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惠忠
摘要: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表现为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归根结底靠创新人才,因此,各国的教育都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侧重阐述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
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学工作者都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摸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创新教育的体会.
一、自制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在逐步加大,很多现代化的精密仪器进入了课堂,但师生自制教具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制物理实验教具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动动手,而是伴随着动脑的过程,学生希望能使自制的教具好使,必须动脑筋解决一些问题,这就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最喜欢用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即使自制的器材比较简陋,甚至不好调节,但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即使在新课程教学中再强调探究实验,教师也无法不做演示实验,因为,物理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感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教师做演示实验时,除了确保成功率外,就是重点考虑可见度问题,不少教师做了很多的尝试,可以利用多媒体,也有的叫后排学生围到前排来看,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事实上,自制实验器材,既有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一方要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日常用品自制器材,避免加重家庭的经济开销去买材料,另一方面,自制的实验用具,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近视镜片与爷爷、奶奶的老花镜片自制望远镜;用橡皮筋自制弹簧测力计;用漆包线与小铁块自制电磁起重机;用电铃、开关、电源等自制知识抢答器等.利用这些简易器材,开展探究实验,不仅巩固了已经学习的知识,还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新教材上增加很多探究实验的内容,物理上的重要原理与规律绝大多数是让学生探究获得的.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放心,不敢真正的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甚至不少教师将这些本来让学生探究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剥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实际上失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
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提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教学主要特征.传统的应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即使学生考试再好,事实是没有什么能力的,更没有创新的能力.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教师灌输的知识再好,也无法将学生一生需要的知识都灌输完,很多知识必须由学生自己探知获得,否则,学生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落实好探究式教学,必须改变应试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后,不仅能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便于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浮力教学的时候,探索一下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判断.当然,学生在猜想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剔除没有研究价值的猜想.在分析结论的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担心课堂无法掌控,事实上,一旦学生习惯于探究学习后,自然而然的步入正轨,不会耽误教师的教学进程,更何况,新课程教学根本宗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学习发展的教学上,即使“耽误”教学时间也值得的.
三、用评价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特别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能只顾看学习结果,学习的过程更为重要.在进行学习评价的时候,要采用多种形式,不能由教师独断.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评价,也可以由同组的学生相互进行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尽管某些学生没有取得探究实验的结果,但他们确实已经尽力了,他们应该得到学生与教师的尊重,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大的进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要注重他们的表现,尤其要重视他们在探究学习中所提出的新颖的观点,即使学生说的不对,也要挖掘他们思维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敢于创新.
总之,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在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索,善于创新,自己没有创新的精神,当然就不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许国梁,等.物理学习指导用书[M].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3]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215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