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1.3亿股民集体记忆中刀凿斧削般难以忘却的点位,那是一个注定会载入中国证券史册的极不平凡的纪念日。
2007年10月16日,伴随着无数“死了都不卖”、“牛市一万点”的豪言壮志,A股在一片群体性狂热中迎来了“巅峰时刻”,沪指盘中创下6124.04点的历史新高;2013年10月16日,一根中阴线将沪指定格在2193.07点——连历史高点的四成都不到。谁能想到,当初“万点论”的豪迈声犹在耳,6年后的我们,却要为守住2200点而苦苦挣扎。
6年的漫漫熊市,都带给了我们什么?6124点,真的只能在梦中遥祭?本刊特意对6年来的A股市场做了一番梳理,希望能给关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感悟。
当牛市已成往事,未来变动不居;而当下是刀锋!如何穿越牛熊?忆A股流年,追寻财富光芒;盛市应再来,梦圆济沧海
六年之痒 十月围城
飓风来的时候,大象也能飞上天。
“股指延续强势跳空向上再度创出6124.04点的历史新高,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大幅上涨,机械、煤炭及券商等前期强势板块卷土重来,两市有36家非ST个股封于涨停,前期涨停的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则出现回档走势……”,“盘中震荡不改屡创新高,牛市盛宴还将继续。后市沪指将继续向上,市场有望迎来一轮个股全面上涨BW84h0ZpySsBahCUMX/vIcvPVm84SaSnlIVm2fHKHfA=的黄金获利阶段”,“……6000点之上超级牛市的加速格局仍将延续,在市场趋势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投资者尽可持股为好”,这是2007年10月16日部分机构的收盘日评,如今读来已是恍如隔世。
盛宴过后,免不了满屋狼藉。2007年10月16日收盘时,中国船舶从几天前的300元整数大关略有回落,但仍以259.99元的价位高居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山东黄金等紧随其后,两市“百元贵族股”多达11只;6年过去,“百元股”仅剩4只,中国船舶股价已不足当时的1/10。而号称“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从48元的高峰坠落至如今的7.88元,演绎了“一股套牢全中国”的另类“神话”。以沪指计,6年间上证综指下跌了3931点,跌幅高达64.19%。6124点时,两市A股算术平均价格为20.13元,如今只剩12.74元;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蓝筹,股价大多不及当初巅峰时的一半,甚至更惨。数据显示,过去6年间,股价遭遇“腰斩”的股票就达到478只之多,占两市全部股票的20%。
6年来,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到底蒸发了多少?
通过Wind数据统计得知:2007年10月16日沪深两市共有1471只股票,总市值35.60万亿元;2013年10月15日这部分原上市的1471只股票市值为18.97万亿元,总市值蒸发16.63万亿元。另外,2007年10月16日6124点之后上市股票996只,这些股票上市首日的总市值累计17.09万亿元;2013年10月15日这部分996只股票总市值为9.23万亿元,总市值蒸发7.86万亿元。以上两项相加,6年期间A股总市值累计蒸发24.49万亿元,相较于原A股市值总量52.69万亿元,缩水46.48%。
6年时间,A股市盈率也经历了“过山车”。2007年10月16日,A股市盈率一度达到71.50倍,甚至两市1000多只股票想找到一只30倍以下市盈率的都很困难。而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创下熊市低位1664点,当时A股估值已经回落到13.03倍。截至2013年10月15日收盘,A股市盈率为12.62倍,较6年前下跌78%,同时也低于1664点时的估值水平。
奥运、金融海啸、世博、创业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陷入过6124到1664的绝望,也经历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跨年度小牛市;我们收获了煤飞色舞、大象翻番的短暂喜悦,也见证了网络传媒、信息消费的局部癫狂。由于每拨行情都如烟花过后重归死寂,尽管6年来推出不少利好政策,但投资者总是在希望和失望中转圈,市场信心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恢复。A股13000多万有效账户中,持仓账户只有四成,而每周有交易的不到二成;无数股民进场了又黯然离场,几千万账户因为长期无交易沦为休眠账户,还在场内的大多也深受套牢的煎熬。
6年等待尽付蹉跎,悠悠股事几多困惑,太多的投资者如今依然身陷围城困局,时不时为忽上忽下的行情而虐心:这一次,我是坚守,还是逃离?
谁的眼泪在飞
长达6年的熊掌肆虐,带给股民的大多是财富大幅缩水的惨痛记忆。以24万亿的蒸发市值对应1.3亿户的股民总数,不难得出每户近20万元的亏损均值。这个数字已足够惊人。
在两市6124点以来跌幅榜上,排名居前的大熊股几乎清一色都是钢铁、有色、航空航运等周期性弱势股的天下,像*ST远洋、*ST鞍钢、中国铝业、西部矿业、中海发展、云南铜业、山东钢铁、太钢不锈、*ST株冶、河北钢铁、中国船舶、马钢股份、*ST韶钢、华菱钢铁、南山铝业、安阳钢铁、武钢股份、酒钢宏兴、焦作万方、中国国航、新钢股份、广船国际、宝钛股份、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云铝股份、招商轮船等,6年来的跌幅都超过了八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跌幅巨大的股票,6年前股价超过30元的中高价股占了一半,显示出估值虚高、缺乏业绩支撑和行业拐点向下时不慎买入的巨大杀伤力。比如,2007年10月16日当天,股价高达259.99元的中国船舶、股价137元的中国平安、股价97元的广船国际和89元的云南铜业,这些个股如今的股价只有当时股价的二成多甚至一成多。
不过,这6年里给股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还不是这些跌得面目全非的大熊股,反倒是一些被称为“财富粉碎机”的股票——它们因为股本巨大、大蓝筹名头响亮、参与者众而让大范围的股民“很受伤”。从市值损失来看,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中国神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堪称“七大绞肉机”,其间分别下跌了83.31%、76.49%、80.20%、81.10%、41.31%、49.27%、47.64%,它们每家蒸发的市值均超过万亿,而7家合计蒸发市值超过14万亿元——已与现今上海市场14万亿左右的流通总市值不相上下。
而在这6年熊市里,也有不多的投资者收获了大小不一的惊喜。统计数据显示,有938只股票(不到四成)的复权股价超过了当年6124点的水平。在剔除2007年10月16日后上市的股票后,也有539只老股票翻越了“6124”。而这539只股票中,还有170只股票的股价已经翻倍。
“重组”依然是A股市场永恒不变的最强音。过去6年里,包括顺发恒业、三安光电、华数传媒、棱光实业、国中水务、大华股份、歌尔声学、华映科技、华夏幸福、中福实业、岳阳恒立等11只股票实现了10倍涨幅,这些涨幅靠前的股票大多沾了重组的光。此外,借助去年底以来的反弹,不少中小盘股也都有不错表现,170只翻倍股中,有30只来自中小板。
在2007年10月16日后上市的股票中,中小板成长股和部分创业板新贵成为涨幅榜上的大赢家。像东方雨虹、鱼跃医疗、联化科技、金螳螂、恩华药业、科大讯飞、康得新、杰瑞股份、乐视网、蓝色光标等几乎包揽了涨幅5到10倍的第二牛股方阵的席位,生动演绎了“价值+成长”的复合魅力。
2005-2007 火红的年代
这是A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壮观、也许是空前绝后的一次华丽表演秀,上证从最低点998到最高6124,27个月暴涨5倍多。这波涨势如虹的超级大牛市,从基本面成因分析,全流通改革、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是公认的四大主要动力,当然后期“全民皆股”的群体性癫狂无异于烈火烹油。
2004年,国务院作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被业内认为是随后的超级大牛市的源泉。2005年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金牛能源、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四家公司被列入第一批试点。5月16日,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坚定表态“开弓没有回头箭”,股改政策随即密集推出。9月份全面股改进入操作阶段,市场由开始的惊慌担忧转为欣喜接受,2005年6月6日创下的998点低点由此成为世纪大底。股民不断追捧实施股改对价的公司,赚钱效应形成正反馈,被4年熊市压抑太久的投资者扬眉吐气,大量社会资金蜂拥而来。市场的“先富效应”逐渐发展成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大量储蓄资金搬家进入股市。为了追涨,很多股民卖房、卖车、贷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只狂牛的尾巴。据中登公司的开户数据显示,2007年年初两市开户数还只是8196万户,不到一年就增长到1.31亿户。市场已经陷入炽热乃至疯狂,几百亿的新发基金几天就售完了,2000点、3000点、4000点……上证指数扶摇直上。截止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指数2年多里涨了5.13倍,无疑博得世界第一牛市的“美誉”。
这波牛市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可圈可点。2006年,千点长阳铸就了全年130%、全球第二的涨幅,有色、银行、军工、消费股成为上涨主力军团。2007年,全年再涨96%,牛冠全球,2007年上半年是低价股、题材股的天下,各路散户、私募、游资粉墨登场,垃圾股鸡犬升天,惹得管理层5月30日凌晨上调印花税率,造成一周千点暴跌的深幅调整。5.30后市场宠儿换了主角,金融地产有色等王者归来再次领涨大盘,钢铁、煤炭、电力、航空、汽车等蓝筹卷土重来,主流资金、公募基金等主力部队重新夺回市场话语权。从3600涨到了6100,这个过程是蓝筹的盛宴,主力机构挟天子以令诸侯,动辄就把大蓝筹股票炒过100元、200元甚至300元!题材、概念全面开花,整体上市、参股券商、科技创投、重组、注资、价值重估等等鱼龙混杂。“泡沫论”成为全年的一道另类风景,导致2.27、6.4、10.25、11.8、11.22多次大跌。垃圾股有泡沫,蓝筹也不例外,价值投资变味成了价值投机。2007年11月5日,发行价16.70元的中石油以48.60元这一机构共谋的“雷神”级开盘价高调亮相上交所,两周后计入上证指数,成为A股第一权重股,由于开盘价虚高,就此走上漫漫价值回归之路,由此对市场持续走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乐极生悲,正当投资者极度亢奋时,疯牛般狂涨的指数在6124点戛然而止,大盘先是被48元的中石油板下了牛头,接着再受中国平安1600亿再融资议案的惊吓而趴下了牛身,最后在对金融海啸的恐惧中折断了牛腿,中间还被央行银根收紧的货币政策牵住了牛鼻子,就此流水落花春去也,仅仅一年时间沪指从6124狂泻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跌幅高达72.8%,真是“涨起来疯狂,跌起来要命”。当账户市值坐了过山车、纸上富贵空欢喜一场甚至亏损累累血本无归时,许多人才意识到即使是“漂亮50”这样的大美女,也不值得倾家荡产地去拥有。价值投资过了头,也会一样沦为彻头彻尾的投机。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牛股
致A股终将逝去的青春
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算起,中国证券市场蹒跚学步,快走满了第23个年头了。从1990年12月19日到2001年6月26日,沪综指从开盘96.05点到收盘2233点,整整花了头一个十年, 估计当时没有任何人会想到沪指冲高至6124点。又一个十多年过去了,上证指数却依然在2200点左右徘徊,似乎又回到了原点。23岁的A股,比起欧美香港股市的上百年历史尚显稚嫩,也没有凭借“后来者居上”的精神,汲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教训快速成长。可惜的是,“后发优势”的A股却一直是在试错中艰难前行,就像一个晚熟的孩子,让人牵肠挂肚、愁肠百结。
A股缘何光吃不长个?供求失衡、大小非减持、宏观面、公司基本面、估值高企、市场监管以及上市公司回报低等“营养问题”,都阻碍了它的健康成长发育。
市场资金供求严重失衡是导致A股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尽管A股市场总市值从2007年高峰时候的30多万亿下降至24万亿左右,但流通市值却增加了2倍多,由6年前的6、7万亿增长至现在的20万亿。一方面,2006年以来,A股市场融资规模迅速增长,2006年的融资规模为2696.59亿元,是2005年融资规模的8.25倍,此后融资规模不断攀升,2010年全年达到9859.85亿元的历史最高。2011年全年融资规模缩减至7019.22亿元,2012年是4363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大小非”更是横在股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9月,股改限售股份为5036.43亿股,已累计解禁4463.11亿股,占比88.62%;累计遭减持588.27亿股,占累计解禁股的比例达到了13.18%。有研究人士表示,如果说,从2005年的1800点炒到2007年的6124点,股市的流通市值仅为7万亿即新增加了5万亿,那么,从现在的2200点炒回6124点,流通市值将达到40-60万亿元。这需要多少资金!即使拿得出又如何挡得住成本非常低廉的“大小非”的巨量抛盘?
从宏观经济及政策的层面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问题,以及当年“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后遗症,都会拖累A股上行的步伐。中国过去1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来自房地产、汽车、出口三个部门,但随着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房地产的调控,中国依靠房地产和出口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造成钢铁、水泥、机械、化工等重工业化产能过剩,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不言而喻。
而估值层面,目前近25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440家左右的PE在20倍以下,2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仍占市场整体的80%以上,即使有少数股票是低估的,但多数股票价格仍然被高估,存在进一步价值回归的机会。从国际市场比较来看,A股市场细分行业估值仍明显高于国际市场水平,目前尽管对于社会经济的转型预期赋予了很多创新型中小盘上市公司的高估值,但这些新兴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的高盈利和高增长还有待观察,仅靠概念和预期很难支撑其目前的高估值,一旦其成长性低于预期,必然导致估值的回归。加上多年以来A股市场存在着的“重融资、轻回报”的痼疾,这些因素都难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就撰文坦言:2006年以来,上市公司平均年化股息率只有1%。也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管理层做了很多工作,但机构投资者入市的步伐并不是那么积极。
A股终将由稚嫩走向成熟与壮年。6年的岁月,改变了青春的脸,经历过成长的烦恼之后,下一个6年,A股或许走得会更稳健、更轻快。
大时代 牛市梦
进入9月份以来,当大盘积年累月的疲弱走势还在强化许多投资者的熊市思维定式,当市场还在为眼下究竟是熊市还是小牛市争论不已时,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日益临近,有心人不难发现,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9月13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优先股适用企业范围并无行业限制;此外,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于今年10月8日起实施。就在同一天,监管部门召集多位投行及学界人士,针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召开探讨会,意见集中指向如何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10月16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发表署名文章《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几天后,证监会正式宣布了对万福生科、天能科技和新大地这三起震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造假案件中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结果。虽然自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公开征求意见以来,至今“只闻楼梯响,未见靴落地”,但来自证监会的表态始终如一: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必须对过去IPO的办法进行较大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更早的消息显示:监管部门今年7月已成立专门修法小组研究修订现行证券法,争取将证券法的修订纳入明年的全国人大修法工作计划。据悉,修订内容涉及证券的定义、证券发行与交易、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券交易所、中介组织等资本市场各个层面的基础性制度。
密集组合拳的背后,证监会净化证券发行中介机构,强化信息披露,完善IPO发行制度,妥善解决大小非顽症,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崭新的顶层设计为中国证券市场接下来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的改革和监管思路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伴随着实体经济层面的“金改”、土地流转改革、推出上海自贸区、推出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动作,有望带来一轮新的制度红利,而文化、环保、循环经济、区域振兴等符合未来经济改革方向的相关产业或区域将获得长期改革红利的支持。
市场研究人士认为,三中全会将体现“改革全面重启”,并带来包括经济增长红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红利、产业结构调整红利、金融深化与产融结合红利、区域发展红利、消费红利等在内的六大改革红利,将催生新一轮牛市。
今年5月,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五四致辞中表示,“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资本市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全体证券期货从业者都要践行“中国梦”。今年10月,肖钢又撰文指出:要使中小投资者享受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红利,让资本市场助力实现“中国梦”。6年来,A股在百转千回中一次次呼唤牛市再来,一次次想要鸳梦重温,而当下,会不会就是鸾凤和鸣、凤凰于飞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
“忆昔开元全盛日,公私仓廪俱丰实”。今天,我们纪念6124,是为了未来不再纪念;我们遥想流金岁月,是为了再度迎来激情燃烧的大时代。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证券市场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而建立一个与全球GDP第二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也许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盛世应再来,梦圆济沧海。
我的A股中国梦
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编织成中国梦;一亿股民的梦想,将成就股市“中国梦”。遗憾的是,A股市场多年来似乎一直是个让股民梦碎的地方。中国股民的梦想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少亏钱,不被忽悠,最好还能赚点钱,多赚点儿更好——实现这些看似简单的梦想,有赖于一个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股市,一个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股市,一个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己任的股市,一个投资能获得正当回报的股市。一亿股民的“中国梦”,根本上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和公司的力量去支撑,去“变现”。随着顶层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强力推进,终有一天,A股市场会让股民梦想成真——这一天就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