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2013-12-29 00:00:00刘佳张
中国市场 2013年1期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存在股权集中和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为了谋取私利,在并购的过程中大股东通常基于各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采用私有收益最大化的动机模型,研究了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模型结论表明,大股东是否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取决于两个方面:①大股东采取盈余管理是否能够获得正的净收益,即盈余管理带来的收益是否超过各种成本的代价之和;②收购者进行尽职调查后发现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并具体阐述我国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关键词]大股东;盈余管理;动机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53-02

1引言

Healy,等(1998)定义盈余管理为“在财务报告中公司管理层采用主观判断或者改变相关交易结构来调整财务报告,其目的是误导利益相关方或改变合约结果”。Aharonv,等(2000)对中国1992—1995年83家国有企业的B股和H股前后六年总资产收益率进行研究,其中的总资产中剔除了现金,从侧面验证了IPO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李常青,竹连云(2004)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分为两种:①基于会计数据契约的报酬最大化动机即终极动机;②中介动机,具体包括政治成本动机、筹资动机、避税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可以对上市公司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并实际控制了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权和日常的经营决策权(陆宇建,2003),大股东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2理论分析

Schipper(1989)指出盈余管理产生于两个主要条件:一个是契约摩擦,另一个是沟通阻滞。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各契约方之间博弈的结果,各契约方的目标函数都是约束条件下个人效用最大化。研究者通常事先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