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

2013-12-27 04:03张国君
中国科技术语 2013年4期
关键词:术语军队军事

张国君 徐 勇

(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 100091)

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社会语言文字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是以军事术语为管理对象,以实现军事术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类信息技术,进行军事术语记录、研究、制作、发布和应用的过程。可见,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军事语言学和军事术语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仰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既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1.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军事术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虽然军事术语信息化不能完全代表军队信息化,但军事术语信息化建设确实会影响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军语管理信息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没有规范、标准、统一的军语,信息主题难以标识,信息资源难以检索,信息传递难以顺畅,军事领域的计算机语言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

其次,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链接军队信息化建设各主要要素的“桥梁”。军队信息化建设有“五根支柱”:一是信息技术;二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三是信息军事人才;四是确保信息快速运行和使用的编制体制;五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理论。而链接这“五根支柱”基本要素就是军事术语。因为,普及和运用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开发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选拔和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表述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和灵活多样的编制体制,创新发展信息化战争理论,都需要统一、规范和标准化的军事术语。

第三,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各项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覆盖全军作战、训练、装备、保障和管理等领域的军事信息系统工程已初具规模,作战指挥自动化程度和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信息作战和信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然而,由于缺乏对相关术语特别是新军事概念的及时规范和统一,直接导致了广大官兵对信息技术和相关作战理论的认知存在差异,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战术性能的正常发挥和部队联合行动的顺利开展,阻碍了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2.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深化军事技术革命的重要举措

军事技术是建设武装力量、巩固国防、进行战争和遏制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20世纪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各种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系统化、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战争形态正在由工业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转变,原有的军事概念已经无法清楚地描述当今瞬息万变的军事技术,以及囊括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于一体的联合作战。这就要求,解释这些军事事物的军事术语,必须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全面适应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

由于“语言是非自足、非自治的系统”,“语言的运用同人类的认知活动分不开,语言使用本身就是认知能力的体现,所以这种认知联系就体现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2]。2000多年前孙子就告诉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首先应解决对有关基本术语认知上的障碍。

一方面,由于军事术语是记录和反映军事技术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此符号系统的革新,将会反作用于军事体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军事上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运用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速度。1989年美国VPL公司的创始人雅龙·拉尼尔(Jaron Lanier)率先提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概念后,美陆军立即耗资2600万美元,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新概念武器的辅助设计与早期研制,并开发出了头盔显示器、图形眼镜、数据服、数据手套以及脚踏板等传感装置,大大降低了武器系统的全寿命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当下,美国海军开发的“虚拟舰艇作战指挥中心”,能逼真地模拟与真舰艇作战指挥中心几乎完全相同的环境,生动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效果,可使受训军官沉浸于“真实的”战场之上。近年来,世界上军事强国利用虚拟现实实施的“网络战争”层出不穷,并特别注重运用虚拟现实开展信息战的研究和演练。可见,这种技术的诞生和对应军语的传播,为人机交互界面开辟了广阔天地,显现了巨大的军事效益。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是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信息技术革命归根结底还是信息革命,而信息革命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其主要特征是:信息获取社会化,信息管理数据化,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运用大众化,信息覆盖范围全球化。因此,有专家认为,信息时代的军事革命就是广泛运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幅增强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和互连性,科学配置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技术人才(编制体制),全面提高广大指战员获取信息、研究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最终使之成为部队的战斗力。而要提高这些能力,首先应从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着手。

3.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要

所谓信息化战争,就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六维战略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3]。相对农业化、工业化时代的战争而言,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日益呈现出以下特点: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变得模糊,战争的动因和目的趋向多元,战争的内涵和空间逐步扩大,战争的节奏和相关信息流通明显加快,战场一体化和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程度大幅提高。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员、战斗员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化战争的各种信息,做到精确指挥、精确领会、精确协同、精确打击。而要实现上述四个“精确”,军队内部对于信息化战争相关概念的规范和统一是前提条件。如不能对相关概念进行规范和统一,势必影响军队整体的认知统一和行动一致,而“步调一致”正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从一定意义上讲,规范和统一军事术语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军事术语本身,而在于统一军队认知、协调部队行动。只有依靠准确、统一、规范且快速流通的军事术语,才能及时规范和统一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概念,全面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使之及时转化为部队战斗力,从而加速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刘伯承元帅曾经指出:“在军事上的一字之差也会死很多同志,甚至影响整个战斗的成败。”[4]1989年8月23日,美国国防部签发的《军事术语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inology)明确指出:“通过军事术语及术语的标准化来改善国防部内部、国防部与联邦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美国和其盟国之间的通信联络,以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

传统战争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信息化战争则强调“战火未燃,信息先行”。通常情况下,在信息化战争公开交战之前,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较量已经悄然展开,彼此都力求最大限度地渗透、削弱、破坏、瓦解对方的信息系统,以影响和破坏对方的决策过程以及与决策过程紧密相关的信息活动,同时想方设法保证己方信息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从而牢牢掌握制信息权。因此,军事术语作为传播军事信息的主要载体,对它的管理必须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担负起统一军队认知、协调部队行动的光荣使命。

4.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

军事理论是战争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种。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形态转型乃至成熟,无不是在军事理论创新热潮推动下完成的。人类历史上历次军事革命都是以军事技术革命为诱因,以军事理论创新为主导,新的军事理论引导着新技术、新武器、新编制、新人才不断发展和完善。

与冷、热兵器时代的军事理论发展相比,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创新频率不断加快。冷、热兵器时代,一套崭新的军事理论,从创新到成熟,大约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创新,如同电脑芯片的更新换代一样,在几个月甚至几天之内,就有新的理论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卫星航天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再一次面临重大变革。对此,美国的科学家和战略学家们敏锐地意识到,这场变革将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82年,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国防部国防情报局局长丹尼尔·奥·格雷厄姆(Daniel O.Graham)领导的专家小组向里根政府提交了《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High frontier)论文,强调美国应充分利用信息高科技优势率先开发利用宇宙空间,通过空间竞争确立美国的军事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美国正式向世界宣布了著名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的出台,预示着自飞机和潜艇技术引发的对低层空间和浅层海域的军事争夺,已经转向对外太空和深海域的军事争夺。此后,美国的军事理论创新如雨后春笋一般。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有“非接触”“非对称”“非线式”作战理论,“精确打击”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战略瘫痪”理论,“震慑”理论,“空间作战”理论,“空海一体战理论”等等。在这里姑且不说这些理论的科学程度,单就其花样翻新的军事概念,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反思我军军事理论发展从领先到滞后的重要原因,除军事技术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对新技术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概念的深刻理解,以至于不清楚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将给军事力量建设以及对未来战争造成的巨大影响。

理论由语言来阐述,而语言又是术语的集合。痛定思痛,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运用。而这种认知正是来源于对描述这些新技术和由之产生的新概念的术语的准确理解。由此看来,要推动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理论创新发展,必须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

5.加快实现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推动军事术语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是国家社会语言文字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五”期间,国家语委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了国家级现代汉语语料库、语言文字专家库、语言文字应用信息库、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网站系统等“三库一网”。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先后组织完成了“现代汉语语料库建设及深加工”“汉字属性库的建设”“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国外语言规划经典研究”“国家外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当代语境下的语言教育问题研究”“多种语言的数据库”等100多项主要成果,不仅为汉语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促进了普通话学习、测试和管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军事术语作为军事领域通用的规范化的标准用语,是军队组织各项军事行动的基础语言,是确保部队协调一致行动的根本保证。民国时期国民党军训练部总监张华辅曾说:“夫兵学云,即关于兵事之学问也。所谓兵事,不外建立军队,训练军队与运用军队。凡属军官对斯三者,均须有深切之了解与研究,方能胜所任。研习之法,在先明其各部兵语之意义。”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叶剑英元帅明确指出,“统一军语及对军语的详解”是军事科学院五大科研任务之一。并强调:[5]

军语统一问题,也急需解决,由于军语运用不统一,常常给学术研究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如反突击,按照过去军语的概念是属于战役范围的,但听说最近又出现了战术反突击,于是就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战术反突击与战役反突击有什么不同?战术反突击与反突击有什么不同?等等。所以军语必须统一。

自此,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军事科学院先后组织编修了4部(1972年版、1982年版、1997年版、2011年版)全军通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从这4部《军语》出版的时间上看,分别间隔了10年、15年、14年。显然,这种速度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水平,也不能跟上部队的实际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军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更好地适应建设信息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因此,2007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提出对军事术语规范管理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军事术语数据库,开发光盘版和网络版军语辞书,推进我军军事术语管理信息化。

[1]李苏鸣.军语导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1.

[2]孙亚编.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4.

[3]禚法宝,张蜀平,王祖文,等.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战争[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李苏鸣.军事语言研究[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5]叶剑英军事文选编辑组.叶剑英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397.

猜你喜欢
术语军队军事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