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严光的著述留传下来的非常稀少,清代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仅收录其《口授答侯霸》一文,全文也仅二十九字:“君房足下,位至鼎司,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今人翟博主编的《中国家训经典》有文《九诫》,称作者为严光,并谓“原题《十诫》,因缺其中一诫,故改为《九诫》”。该文为:“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笔者将《十诫》与《口授答侯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从内容上说,两文同具儒学意趣。《口授答侯霸》所谓“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前句言“仁”,后句说“不仁”。而《十诫》则专论“不仁”,且从身、家两方面的严重后果来加以警戒,这与儒学的理路如出一辙。《十诫》的对象,当非平民。所谓“嗜欲”、“货利”、“嫉妒”、“谗慝”、“谤毁”、“残酷”、“陷害”、“博戏”、“嗜酒”等劣习丑行,不同于百姓的“放辟邪侈”,倒像是佞臣的胡作非为。
从文风上说,两文可谓形神酷肖。《口授答侯霸》运用对句形式,一正一反,对比强烈,其教训之疾厉,恍若霹雳当头,怪不得光武帝称为“狂奴故态”。《十诫》虽有佚阙,但从现有九诫来看,除去首诫,其他八诫也形成两两相对的句式。当然,细揣语意,“谗慝者,断胫之兵也”与“谤毁者,雷霆之报也”之对不够工整。“断胫之兵也”似乎应与首诫“溃腹之患也”相对,而“谗慝者”的后半句似为佚漏,其言当与“雷霆之报也”相对。若此,则《十诫》之数也就齐全了。而《十诫》辞锋之犀利,丝毫不亚于《口授答侯霸》。虽然其对有反无正,缺少对比,但纯用判断句式,且五对铺排,自有恣肆汪洋之气势。储兆文以为“出言惊心”(翟博《中国家训经典·九诫》),可谓的评。
由此可见,《十诫》具有相当的可信性。虽然《中国家训经典》编者未注明该文出处,但确实极有可能是严光的佚文。不过编者把该文当作家训看,似乎并不妥当。如上所述,《十诫》所论为仕宦之禁忌,而怀有巢父之志的严光怎么可能会为子孙作如此诫鉴?笔者揣测,严光既有故交侯霸官至司徒,又被会稽都尉任延“敬待以师友之礼”(范晔《后汉书·循吏列传》卷七六),相信他在官场上的朋友还有不少,《十诫》或许就为其中的一人而作吧,或许那人就是“时年十九”而又“静泊无为”的少年同志任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