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抽象,逻辑思维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参与,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的重要条件,甚至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观察和动手实验对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精心组织好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好教材上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初步掌握物理规律,同时它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演示“烧不死的金鱼”时,在试管里装适量的水和两条小金鱼.问“水烧开了鱼会不会死?”学生一致认为鱼必死无疑,结果是试管上面的水沸腾而小鱼在试管下面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因此除了做好课本上要求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演示一些精彩有趣、效果明显、容易操作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创造条件边学边实验.初中学生非常喜欢看生动的演示实验,而且多数学生往往不满足看教师表演,更希望自己动手做一做,他们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将一些可见度小,不易观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验表明,边学边实验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表演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第三,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采用男女分组的方法,克服了大多数女生只看不动的习惯,促使女生自己动手,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做教材中介绍的小实验和小制作.教材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大都是简单易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这些小实验和小制作,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通过对器材的摆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惯性时,可以让学生拿一只笔帽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帽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帽?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生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第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由于有的演示实验受到光线、仪器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或有的实验现象一闪而过,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和危险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能很好地展示实验的全过程.由于多媒体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模拟实验全过程能做到连续变化,还可以让学生多次重复观看,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引入中播放剪辑录像,先让学生听听“潺潺的流水声”、“悠悠的琴声”、“轰鸣的飞机声”、“吱吱的电锯声”等等,让学生处于声音的环境中,进而身临其境.
第六,对实验练习性作业题的处理.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并理解,即使教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易信服.我将这样的问题改为演示或学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就一目了然.例如,把船上的石头放入水中,液面如何变化?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再通过教师从理论上分析阐述,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最后,开展家庭物理实验,增强实验的亲和力.家庭物理实验是那些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相应地增加一些课外实验,让学生利用家庭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丰富的物理实验.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好物理能很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它还能将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实验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文化素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愿望.如,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可布置水中“浮”钱的实验,学生在家中仅需一只碗、一枚硬币这样简单易得的材料就可做实验了.实验时,先将硬币投入空碗中,人远立碗的一侧,逆着光线看过去,硬币反射到人眼的光线已被不透明的碗壁所遮挡,使人无法看到硬币,注水于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因水与空气密度不同,射向硬币的光线在水面处会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发生,此时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硬币便“浮”了上来,碗中的水似乎变浅了,因为我们看到了硬币的虚像.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至“我乐学”到“我会学”的转化,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具有独到之处.
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身边的事物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实验、把握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预期效果.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和筛选学生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学生进入思维的前提,把身边的实验引入课堂,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那样的空洞,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并且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上体现,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夏利军.如何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报,2003
(2);16.
[2]王惠琴.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
(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