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

2013-12-29 00:00:00崔春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2期

● 创新整合点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提出的“颠倒的教室”理论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收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

1.一对一学习个性化、差异化

本节课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课堂,以eClass平台为载体,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教学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学中用、做中学,内化知识,外化能力。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适合其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学件,并提前发布到eClass平台。学件的制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夯实基础,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听说领先的原则,学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听力学件可以自主控制听力进度和速度,或拖拉按钮反复听。学件1和学件2主要是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突破重难点的素材。学件3则是对英美饮食文化的拓展。全体学生完成学件1、2,优等生要完成全部学件的自主学习,并适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这些学件完全由学生自主操作、控制,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要求,使他们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是不同步的,创新了教学方法,实现了由教师整合到学生整合的转化,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教师的指导和师生间的交流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强了。技术和平台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计时评价可视化、多元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和评价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更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利用评价工具设计并发布当堂小测试,网上即时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可以及时检测和校正,真正做到可视化和即时化,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堂测试只是评价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当堂学习到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使评价多元化。展示前师生学习评价量规,使评价做到有理有据。

3.课内外延展多样化、系统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描述如何制作三明治等食物,但不表示课堂的结束。如何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展,在最后的环节我们设计“厨艺大比拼”主题活动,学生通过PPT、DV、录音等方式上传作品,师生间,生生间回复、交流、评价,同时为本单元的分享展示课积累资源。这样,课前、课中、课后做到了有效的统一,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状态。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话题为“学习询问并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话题内容围绕学生喜欢的食物展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兴趣。本单元内容承接了六七年级学习过的食物话题,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本单元主要是食品制作和方法的学习,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灵活能力的应用。本节课结合三明治的制作过程对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进一步综合应用,对描述顺序的词汇和祈使句的正确使用做拓展和延伸。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对奶昔和沙拉的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学习。本课时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内容“制作奶昔和沙拉”的拓展和运用。

● 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知识结构来看,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单元话题进行初步感知,并有了第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对于美食的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表现,符合本课教学特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网络班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能通过网络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己解决一部分学习中的难点,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单词sandwich、bread、butter、slice、super、top等描述三明治的制作过程。学会使用how many和how much分别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量提问。能够运用first、next、finally等来描述过程。能够运用Do you like …,First add two slices of bread.来描述对食物的喜好及如何制作三明治。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创设多角度、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平台。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境,在交流中习得语言。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食物的喜好的描述,形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在食物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 教学环境与准备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班级,教师、学生每人一机,且都能上网。通过让学生运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差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教学过程

1.前置学习、课前展示

教学内容:课前在eClass平台完成视频、录音任务,学生间、师生间回帖交流,推荐优秀作品。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进入学校网站eClass平台。选择完成以下内容:制作奶昔过程录音,上传;录制制作奶昔视频,上传发布到平台。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如下图)。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笔记本和平台的录音功能就如何制作奶昔的过程进行录音通过平台上传;学生自己在家里制作奶昔,录制视频,上传发布到平台;学生间通过平台进行回复交流;投票并展示优秀作品,评选最佳DV、录音。

设计意图:以eClass平台为载体,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在展示中提升自我,同时通过展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目标认定

教师指导学生认定目标。师生共同认定目标,明确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认定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步骤、方法、要求,体现“以终为始”的原则。

3.个性化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课前在平台发布听力学件1、听力学件2、PPT学件1(how many/how much表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量)、学件2(first、next、finally;Do you like … Add two slices of bread来描述对食物的喜好和制作三明治)、学件3(英美饮食文化拓展),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点拨。

学生活动:自主选择听力速度和进度,进行模仿练习;初步理解听力学件内容,并完成2a、2b;初步感知“三明治的制作”完成3a、3b;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运用put on,add to,a slice of,top first,next,finally;Do you like … Add two slices of bread来描述对食物的喜好和制作三明治。自主学习,深化训练;内化知识,外化技能;交际提升。

设计意图:以eClass平台为载体,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通过听力学件的运用,学生自主选择速度和进度,这样可以更好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初步感知语言知识,让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台发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件,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可以自己控制、选择内容和方法,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合作交流、多元评价

教师活动:设置话题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评价量规,指导学生合作;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eClass为载体,利用评价功能区设计并发布评价内容;即时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和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对语言运用的规范和灵活提出建议。

学生活动:同伴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评价量规。小组合作完成情境对话。

学生参考句型:

--Do you like…?

--Yes, I do.

--How do we make …?

--First…,next …,then finally …,

--How much/ how many …?

学生在线完成评价内容,当堂小测试,及时提交;之后查看评价结果,进行直观评价;进一步的矫正和记忆。

设计意图:体现英语学习听说领先的原则,在交际中运用,在运用中形成能力。使学生实现为理解而学,为应用而学。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实现英语学习生活化。教师只是给出参考句型,学生参考评价量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合作交流,不拘泥于以上句型。利用平台评价工具直观、可视,及时有效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比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更加及时、直观,有效。教师可以当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评价和进一步的改进。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直观的评价,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反馈,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自我激励,共同提高。在课堂的小组成果展示环节,老师设计了翔实可行的小组展示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展示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在小组合作和展示之前,和学生一起进行量规的学习,从展示内容的范围,展示的方法形式到语言的运用, 更关注学生目标的达成度。

5.课内外延展

教师活动:对学生PPT制作提出要求;指导如何制作PPT,录制视频,录音,上传到平台讨论区;教师、学生互相回复、评价。给学生参考网址;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随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修改和添加。

学生活动:主题“厨艺大比拼”制作PPT,录制视频、录音等;上传平台讨论区,互相回复评价。

参考网址:http://v.ku6.com/show/ChDiTZFE-QYzhOkOveofSQ...html

http://www.iqiyi.com/lvyou/20111028/16ed7bcf029aead5.html

http://www.iqiyi.com/lvyou/20111208/5de8ad6de7189e29.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BPNgqp37mA

设计意图:eClass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在这里发布讨论主题,学生通过回复的形式发布成果,跟帖回复,讨论交流,非常方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而且学生完成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发布,为单元展示课积累资源。这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在周末、在家里对学生的上传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学生的PPT、DV、录音进行回复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和学习,然后还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这样学生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了课后,还实现了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和评价,使评价和交流随时随地进行。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课堂上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词汇到句型,从句子到文段,层层递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作用,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进行不同方法的过程指导、方法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和运用不仅仅在课上,还延展到课后以及课前的准备,使课前、课中、课后做到了有效的统一。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有效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同时通过同伴互助、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其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学件的学习和运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描述三明治等事物的制作过程,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真正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明确指出的英语课程所承担的工具性及人文性双重性质。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动起来了,教师表面上轻松了,实际上更加忙碌了,需要教师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间的信息素养和学习技能存在差距,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进程存在差距,有少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教师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也是我们“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