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淮,谢双棋
(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农技站 362400)
高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改造中低产田是促进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城厢镇位于闽南沿海内陆地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降水量2 350 mm、无霜期355 d;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多种作物生长。但随着农业劳动力短缺,导致耕作简单粗放,再加上土壤障碍因素,造成中低产田面积大,全镇中低产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2%。以往中低产田改造忽视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存在着改良措施单一,或注重农业技术措施而忽视工程措施,或注重工程措施而忽视农业技术措施,未能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近年来,城厢镇农技站针对当地中低产田形成原因,以耕地土壤主导障碍因素改良为主攻方向,提出各类中低产田改良对策。以基础地力提升作为中低产田改良目标,应用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综合技术,配合应用农业“五新”,取得显著的效果(表1)。
城厢镇水稻中低产田主要有3 大类:生产技术滞后型、土壤障碍型、基础设施限制型。
表1 中低产田改良前后的水稻产量
种植作物品种老化、技术滞后、耕作粗放,施肥以化肥为主,NPK 比例失调,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导致严重发生等。
1.2.1 选择良种 早稻品种选择T788 优2155,晚稻品种选择Ⅱ优航2 号、Ⅱ优673、奥太优D67 等超级稻优良品种。
1.2.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早稻2 月下旬、晚稻7 月5 日左右播种,采用湿润育秧,秧龄早稻35 d、晚稻25 d 左右。每667 m2秧田播种量早稻20 kg、晚稻10 ~13 kg,大田用种量0.7 ~1.0 kg。在精量播种的基础上,配合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达到苗匀、苗壮。4 叶期左右看苗施平衡肥,并在移栽前3 ~4 d施起身肥。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薊马等虫害。
1.2.3 宽行稀植,定量控苗 密植规格:早稻18 cm×22 cm,每667 m2插1.68 万丛,基本苗8 万苗左右;晚稻20 cm×24 cm,插1.34 万丛,基本苗6万苗左右。
1.2.4 好气灌溉,发根促蘖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浅水(2 ~3 cm)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施分蘖肥时要求田面无水,结合施肥灌浅水,分蘖期浅水与湿润灌溉交替;每667 m2茎蘖数早稻18 万苗、晚稻16 万苗开始多次轻搁田;最高茎蘖数早稻28 万个、晚稻25 万个左右,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幼穗分化期保持薄水层;花后注意灌好跑马水,保持田土湿润,直至成熟。
1.2.5 精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测土结果、水稻目标产量,计算肥料用量,施肥与灌溉结合。
秧田期施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 作基肥;2 叶1 心施尿素5 kg 作促蘖肥;4 叶期施尿素3 ~5 kg 作平衡肥;在拔秧前4 d 施尿素8 kg 作起身肥。
本田期施肥:原则是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一般每667 m2施N、P2O5、K2O 分别为12 ~13 kg、5 ~6 kg、12 ~14 kg,即施猪牛人粪等土杂肥600 ~700 kg、45%复合肥30 kg 作基肥;插后5 ~7 d 施尿素5 kg、钾肥5 kg 作追肥;穗肥可在倒三、二叶长出时,施用45%复合肥10 kg;齐穗期用谷粒饱50 g 加磷酸二氢钾200 g 对水60 kg叶面喷施。
1.2.6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种子消毒,秧田除虫灭病,大田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抓住病虫防治适期,重点是“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
土壤障碍型中低产田又可分为有渍潜型、粘瘦型、沙淀型、毒质型(主要是盐碱地、矿毒田,本地没有)
包括冷浸田、冷底田、烂泥田等类型。
2.1.1 特点 地下水位高或有冷泉喷出,氧化还原电位低;土体内部长期渍水,铁锰物质被还原,产生灰蓝色或青灰色潜育层,亚铁含量过高;土温低、回温慢,养分分解迟,前期易产生缺素坐苗。
2.1.2 改良措施
(1)实施开沟治水工程。开沟排水治潜,完善排灌系统设施,实行排灌分开;对山冲冷烂田,开好环山沟、田边沟、田中沟(暗沟),严禁串灌。
(2)采用垄畦栽培。在整地后,停放2 ~3 d后施面肥,再把表层土壤耙烂后插秧。对这类田不能现整现插。
(3)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增施磷、钾肥,推广稻草还田、测土配方施肥。
(4)进行冬翻晒垡,尽量排水晾田、晒田,实行水旱轮作。
2.2.1 特点 土壤黏重,物理性状不良,耕性差。根据统计,此类水田的黏粒或物理黏粒含量高,一般前者含量30%,后者含量70%,加之有机质含量缺乏。因此,表现出物理性状不良,干湿都不适合耕作,即干时坚硬犁不动、耙不碎,湿时粘韧,灌水耙田时,易起泥核,不易起浆,结构性和通透性都很差;有效养分缺,耕层浅,供肥能力差。以黄泥田为例,由于熟化层很薄,仅7 ~10 cm,熟化度也很低,有机质含量在10 g/kg 以下,全氮不超过1 g/kg;全磷极缺,含量都在0.5 g/kg 以下;速效磷多数低于5 mg/kg。
2.2.2 改良措施
(1)搞好水利设施,整治渠道,实现轮灌化,防止水土流失。开好排、灌水沟。
(2)增施猪牛栏粪、绿肥、秸秆等有机肥料,以减少土壤黏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每667 m2施用猪牛粪5 t,充分利用早季收获后的花生秆、稻草(切为30 cm 左右)回田。
(3)改革耕作制度。改冬闲为冬种,改板田过冬为犁翻晒冬。当前城厢镇冬季普遍种植蔬菜、马铃薯,在种蔬菜时特别要注意灌水湿润田地和施肥,特别是有机肥尤为重要。春冬及时排水,防止田面渍水。
(4)掺沙改良土质。每667 m2掺细沙15 t,并进行细耕细耙、匀耕耙。
2.3.1 特点 沙质田主要是粘粒淋失或者是沙粒冲入田中堆积而成的,分布在沿溪两岸。这类土壤的共同特点是易漏水漏肥,后期易早衰;淀浆性强,很难形成松软的耕性。主要原因:土壤含有大量的沙粒或粗沙粒,有机质含量少,耕层含黏粒一般都低于15%,有些只有5%左右,且粗沙粒和粉粒含量达40% ~60%,有的达90%。因此,土壤团聚性很差,土壤浸水容重0.70 ~0.83 g/cm3,有机质含量多数低于10 g/kg,全氮只在0.5 g/kg 以下,全磷为0.3 ~0.5 g/kg;有些田块出现老赤枯病,说明土壤缺钾。
2.3.2 改良措施
(1)掺入泥质肥土。每667 m2混入肥沃的河塘泥、地皮泥、垃圾土等25 t;若有机质含量多的河塘泥、地皮泥、垃圾土缺乏,为迅速改变土壤性质,可掺入土性较好的黏质红泥土25 t,同时均匀耕耙。
(2)精细管水和少量勤施薄施化肥,不能一次性施用;每667 m2增施有机质肥料5 t,如猪、牛粪、垃圾土、花生藤等。同时,氮钾肥配合施用。
(3)冬季种植绿肥,如紫云英、蚕豆,并秸秆回田。
主要是缺水田(望天田),其次是交通不便田。
3.1.1 特点 靠天吃饭,插秧时等雨天,干旱时无水灌溉,不需水时因遇雨天需蓄水,造成大水深灌,严重影响水稻分蘖、幼穗分化、灌浆,导致产量降低。
3.1.2 改良措施
(1)植树造林,修建山围塘,收集雨季降水,增加蓄水量,改善水利条件
(2)节水灌溉。控制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采取浅湿灌溉、干湿灌溉、非饱和灌溉等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节水、抗旱、增产的效果。
(3)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应用黄腐酸抗旱剂、抗蒸腾剂,进行水分调节和控制,抑制叶面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
(4)改双季稻为单季早稻、晚甘薯、冬绿肥的耕作方式,达到用地与养地结合、节水与增收的目的。
3.2.1 特点 管理不便,农业机械不能到达,在无耕牛的情况下只能人力耕作,造成耕作粗放。如田间缺水时不能及时灌溉、病虫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防治,施肥不便等。
3.2.2 改良措施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好机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