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

2013-12-29 00:00:00
中国周刊 2013年3期

本月,中国一年一度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会”召开。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两会”,是在执政党十八大确定新的领导集体和发展战略以及各地换届选举完成之后召开的,本次“两会”,将选出新一届中央政府。“两会”之后,执政党十八大确定的发展战略也将通过国家意志落实转化,中国将走出换届政治特有的稳定发展节奏,步入新的发展轨道,承前启后,其指标意义自然不一般。

在经历三十多年蔚为壮观的高速发展之后,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迥异于以往。

顶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名衔实力,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加大,中国企业和资本,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不发达世界出手阔绰,已成为美欧发达经济体在资源和市场不可小觑的有力竞争者,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最大的奢侈品市场等,世界对于中国的期望越来越大,心情也越来越复杂。

但是,与世界看到的豪阔和期待相比,繁华热闹的都市面具下,中国依旧是一个落后贫困的人均低收入国家,201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位列213个国家地区排序中的第114位,只及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8多,还有1.2亿多人口需要扶持才能脱贫,城乡、区域发展之间差距巨大。虽然经济依旧可能保持较高增速,但过去传统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其不良后果,尤其是对资源环境的滥用和破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负资产,消化解决的问题复杂而沉重。更复杂棘手的是民心,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社会流动性通道愈益窄逼,渐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隐性炸弹,腐败问题、三农问题、拆迁问题、环保问题、公民基本权益保障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从个案渐渐普遍化。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员,物质财富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于资讯的掌握,越来越多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和现代文明的认知,以及对于自身能力和国情民意的认知,已非吴下阿蒙,权利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对特权、腐败和不公正更加痛恨,对自己的权利受到不当侵害产生的被侮辱与损害感更加敏感,他们的诉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利益范围。

对成长的期待是过去改革的成果,也是中国社会继续前行的力量,但传统的体制和管治理念却与之渐行渐远了。

时下流行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克维尔曾这样描述大革命时期的法国:“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发展仍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发展就要有调整和改变。传统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局和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经济的崛起,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过去政府凭恃资源配置权力刺激经济、发展新项目和特定产业的模式的困境,以及调整的方向。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改革,则更需要民众的平等参与,民众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权利若得不到尊重和释放,发展就不可持续,以人为本也终究落不到实处,社会问题将更加复杂。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让社会大众平等参与改革,并真正分享改革的红利,不仅需要宣示,更需要推进落实的勇气和当代智慧,以及行动的迫切感。开局之年,最是关键。

如此,中国才会跨越自己的成长痛,才会有真正美丽的大家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