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该拿什么来维护商誉

2013-12-29 00:00:00黄振坤
中国证券期货 2013年11期

在《新快报》记者被刑拘的整个事件过程中,除了微博与微信在流量上有所斩获,没有谁是赢家

随着陈永洲面对央视镜头承认受人指使,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其A股股价在此后开盘首日即迎来逆势上涨,开盘时一度逼近涨停,最高达到9.72%。据统计,自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新快报》18次报道中联重科,其中14次署名陈永洲。

10月23日网络爆料称,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对《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进行跨省抓捕,此事引发舆论哗然,一时间以《新快报》方面为代表的众多媒体人、学者、公知等通过网络等途径对陈永洲表示声援。与此同时,中联重科A股及H股股价应声下挫,连日出现大幅跌势。

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以后,中联重科A股股价从10.4元每股持续下跌至被腰斩,最大跌幅曾达52%,按10月23日收盘价5.61元计算,市值蒸发约369亿元,今年以来,中联重科H股市值最多时也跌去了上百亿港元。根据央视曝光的视频显示,陈永洲对其报道“致使中联重科声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表示承认。

恶斗不息 毁誉难止

早在今年7月份,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高辉就在其微博中称,陈永洲连续针对该公司进行负面报道系受人指使,并把矛头指向竞争对手三一重工。“不做采访发文诬陷是枪手;同城双雄,一家正面,一家负面,是打手;连发负面,屡次举报,腰斩股价,是黑手!有偿新闻,利益同盟!黑手背后一定还有黑手!”

由于同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关系长期不睦,关于这两家公司的负面新闻近来层出不穷,在“间谍门”、“绑架门”、“海关门”等事件中三一重工通过媒体大吐苦水,可谓赚足同情,并以“迁都北京”而达到顶峰。有好事者通过分析发现,在“迁都”和“拘捕记者”两次风波中,作为民营企业的三一重工,时常借力媒体,“事件营销”手段老道;而以湖南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联重科,则时常通过采取报案、引入公安部门介入的方式化解危机。

就在陈永洲被爆刑拘当日,笔名为“飞草”的网友在财务专业人士云集的CPA视野论坛发帖称,中联重科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与行业严重悖离,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中联重科一枝独秀,逆势增长,“不要以为世人都是傻子,你可以声称公司内控存在缺陷使基层单位弄虚作假得逞,但你不能否认财务造假事实的存在。”

“飞草”的上述发帖指出,对中联重科财务问题进行揭露的除了《新快报》外,《明报》及《每日经济新闻》亦早已作过相关报道。在署名为余晚平、陈小天的报道文章《中联重科销售造假真相调查》中,作者自称收到匿名寄自美国的U盘,包含揭露中联重科华东区销售数据造假的7份材料,经过实地调查后确认,“中联重科在华东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的一线销售中存在大量造假”。目前,《中国证券期货》记者在《每日经济新闻》官网搜索该文,网页显示为“不存在”。

针对《中联重科销售造假真相调查》的报道,中联重科于2013年2月4日发布公告回应称,“该报道中所提及的本公司销售造假、财务造假的说法全不属实,毫无事实根据,且有误导性,然而,该报道中所提及的若干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是真实的,因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上述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公告称该公司严格依法合规经营,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并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然而吊诡的是紧随《每日经济新闻》之后,陈永洲在2013年5月27日出版的《新快报》亦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联重科再遭举报财务造假》的文章,直指该公司华中区销售造假,其线索同样为匿名寄自美国的U盘。

有明眼95d6b00ef497026f9820b8124205a7dcd33867c6db241677814a66080983b315人发现,尽管央视的新闻播报中没有直接点名三一重工,但其公布的视频巧妙显示出陈永洲正在签名的笔录上印有“三一重工”的字样。

没有透明 就没有赢家

陈永洲及《新快报》认错之后,舆论对于“刑拘记者”一事的口风已经发生逆转,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涨,中联重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将此事的不良影响控制有利于己方的范围之内。对于中联重科、警方及央视在此事件中的一些表现,舆论其后亦进行了一些批判和反思。

一位财经媒体人表示,“损害商誉”抓记者先例一开,基本上,所有做上市公司调查、财经深度调查的记者没有谁是安全的,这不是说这些记者距离利益近,而是说大家都明白,凡是做批评性报道、舆论监督的,谁能够说自己的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刊发,没有损害到企业的商誉呢?

而警方抓捕陈永洲是否符合法律程序,也成为网络上为人所广泛诟病的地方。有网友在微博发帖中指出,根据央视播报的新闻视频显示,陈永洲本人的脖子上甚至有一条明显的淤痕。

央视在此案没有审理,亦没有辩护人发言的情况下,公开播报陈永洲的认错视频,也被诟病为“用扒粪对付扒粪”。著名评论人士笑蜀认为,把扒粪者弄到跟自己一样脏,把世上所有的高尚、所有的道德理想都涂黑,更证明了法治刻不容缓。

笑蜀指出,《新快报》事件中可能没有一个义人,可能都恶。但纵然如此,仍不能一锅煮,仍有小恶大恶之分。最大的恶,就是能够不择手段用违法方式对付所有小恶的恶,即公权力之恶。我们无须相信任何人,只须呼唤程序正义。

著名财经记者罗昌平认为,“真正损害中联重科商业信誉的不是报馆与记者,而是它自己与警方。”在《新快报》记者被刑拘的整个事件过程中,除了微博与微信在流量上有所斩获,没有谁是赢家。“中国大多数事件都是这样进行的,只有破坏性,没有建设性,不能在谈判与妥协中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