考青奥召开后能为南京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师生共同统计成绩,颁发“上岗证”。

5.课堂总结

我们发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思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我们感受: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

青奥小志愿者培训班,结束啦!

●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恰到好处的整合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途径。

◇团队合作过程中,我们碰撞思想,交流情感,激发教育智慧。

◇没有完美的教学,但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就是我们努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