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市场化取向是金融改革的基本方针
时代所趋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当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金融改革”,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这样说过,金融体制改革被放在了“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位置。作为一个目睹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人士,此次是中央第二次把金融置于极端重要性的高度。而上一次金融体制大改革是90年代初朱镕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人民银行行长时期,推进了四大行转轨商业银行等一系列重大金融举措。
当前金融改革面临金融资源错配、影子银行泛滥和垄断的金融机构体系三大困境,改革归根到底要实现金融资源市场化,解决供给和需求存在的错配关系,让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获得资金。时下中国和70年代的美国相似,借用美国经验来看,未来改革势在必行集中两大方向:利率、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开放,以及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核心是提高银行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利率市场化,短期来看,大额存单和存款保险制度料将先行一步;之后逐步放开小额、短期存款利率上限;最终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汇率市场化,短期内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中后期会推进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开放方面,短期放开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中期放开商业信贷管制;最后,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放开房地产、股票等投资管制。
作为重头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其核心是提高非银行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途径有三:一是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券商、信托、期货、基金、PE等;二是发展信贷以外直接融资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三是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这样可以提升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衍生品和并购市场,降低准入门槛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其后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债、市政债的实施以及民营银行的设立。而对于股票市场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创业板以及场外市场,逐渐形成“正金字塔”结构:短期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行优先股试点和新三板、OTC市场扩容等;中期完善新三板做市商和转板制度,正式推行优先股制度;长期来看,未来将会推出国际板,新股发行将采取注册制。这样提高投资渠道、融资比重,利好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并进一步有助于利率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消费并令货币政策传导更加顺畅。
民资崛起 制度出台
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国债期货品种再上市、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自贸区的挂牌破冰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优先股制度的强力推进,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也会被彻底放开,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曾今提到过“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贯彻实施完善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是金融改革的基本方针。现阶段国有或者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比例过大,甚至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未来改革的重点是金融领域向民资等其他资本放开市场准入。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金融系统也应该既有生态的大循环,也有小循环,既有大银行,也有小银行,乃至有村镇银行。届时让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本自主兴办银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企业破产条例等一系列政策也将随之出台。
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金十条”),多处地方版“金改”在产业专项信贷支持、地方版AMC、民营银行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而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金十条”,上海“金42条”提出,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放开个人境外直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时鼓励银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外,还将创新发展船舶抵押贷款、预付款保函等船舶融资业务,发展贸易融资、消费信贷、城郊经济协调发展的信贷服务以及“三农”信贷服务。
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温州一向喜欢拔得“头筹”。目前温州正紧锣密鼓筹建区域性国有AMC,提升本地政府在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中的参与度。温州地方版AMC已确定将升级为省级AMC,处理浙江全省的不良资产,初期注册资本金约为30亿元左右,业务模式参考信达、华融等四大全国性AMC。该人士透露,鉴于浙江地区的不良资产数量较大,预计这家AMC的业务量将高于此前成立的无锡版AMC。此外,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有望在温州诞生;温州正积极计划打造一家合资券商机构,有望成为服务两岸三地金融业务的窗口。
当前有大量民间投资找不到出路,政府牵线规划,将引导民资到实体经济和有现金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随着新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给民资等其他资本提供了历史性的罕见机会,民间资本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鼓励民间资本入市
无论是民营资本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获批,亦或还是阿里巴巴入京申请控股天弘基金被证监会特批。就管理层、决策层而言,一直呼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实体经济中来,而民间资本参股券商、基金等金融行业也都得到监管层的进一步放宽。2013年10月14日,北京发布16条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文化主导行业,其扶持的力度、开放的广度在国内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