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逝去的时光

2013-12-29 00:00:00戚慧
书屋 2013年12期

《魔术师》是法国导演西维亚·乔迈继《疯狂约会美丽都》之后的又一部手绘+CG长篇电影动画,花费七年时间打造出来,再一次嬴得了满堂喝彩。西维亚用唯美的景色、悠扬的音乐串起影片的情节,怀旧的情绪充满每一个画面。

《魔术师》是一部向法国最伟大的喜剧大师雅克·塔蒂致敬的片子。它改编自塔蒂于1956年创作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未完成的剧本,这个剧本一直没有被搬上银幕。剧本是塔蒂和他女儿之间的故事,借此表达他的爱,而塔蒂女儿索菲认为除了他的父亲之外没人可以更好地演绎。后来,索菲把剧本交给西维亚,想制作一部动画片以示纪念。在《魔术师》中向塔蒂致敬的地方随处可见,主人公魔术师的名字就是用了塔蒂的本名,而魔术师的形象也是基于塔蒂的样子塑造的,复活了一代大师的形象。影片中塔蒂为躲避在街头遇见与男青年走在一起的爱丽丝,偶然闯入的影院中放映的正是雅克·塔蒂主演的《我的舅舅》,也是西维亚有意在向塔蒂致意。

电影《魔术师》开头是黑白画面,抒情的钢琴音乐响起,一群白色的海鸥飞过,音乐厅、爵士俱乐部、夜总会的霓虹灯闪烁,画面呈现为彩色。舞台上,出现救场的魔术师塔蒂从黑色礼帽中飞出的纸牌、变出来的、不太合作的食肉兔等,然他的表演对观众没有吸引力,仅仅获得稀落的掌声,这一切都表明已不再是魔术师的时代了。1959年的巴黎是一个崭新的摩登时代,演出舞台被流行歌曲覆盖,魔术已成为一种边缘化的表演。而此时的伦敦正被“比利男孩和布里顿”乐队所代表一代所淹没,雨中斑驳的大本钟苍老的钟鸣似乎在为所有逝去的美好送葬。流行音乐和电视媒体迫使魔术师不断地更换演出城市与场所,并且接受地下室、花园聚会、酒吧等低档场所进行表演,孑然一身的塔蒂只能将就。巴黎、伦敦太过于繁华,为了寻找观众,固执的魔术师必然踏上北上苏格兰的行程。海岸小镇酒馆老板为庆祝镇上第一次通电举行了晚会,邀请塔蒂进行魔术表演,在那里他与女主角爱丽丝相遇;天真的爱丽丝相信世上有真正的魔法,被他的魔术吸引,一路跟随塔蒂来到爱丁堡。大城市对于爱丽丝是新奇的,看不完的橱窗里的商品,对高贵的白色大衣、美丽的蓝白裙子、一双白高跟鞋充满着灰姑娘式的梦想。而塔蒂在看了爱丽丝心仪的商品价格标签后,不得不绞尽脑汁计算账单,夜间去汽车维修站做洗车工、在珍妮丝商场的橱窗里“变”出女士促销商品、在威士忌酒店里“变”出做广告的酒……而塔蒂只是个靠过时的手艺糊口、挣取生计的艺人而已。一个在舞台上无所不能的魔术师却变不出面包来填饱辘辘饥肠,爱丽丝对他的信赖让魔术师一直在苦苦支撑。每当爱丽丝望着新衣心满意足地入甜美梦乡时,魔术师不得不在晚上表演魔术的同时利用其它时间去兼职,甚至当掉自己的行头。而当爱丽丝与所遇心仪的男青年相拥在浪漫的雨夜时,他将食肉兔放归狮子山,只身离开,他完成了这一生最伟大的魔术——父爱。爱丽丝长大了,当她看上商场的项链,身边的男青年只能双手插在裤兜里,摇摇头拉着她离开。她才明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魔法,魔术师不是万能的,和男青年在雨天离开旅馆,开始新的生活。导演西维亚称爱丽丝“直到影片末尾才变得真正可爱美丽”,完成“从茧到蝴蝶的蜕变”。魔术师从影片一开始,在化妆间就在看一张照片,并且贯穿整个剧情,片尾他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个小女孩,是他的女儿,他回家是为了寻找另一种身份:父亲。在影片结尾观众理解塔蒂为什么百般满足爱丽丝的需要,投射在爱丽丝身上的正是塔蒂对自己女儿久违的父爱。正如在访谈中,西维亚·乔迈谈到“时间让他们领悟:她成长为一个女人,他则意识到是时候翻过这一页去,该回归到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上”。父爱成为《魔术师》的情感内核,世界上并没有魔术师,只有一个人对另一个的爱意,真正的魔法是爱。

《魔术师》在表达感情上是内敛的,这是欧洲电影一贯的传统,越是要表达浓烈的感情,越是要压抑。影片对白很少,几乎是一部默片,许多情感完全借助肢体动作和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画面来完成。导演西维亚将情绪节奏掌握得十分克制,影片的情绪始终是含蓄的,情感表达是温柔而缓慢的,而这种表达是通过音乐来体现。苏格兰乡村一派宁静祥和、辽阔的湖泊、巍峨的高山、成群的牛羊、爱丁堡的城市风貌、狮子山上的和风、蒙蒙细雨中的山间美景、海面上空翱翔的海鸥,都呈现出唯美的效果。连影片结尾处,在塔蒂和爱丽丝陆续离开后,空无一人的旅馆里,窗外风起,桌上的辞典不断翻页,打在墙壁上的影子像一只只欲飞的蝴蝶,画面依旧如此美丽动人。而故事主要的发生地——爱丁堡,西维亚认为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城市,“充满了灵气”。影片一直用阴雨来暗示心境。在伦敦的那一夜表演,雨在不停地下着,塔蒂的火柴划亮了几根,警卫换了几次班,塔蒂仍在等待摇滚乐队结束表演后登上舞台,此时的雨增加了一份落莫感;在前往苏格兰的渡轮上飘起了雨,与广阔的背景相接,更契合塔蒂此时的感伤。爱丁堡的天气变幻得太快,雨下得让人猝不及防,原声音乐贴近心声,如泣如诉,是整部影片最揪人心的场景。《魔术师》开场是伴随钢琴悠扬的伴奏声,故事娓娓道来。在表现爱丁堡的城市生活时,背景音乐主要是舒缓轻柔的钢琴伴奏,而当魔术师踏上去苏格兰边远小镇的路途时,音乐由舒缓的钢琴变成了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这样的电影配乐与清新美丽的电影画面交织成一体,动人心弦,更生动地凸显了地域特色。影片的结尾,霓虹灯光一点点熄灭,重新褪为黑白,然后突然打出一张黑白照片,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戛然而止。

《魔术师》是一部与时间对抗的电影。西维亚是个很恋旧、坚持传统的人,影片中充满了对旧时光和老手艺人的缅怀,在影片中他企图做到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这种回归是指向更深沉、更浓烈的人生故事。回归不是目的,是唤起记忆。整部电影的手法是通过肢体动作而不是通过语言来表现角色,使用传统的长镜头,多是全景角度,它没有采用那些快速的剪辑、多变的机位与夸张的特写,而这些手法对于很多电影人来说早已被遗弃了。在《魔术师》中,让人动容的除了塔蒂的父爱,还有和魔术师一类即将被时代淘汰表演者们的辛酸。白天使尽浑身解数逗人笑的小丑在晚上洗掉油彩后只有一张绝望的面孔,在企图自杀失败后凄凉地离开爱丁堡;会腹语的木偶师最终落得醉酒流落街头的下场,他的玩偶被丢在了橱窗里,价格从六英镑、四点五英镑到三英镑,直到免费,也无人问津;而魔术师也沦为得用自己的魔术技法来兜售女士商品,帮商店招揽生意。岁月终无情,有如大浪淘沙。雅克·塔蒂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不被时代所理解的艺术家呢?对于熟悉法国导演的人来说,塔蒂坚持的默剧被认为是一种失传的技艺,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和画面来引人发笑,在大多数现代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在现代社会中,物质欲望成为人们单纯的追求,在寻求更加刺激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很多人却已经遗忘了简单的美好。《魔术师》本身也是对电影的一种致意,是西维亚对手绘二维动画的执着。好莱坞的3D技术可以被复制,但魔术师的表演只有一场。西维尔·乔迈的动画和雅克·塔蒂的影片一样,极少的台词,仅依靠动作以及配乐画面将观众的情绪带向高潮,与默片异曲同工;与塔蒂心心相戚的西维亚用手绘般纯净的动画,呈现出一场永不过时的魔术,对我们曾经拥有的情感记忆做了一次总复习,指向未来的人生某种可能性。由此,人生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